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新闻?到目前为止,国外有上百种说法,我国也有诸子百家之势,众说纷纭。资产阶级新闻学颇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美国《纽约太阳报》已故编辑约翰·博加特的观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已故院长莫特:“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转引自戴邦等编著的《新闻学基本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2.
美国早期报人及其办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旦 《新闻大学》2000,(1):57-61
关于美国报刊历史的分期,不同的新闻史著作有些不同。比如:胡得深(Hudson)把从1690年到1872年的美国报刊分为这么六个时期(胡得深,1873)。 1、1690—1704:美国报刊诞生期 2、1704—1775:殖民地报刊时期 3、1755—1783:革命时期的报刊 4、1783—1833;政党、宗教、农业、体育、商业多  相似文献   

3.
刘艳 《新闻前哨》2012,(11):82-83
斯温顿(John Swinton,1830-1901)是19世纪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之一。1860~1 870他担任《纽约时报》主编,写了大量关于美国内战和废奴运动的文章。1875~1883年担任《纽约太阳报》主编。1883年创办周报《斯温顿氏报》(John Swinton’s Paper),通过该报传播自己关于社会和工业问题的观点。该报是美国著名的工人报纸,他的名字也在工人运动圈内广为人知。1887年报纸因缺乏群众的支持等原因停刊。此后,他继续在《纽约太阳报》做编  相似文献   

4.
这是美国新闻史上最有名的一篇社论。虽然距今已有98年,但是,在美国,每当圣诞节来临,“各地的报纸、杂志,总要重新刊登一次。” 它也是世界新闻史——新闻“博物馆”里的珍品。在日本,专门将它翻译出来,出了一本装帧精美的小书,1977年问世,1985年第41次印刷,1986年改装后又印了37次。大人小孩都在读。 这篇《纽约太阳报》的社论,出自记者弗郎斯·比·恰奇之手。《纽约太阳报》是美国最成功的一张大众  相似文献   

5.
有这么一个人,堪称世界报刊史上绝无仅有的编辑奇才。这个人,就是原美国《纽约时报》的总编辑,名叫卡尔·范·安达。安达(1864—1945),美国俄亥俄洲人。早年受聘于《纽约太阳报》达16年之久,1904年后又在《纽约时报》工作了20余年。他之所以在世界新闻界享有这么崇高的声誉,并不是靠他那“近40年”的资格,而是凭他那广博精深的知识使得同行为之折服。可以这么说,安达是集数学家、文学家、史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4,(10):13-13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1931年,沃尔特·李普曼在结束了《世界报》社论版主编的职务后,接受《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聘请,撰写“今日和明日”的专栏,每周两次,后又在《新闻周刊》开此专栏,前后持续30多年之久(1931-1967),他于1967年3月25日写完《新闻周刊》最后一期专栏文章时,是78岁。“今日和明日”专栏成为20世纪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专栏,并通过“专栏辛迪加”在美国及世界各国200多家报刊上刊登。拥有读者近5000万人,“整整三代人都靠沃尔特·李普曼指点政治事务的迷津”。他与《纽约邮报》的戴维·劳伦斯、《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马克·沙利文和《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弗兰克·R·肯特成为了20世纪严肃型政治专栏的四大代表性人物。詹姆斯·赖斯顿:《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此人被认为是时报的一大功臣。他逝世之日,时报在头版撰文,称之为“一位举世无双的报人”和“美国新闻界的巨人”。他开创了时报的社论版对页。在1971年9月26日开始推出的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公关与媒体报道所走的是一段由对立走向统一的历程, 两者既有矛盾,又有统一。 19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为了争取读者,扩大发行,倡导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报道宣传运动”。后来一些公司、企业便乘机雇人在报刊上制造能扩大自己影响的新闻,以求达到不花广告费就能争取消费者的作用。客观地说这场运动使得报刊  相似文献   

8.
被公认美国竞争最激烈的纽约报业市场,自1985年起都没有财团愿意冒险推出新报纸。但停刊50年的纽约《太阳报》却要打破僵局,于4月16日以《太阳报》为名复刊,凭借雄厚实力,试图在纽约报业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新报纸共聘请40名全职编采人员。《太阳报》后台财力相当雄厚,老板包括加拿大报坛大亨布莱克  相似文献   

9.
被公认为美国竞争最激烈的纽约报业市场,自1985年起一直没有财团愿意冒险推出新报纸。但停刊50年的《纽约太阳报》却要打破僵局,于4月16日以《太阳报》为名复刊,凭借雄厚实力,试图在纽约报业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子川 《新闻记者》2005,(1):50-50
《卫报》(The Guardian),新闻之刀网站(wwwnewsknifecom),《纽约太阳报》(The New York Sun)。  相似文献   

