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忠诚用户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图书馆忠诚用户的价值,提出确保当然质量、提升期望质量、打造迷人质量三位一体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忠诚用户的培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论述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忠诚用户的培育策略,如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及时进行服务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对忠诚用户实行奖励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郭涛 《出版广角》2019,(6):43-45
Quora是面向即时问答、在线社交的知识服务社区。高校图书馆可借鉴Quora的用户培育及参与机制,培育学科领袖与精英用户,促进用户参与知识服务共建,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3.
用户承诺水平是形成用户忠诚的重要心理动因。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探究承诺维度的构成及承诺各个维度对忠诚的影响。结果显示,用户承诺显著正向影响用户忠诚,且承诺的三个维度对忠诚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规范承诺、持续承诺和情感承诺。在未来工作中,为进一步提高用户忠诚水平,高校图书馆应当增强图书馆对教学、科研及用户学习的规范作用,继续优化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用户之间及用户与馆员间的互动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过程中如何唤醒潜在用户的信息利用意识、强化知识馆员的个性服务理念、彰显特色资源的品牌服务效应、优化信息服务的专家业务品质,以及珍惜知识服务的用户信息反馈等,主张建立唤醒用户信息意识机制,培育个性用户的信息利用意识及习惯,从而扩展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用户市场。  相似文献   

5.
因特网应用于图书馆的实践,孕育和发展着图书馆2.0,使Lib2.0具有区别于1.0的特点,用户参与成为Lib2.0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客观上对图书馆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在专业性、服务性、资源、交流性、满足性等方面建立和培育新的用户关系。文章从用户需求、合理期望、体验价值及其相关性四个维度构建WEVR用户关系培育体系,旨在挖掘用户参与的驱动力,并强调该体系的运行需在用户参与理念、开放管理模式及多元激励体制等方面的支撑下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核心能力是公共档案馆保持长久竞争优势之源泉,对核心能力的构建及培育有利于公共档案馆正确识别自身优势,有的放矢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本文以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环境为背景,对公共档案馆核心能力内涵进行阐释,结合公共档案馆整体能力的组成提出核心能力判别标准,认为公平服务是公共档案馆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详细阐述公共档案馆核心能力构成因素,培育公共档案馆核心能力,提升档案事业服务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读者忠诚与数字图书馆市场营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顾客忠诚“的商业营销理念引入到数字图书馆当中,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如何通过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以及读者在线服务等手段获得用户的“忠诚“,从而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认为凭借馆藏量说明图书馆成就的传统正在被基于事实的服务效益证明所取代,服务忠诚及其测量为服务效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概念工具。图书馆服务忠诚是行为表征、关系维系和价值取向的复合概念,其核心是用户的态度取向和行为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态度和行为变化为尺度,构建图书馆服务忠诚的测量指标,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测量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依据调查对象在态度与行为维度的因子得分识别投资型、暗恋型、旁观型和投机型用户,据此设计吸引、转换、激励和融合等差异化策略以培养和发展忠诚用户。  相似文献   

9.
史玄 《图书馆界》2023,(5):8-13+84
算法素养是人工智能时代催生的一种新兴素养,是人工智能环境下图书馆教育服务的新任务。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整理算法素养的内涵,提出算法素养的构成要素,调研图书馆算法素养培育的现状、问题与不足,从图书馆教育受众即馆员和用户的驱动下围绕培育基础、内容、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图书馆算法素养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从微观层次探索图书馆用户满意和忠诚之间关系的本质,本研究将用户满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将忠诚分为真实忠诚、虚假忠诚、潜在忠诚和不忠诚四种类型,采用 K-均值聚类分析、交叉汇总分析等方法,基于满意程度和忠诚类型对用户进行细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非常满意的用户与真实忠诚的用户存在强烈的对应关系,不满意的用户与不忠诚用户存在强烈的对应关系,但一般满意的用户与任何一种忠诚类型之间均不存在强烈的对应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满意度陷阱现象”,即声称对图书馆满意的用户中有一半的用户是不忠诚用户。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的用户类型,采用不同的忠诚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书馆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对其服务的选择意向。在用户服务系统外部性条件下,受用户偏好影响,那些率先达到临界用户规模的数字图书馆才能步入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面向新世纪的我国网络化知识信息服务的宏观组织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图书馆发展的历程表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及其由此引发的用户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变革的根本原因。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通过面向社会的服务不断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现代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参考咨询与网络参考咨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传统参考咨询和网络参考咨询在内涵、地位与作用、参考信息源、用户服务、用户与咨询人员、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传统参考咨询是网络参考咨询的基础,网络参考咨询是传统参考咨询的继承与发展。网络参考咨询代表着机遇、未来和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潮流,它将成为图书馆应对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表4。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培训服务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做好用户培训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1)重视培训信息发布方式;(2)培训专题应结合学校学科的需要;(3)重视用户对培训服务的反馈意见;(4)加强馆员素质教育,提高培训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社交网络所产生的海量用户以及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判断用户不同的特征与喜好,从而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知识服务,达到用户的需求,增强其对产品与服务的使用黏性,这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商业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论文在深入了解我国社交网络的运营模式、分析社交网络中用户行为特征的前提下,提出从用户兴趣模型出发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并建立了基于个人兴趣和兴趣传播推荐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型。  相似文献   

16.
知识挖掘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数字图书馆要实现个性化服务,应当:(1)收集与用户有关的信息,建立用户信息库。(2)利用知识挖掘技术,分析用户信息库。(3)跟踪本地信息库和网络信息,收集用户所需信息。(4)分析用户反馈信息。(5)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交流平台。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   总被引:95,自引:0,他引:95  
未来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应是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化、多元化服务模式。其中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按用户需求提供信息服务 ,即“用户驱动”的信息 ;二是按照用户的特点来组织信息资源 ,创建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图 2。表 1。参考文献 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关系质量是用来衡量用户与图书馆关系强度的指标。本研究试图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图书馆关系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图书馆关系质量的管理建议。[方法/过程]针对高校图书馆用户进行问卷调研,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总结图书馆关系质量的构成维度;并对用户感知的关系质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象限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结论]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图书馆关系质量是由满意、信任和承诺3个维度组成的,用户对其评价总体上偏向于正面。其中,承诺维度评价最高,信任维度评价最低。对图书馆熟悉和非常熟悉的用户对图书馆关系质量的评价显著高于一般熟悉和不熟悉的用户。为了提高用户对关系质量的感知,图书馆应该建立推行图书馆服务的规范准则,提高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推动资源导向服务向用户导向服务的转变,加强图书馆与用户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借助于数据驱动决策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文史学科精准化服务探索。[方法/过程]参考数据驱动决策相关理论和文史学科精准化服务的需求,搭建数据驱动的服务实施框架,系统收集图书借阅数据、门禁数据、研究成果数据、问卷调查数据、用户咨询数据、意见反馈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指导学科服务实践。[结果/结论]经过数据分析获得学科忠诚用户和关键用户,了解文史学科用户的文献利用行为特点和需求,找到学科服务开创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用户对教学、科研、管理支持的方面需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精准化学科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想的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应该以用户为中心 ,遵循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人们经验的积累 ,朝着信息描述标准化、组织活动合作化、组织技术智能化、资源与服务集成化、用户界面可视化、内容揭示深入化、组织方法多样化方向发展。图 1。参考文献 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