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政府出版事业主管部门调整政策,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对出版业的创意开发做出了积极引导,进而促使我国出版业转型升级.文章从出版视角切入,针对文创产业的二次创意开发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希望助力出版事业发展,推动文创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王上嘉 《出版广角》2013,(17):37-39
国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好的政策和鼓励措施,出版业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取得发展,需要在充分利用利好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以满足多样性文化需求为基点,以出版创意化为核心,以积极采用最新高科技为契机,以重视版权保护为落脚点,实现出版业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3.
孙浩  陈振斌 《今传媒》2009,(8):53-54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是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提出的,近年来被引入到我国,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推崇.观各国对创意产业的阐述和分类,出版业均毫无疑问的名列其中,这说明出版业是名副其实的创意产业.所谓创意出版是指出版人凭借个人知识、智慧和创意,对出版活动或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通过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赢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创意出版的核心是创意,没有创意,出版就失去了灵魂,创意只有运用于出版,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与融合性越来越强.本文以"角川商法"为切入点,以影视、档案与出版业的互动共享机制为例,分析影视、档案和出版业互动共享的模式、机制,研究"影视-档案-出版"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并针对目前"影视-档案-出版"产业价值链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应从完善档案资源创意开发路径、成立关联产业中心联盟两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提升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跨界整合资源引导传统出版业转型的“出版+”实践,为调和新时代纪录片产业发展期待与纪录片“破圈”困境所形成的落差提供了启示。结合“出版+”实践相关研究聚焦以出版业为主体的局限,文章立足纪录片和出版物互为主体视角再探“出版+”实践,提出旨在实现纪录片和出版彼此赋能的“纪录片+出版”模式,并结合纪录片与出版物既有组合案例思考“纪录片+出版”模式路径建构的举措,进而阐释助推产业“破圈”的“纪录片+出版”模式将成为促进“大纪录片产业”建设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出版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在创意时代的必然发展,具有高审美文化价值、多创意、高科技含量、强越界融合等突出特征。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之道有四:满足多样性审美文化消费,提高出版业的审美文化附加值;重视创意出版,提高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最新的传播技术革命为契机,促成出版业转型与提升;应对产业越界融合的挑战,实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前沿观察出版业需要“创意出版”孔庄1上旬/1页解放思想与出版改革魏玉山1下旬/1页出版业要有忧患意识李人凡2上下合刊/1页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面临的挑战陈昕3上旬/1页实现创意出版需要文化管理孔庄3下旬/1页论出版资源整合黄卫4上旬/1页出版企业上市的诉求喻国明4下旬/1页民营文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要问:文化创意的源头是什么?创作与出版是否真的能够成为各种文化创意的源头?如果出版人对这类问题无法以肯定的答案回答,那就不能怪学术界与民间不把出版业真正当作产业来发展.出版业如果能够反躬自省的话,就知道自己行业里,无论是出版业的定位,或是出版品的内容,都无法给自己行业一个能够自我肯定甚至是自圆其说的说法,又有谁能够把这个行业当作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9.
研究现代出版产业的客观发 展规律 中国“十五”计划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当 然也是解决我国出版业方面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出版业要加速发展的问题更加突出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一是要很好地研究世界范围内现代出版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二是要很好地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客观发展规律,并且要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国出版工作者对于现代出版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一定要认真地加以研究。我们知道,在世界范围内,人类出版活动的产业特征远在19世纪末已十…  相似文献   

10.
出版与创意     
在当今中国,出版的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出版在创意产业中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一方面,出版业自身就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层出不穷的出版创意不断地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添砖加瓦;而另一方面,出版能以多种形式大大地推进人类创意活动的发展,如艺术、摄影、时尚、建筑和室内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出版机构以内容、品牌、用户等核心资源为基础,通过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开发和满足用户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等方式,介入影视、演艺、会展、培训、旅游等文化创意项目经营,形成"出版+文创"的产业新形态,出版资源文化价值的多维度实现和经济价值链条的延伸,成为出版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民营书商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是值得出版业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调研对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与创意     
正在当今中国,出版的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出版在创意产业中扮演着双重的角色。一方面,出版业自身就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层出不穷的出版创意不断地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添砖加瓦;而另一方面,出版能以多种形式大大地推进人类创意活动的发展,如艺术、摄影、时尚、建筑和室内设计等等。如何理解和探讨出版与创意产业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4.
虚拟现实(VR)技术将是移动互联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媒介形态,其与出版业的有机结合,可为传统出版业重塑提供重要支撑.数字出版技术与VR相融,可以促进内容产品与增值服务的有机结合,为读者与用户提供精良内容产品的同时,还可提供教育教学平台服务、专业技术咨询服务、阅读推广发布服务、阅读体验互动平台服务等.VR技术应用于出版业中,可向读者或用户提供充满创意的智能型服务,切实体现受众需求为上的创新理念、专业内容为王的服务理念、技术革新为主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直播成为出版行业的一大热点.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直播为图书营销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契机.出版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目标,结合已有资源、平台特点和用户需求,通过产品销售和知识服务营销模式,充分发挥直播营销效应.更重要的是,出版业要着眼于整体媒介生态、商业环境特性和融媒体发展,以价值共创为目标导向,将直播营销与其他营销手段乃至整个出版流程有机结合,探索出版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民网络直播时代,出版业得以利用更多元的方式呈现内容,从而不断获得关注.但是出版业如何利用直播这一载体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内容变现还不成熟.以利润杠杆为视角,从营销杠杆、渠道杠杆、技术杠杆三个维度分析"出版+直播"的运营机制,借鉴当前行业中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出版+直播"发展与变革的要点,以实现出版产品最优化、出版传播最专化、出版服务最精化,完善"出版+直播"的动力机制和盈利模式,为出版业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吴昉 《出版广角》2022,(3):59-64
出版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创意产业时认定的第一文化产业。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背景下,品牌IP授权、知识产权共享、图书文创研发、复合型书店IP运营等多重领域均具备发展潜力,亟待优质的创意思维与策略研究加快推进传统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章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出版文创产业品牌IP运营案例,探讨品牌联名模式如何促进图书文创...  相似文献   

18.
建立省域高校学报联合网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锋 《编辑之友》2010,(12):47-50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在快速发展,如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已有95%建立了自己的网站,[1]数字出版的发展速度已远超传统出版业的增长水平.[2]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2010年"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同时.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全球已经进入了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创意经济"新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不能与领先国家同日而语,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下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成为了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板块。而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点石成金,就必须将自身发展规划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创新",挖掘本土文化的创新点,对本土文化进行合理创新,对  相似文献   

20.
以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视角,分析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两个方面,即出版产业数字化战略与出版事业数字化建设、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作为独立业态的数字出版;探讨"三个关系",即出版业数字化战略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的关系,得出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基本判断."十四五"期间,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将更加凸显,数字出版将体现出产业体系智能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特质,数字出版的市场调节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将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