11.
姜波 《青年记者》2012,(32):76-77
国外言论版的兴起与发展(1800年~1980年)(一)起步阶段(1800年~1920年)言论版这一报纸版面形式产生于美国,早在200多年前便在美国报纸上占有了一席之地。179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外孙贝奇创办了《费城综合广告报》(又名《曙光女神报》),并于1800年将社论文章移至二版,当然此时的社论仍基本是单篇发表,并不能称为"版",真正形成规模和形式规范还是在19世纪30年代的廉价报刊时期。1841年《纽约论坛报》诞生,这份"道德机关报"由享誉盛名的霍勒斯·格里利创办,他没有走《太阳报》、《先驱报》耸人听闻、感官刺激、夸大渲染的"黄色新闻"之路,而是兼顾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以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营造一个"公众论坛",第一个正式的社论版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英美两国相继出现一些售价仅为一便士或一美分的廉价报纸,这些报纸在政治观点上鼓吹超党派、超政治,除广告外,主要刊登一些社会新闻和黄色新闻。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这类报纸有美国的三大“便士报”:本杰明·戴1833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J·C·贝内特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霍利斯·格利莱1841年创办的《纽约论坛报》和英国北岩1898年创办  相似文献   

13.
特稿是美国报纸体裁中的“常规武器”。涉足美国报坛的“大街小巷”,恐怕很难发现一张不刊登特稿的报纸。特稿专栏、特稿专页,已成了许多大小报纸的必备“佳肴”。据说,特稿发轫于19世纪中期的便士报时期。当时,主编《纽约先驱报》的贝内特独树一帜,在报上发表以往被认为是琐细、轻微而不得见诸于报端的内容,从而拓宽了报道题材,为特稿的诞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一实践曾被喻为美国现代报纸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到了19世纪70年代,达纳主编的《纽约太阳报》脱俗出格,在新闻写作中融入种种故事手法、小说技巧,为特稿写作塑造了雏形。本世纪以来,特稿在美国日趋发展,方兴未艾。随着电子传播媒介的突飞猛进,许多美国新闻学者认为,特稿是报纸扬长避短,与广播、电视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一、报业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 从世界新闻史上来看,现代报业是由“廉价报纸”(又称“便士报”或“大众化报纸”)的发轫而形成的。它们在报业经济上的特点是:报价低廉、发行量大、广告收入多、报纸企业化。在廉价报纸出现之前,每份报纸每年要向订户预收6—10美元,约占当时美国人均年收入的8%—10%,而一份廉价报纸的年定价则在当地人均年收入的3%以下。《纽约太阳报》是开现代产业化报纸先河的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创办人本杰明·戴在创刊号上就明确宣告:“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它的发行量,在短短6个月就两倍于其它报纸。《美国新闻史》在评论《纽约太阳报》时认为:它在创刊时的成功虽与报道有一定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廉价,拥有很大的发行量。①现代报业就是这样发展而来的,报业经济的基本运作模式也随之形成:廉价销售——扩大发行——吸引广告客户——从广告中赢取可观收入——用于报纸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美国已形成两党制的政治体制,资产阶级两大政党已无根本性的差异,因而资产阶级报纸的党派性也失去了其意义。从此开始了美国新闻学家所说的独立报业时期,报纸逐渐脱离党派控制,转化为商业性报纸,即所谓不隶属于任何党派的独立报纸。 美国报纸脱离政党过程早在19世纪30年代已开始。1833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宣布:“独立是我们的格言。”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宣布:“我们将不支持任何政党,不做任何集团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经济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  相似文献   

17.
按照莫特的看法,自1765年至1783年,即印花税法案(Stamp Act)通过到独立战争的结束,是美国的政治报刊时期。之后直至下一世纪的中叶,则属于政党报刊登场并大显身手的时代(莫特,1950)。如果不拘泥于二者之间的差别,把它们摆在一起考察,其共性是显而易见:报刊开始参政并从政。报刊实践上的此种转向,既系于社会情势的急剧改变,同时也得力于因社会情势改变而改变的报刊观念的推动。无论是实践抑或观念,美国报刊的这种转变一开始并不是完全自觉。尽管其时关于美国政治事件的报道,在一些报刊上有所增加,但在大多数报纸看来,刊登来自于伦敦和国外的新闻,仍然是其主要工作。突破性的变化来自于印花税法案这根导火索。  相似文献   

18.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美国《纽约太阳报》新闻部主任约翰·B·博加特(John B.Bgart)在1882年不经意间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一句话,没有想到这句成了经典名言,恐怕更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以后,这“理论”被当今的现实彻底颠覆:2006年,狗咬人,绝对是新闻。2006年8月份以后,有关狗咬人的新闻报道便频频见诸大陆各类新闻媒体。随后是一些治理狗患的行为,“打狗”又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新闻。狗与人的关系,在2006年下半年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在《读书》杂志上看到董鼎山在“纽约通讯”专栏里介绍的美国报刊图书评介情况,真是大开眼界(至少对于我这个一向对国外情况孤陋寡闻的人而言)。在美国,由于出版书籍的众多,阅读书评是读者在百忙中获悉出版界信息的最经济的办法。通常受重视的高级杂志几乎每期都有书评栏目。除了最著名的书评刊物《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和《纽约书评》(半月刊)专门刊登图书评介外,其他一些有名的杂志,如《新共和》、《民族》、《新闻周刊》、《星期六评论》、《大西洋》月刊等,每期的书评专栏,一般都要刊登七、八篇书评,每篇书评短的几百字,长的数千字不等。《新共和》周刊每年要评介五百来本新书。出版商十分重视书评宣传,不但每有新书出版,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加剧中国报业困境有报道说,在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拥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等10家日报和23家电台、电视台的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论坛报业集团,2008年12月8日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拥有《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的纽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