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个人电脑普遍接入互联网,将新闻和信息的流通带入一个全新阶段,中国的"新媒体时代"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互联网以及各类数字新媒体开始大量进入民众家庭.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全面接入互联网即将三十年之际,对新媒体研究进行一次完整的回顾,乃是新媒体研究迈向一个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将普赖斯的科技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与知识图谱相结合,对1998—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关于新媒体研究的文章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应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出了我国新媒体研究的学术图谱。该图谱揭示了中国新媒体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飞速发展和平缓中伴有不规则震荡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媒体融合已经从表层融合进入了深度融合阶段,从物理融合和化学融合进入了生态融合阶段,正进入一个从与时代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阶段,处于一个并线超车的阶段。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差距,已经大大地缩小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传统媒体",都在向新媒体的方向转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都是转型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新媒体,或者说,都新媒体化了。新旧之分,不再那么明显。另一方面,中国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之间,差距也在明显地缩小。原因之一是互联网平台上的垄断现象受到了有力的约束。互联网平台的粗放式增长、野蛮式生长的时代结束了,内涵式发展、提质增效的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4.
全球视野下的微博发展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2010年的"虚火",2011年微博在中国发展进入实热阶段:微博用户数量爆增,并且引发了微博问政热潮,但也出现了微博谣言等问题。为了理性、深入认识微博,有必要从全球视野审视微博的发展与管理。一、全球视野下的微博发展1.微博顺应新媒体发展大势而兴顺大势者兴,这是新媒体应用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近几年,随着手机移动网络和多种移动终端在全球的高速扩张,互联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微博之兴正是顺应了互联网新媒体快速移动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与新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新媒体和新编辑,如果说互联网2.0是一个新媒体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新媒体本身很难下定义,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互联网就是新媒体。随着手机与互联网嫁接,手机又可称作新媒体。在大概两年以前,互联网2.0进入中国的时候,互联网信息是由网站编辑去发布。  相似文献   

6.
潘洪涛 《青年记者》2013,(27):21-23
三网融合与大数据环境中,广电新媒体不再只是内容产品的信息消费平台,应用将成为智能电视与互联网电视的新宠。在庞大的新媒体产业中,广电系统的新媒体产业,不论是技术、市场需求还是商业模式,近年来都经历了变革。如果说将互联网技术和运营模式引入广电,是广电新媒体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广电新媒体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波澜壮阔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同时也进入到了一个网络技术为主的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全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和传播平台,已经被公众广泛熟知与熟练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效力将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8.
传媒和政府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互动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艳  肖峰 《东南传播》2010,(5):48-5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传播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伴随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浪潮,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传统舆论格局,传媒与政府面对的舆论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新媒体特性与舆论新格局做出分析,对传媒和政府借助新媒体平台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相应互动策略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园 《今传媒》2014,(5):28-28
正主持人语: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取得了大跨步发展,信息网络广泛覆盖,新媒体层出不穷,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大量普及,开放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已经逐步建成并随之应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充分、高效地进行资源整合,互联网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面向新媒体的教育和人才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这个热点首先反映的是一个趋势,我国互联网发展20余年来,进入了所谓的"Internet of Everything"这样一个全面、深入的阶段,成为社会和产业运行的一项基础设施和基础逻辑。不仅在传媒领域,传统媒体的版图逐渐让位于互联网新媒体,而且我们的社会治理、企业营销和经营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互联网。社会和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需要的知识能力,可以说已经完全跨越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即品质本土化、品位平民化、品格人文化走向。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新媒体迅速崛起并有力地融入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创新中。本文分析了新媒体与音乐类节目真人秀的产生及发展现状,并且从两者融合的角度阐述了音乐类真人秀将来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2.
牛勰 《新闻世界》2014,(6):67-68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精英人士选择使用新媒体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强烈冲击着电视"媒体老大"的地位。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电视媒体又该如何挽回日益流失的受众?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梁颐  刘华 《东南传播》2013,(4):14-17
新媒体与赋权联系的研究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流行之后开始,互联网对民主进程的影响已作为崭新的话题出现。但互联网赋权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赋权的概念、研究进程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西方和中国大陆的新媒体赋权研究都没有自身独立地作为研究领域存在;中国大陆的研究状况堪忧,研究不够丰富且实证研究缺乏;互联网赋权的研究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虽面临诸多问题,但互联网赋权自身是一个开放和亟待开花的研究领域,互联网赋权过程已经展开,互联网赋权研究亦随着互联网的巨大影响成为势不可挡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2014年我国新媒体进入整体升级阶段,升级、监管、并购、跨界、上市、告别、融合、OTO八大关键词绘出了绚丽多彩的互联网媒体世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大力发展,中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无疑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和核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1年年底已达到5.13亿人。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日新月异,媒介融合已成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对于新媒体的动态观察、梳理、整合、盘点,日渐成为广播节目中的新型内容样态。电台职能部门成立了多媒体(新媒体)编辑部(工作室),从传统采编队伍中分化出"新媒体观察员",并逐步专业化、职能化。新媒体的即时、海量、交互性特点,与广播媒体的灵活、便捷、亲和力优势相结合,共同塑造了传统广播"新媒体观察员"的职能特点。作为国内第一大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新媒体观察员"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样本。目前,对于其系统的研究论述,还处于相对空白阶段,中国之声官方资料中也尚未发布系统的介绍。作者以中国之声为例,对"新媒体观察员"业务工作的职能界定、内容样态、插播时段及风格特点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作为一种新媒体逐渐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发展数字文化,进行新媒体传播。一些大的新闻传播集团也纷纷大刀阔斧地在新媒体领域“跑马圈地”。  相似文献   

19.
王锋  张宏临 《新闻窗》2014,(5):64-65
"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1999年在做电子商务时曾发出感慨:"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互联网和电、蒸汽机一样,就是一个技术的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2014年初,在"小米"手机进入市场的第三年,雷军的上市公司市场估值已到了300亿美金,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此时,雷军对互联网也有了新的认识,他说:"互联网其实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它用完全不同的思想来看待业务、看待市场、看待我们的客户",他还形象地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7个字。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我们的社会信息传播进入了网络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手机报的普及、3G手机的诞生,中国的新媒体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这些媒介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即时报道新闻,使报纸等传统平面媒体遇到了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