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这些天正在读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听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从头到尾读完这部本的人好像不是很多,我自己也是断断续续读了好多年,迄今还没有读完第二本。然而,这却是我深爱的一部书,什么时候拿起来都能读下去,说得上是百读不厌。我甚至生怕读完了再没有了,就像小时候得到好吃的糖果不舍得一口吃掉一样。这两天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期刊,不管它是早期期刊,还是现代期刊,都要反映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这应是期刊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一种期刊没有这“三新”,老是陈辞滥调,它就无法生存下去。  期刊是离不开编辑的,不论有多少篇稿件,它们也不可能自动成为一本期刊而必须经过编辑把它们审读、加工,按照一定的构思把它们编辑起来,才会成为一本期刊。这就好像一块块兽皮,要经制裘师逐一加以剪裁、缝制,才会成为成衣一样。可见编辑与期刊的关系是何等密切,规模较大的期刊编辑部,还可能有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技术编辑之分。这是因分工而产生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1988年中国书籍出版社曾出过一本《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研究》,这在当时可算是有关研究邓小平思想的第一本出版物。此前,虽然报刊上已经有文章谈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但系统研究并正式出书的好像还没有。《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研究》一书的出版经过是:1988年初农历春节期间,我去参加原上海学联在京的老战友聚会,听郑兰荪(时任北京空军副政委)说他写了一本关于邓小平思想的书,出版社不敢出版。我眼睛一亮,感觉这是一个有时代性的好选题,就说这书可以出。回单位向领导说了,得到首肯。当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边春光所长虽从出版局长岗位退下来了,但…  相似文献   

4.
他本可以在一所不知名的大学轻松地做下去,但他却选择了清华,从此,也就选择了一条压力重重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勤奋的书,也是一本思考的书,智慧的书。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业务的书,也是一本学术的书,做人的书。新闻界的朋友们出版过许多书籍,而像《记者心语》这样的书,还不多见。它不是一般的作品集,不是记者采写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新闻学著作,而是作者在实践中“理性化感悟”的集锦。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老记者,我阅读这本书,有一种亲切之感,好像是同行、朋友之间在谈心。作者的许多心得,引起了我的同感,给了我不少启迪。近几年来,我反复强调重视“观念”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原因,就…  相似文献   

6.
每到开学前夕,不少媒体都会去做捐助贫困学生的报道,一般模式是报纸征集贫困生的故事,然后呼吁读者或者企业向他们捐助学费或者生活费,热闹一阵子,就逐渐沉寂下去了.年年如此,虽是好事,但一些读者会有疑问,为何总是在这个时间点"发现"贫困学生,就好像到全国艾滋病日才想到关爱艾滋病人一样,有赶场应景之嫌.作为媒体,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模式来做关爱贫困生的报道,不分时间段地做这项工作,真正做好服务?宁波<东南商报>的"民企阳光"助学行动,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做特别是对一比校大的经济政策的报道,找到点,谈变化、谈效果、谈对策、谈不足,做到以点带面,这样才好看.很多人认为,变化就是不同.只有当前和过去在效果上有了不同才有新闻可做,没有就做不下去.其实不然,没有变化依然可以做新闻,且可能做出更大的新闻,深度高度可能就在"没有"之间达到了.  相似文献   

8.
藏书忧     
近年来我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的时候都引来许多围观的人.家具没有什么好看的,就看那一捆捆递接不完的书.搬前几星期就得请几位学生帮忙,把架子上的书按次序拿下来,扎成一捆捆的.这是个劳累活,有两位学生手上还磨出了水泡.搬的时候采用流水作业,一排人站在楼梯上,一捆捆传递下去.书不像西瓜,可以甩着来,一捆书太重,甩接几次就没有手劲了.摔破一个西瓜不要紧,摔坏了书却叫人心疼.因此,这支小心翼翼的传送队伍确实是很有趣的,难怪人们要围观.  相似文献   

9.
谌嘉 《编辑学刊》2004,(6):12-14
一、学术书未必不赚钱 出版学术书到底赚不赚钱?这一问题时时困扰着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和它们的编辑.我个人的体会是,学术书的读者尽管是"小众",但只要认真去做,巧妙去做,那就未必不赚钱.根据有三: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问题 最近几年图书出版发展很快,每年出版十万多种图书,在数量上世界第一。但这十万多种图书得做具体分析,十万种中高质量的究竟有多少?我认为十万种当中不好不坏的书还是大多数。而且这十万种书真正谈起质量来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日本每年出书四万多种,数字上好像比我们少,但他们每年有五万多种重印书,有二十到三十多万种可供书,德国ISBN书号中心每年的可供书目七十万种,我们重印书有多少?可供书有多少?距离就很大了。重印书跟可供书品  相似文献   

11.
文稿的编辑加工 (下) 任何出版物,可读性是一个重要条件。一篇文章,一本书,应当是易于理解的,读起来不吃力,不过分枯燥,不让人感到读不下去。如果一篇或一本文稿,距离这个标准很远,那就是不可取的文稿。或者不接受出版,或者,如果内容很有可取之处,编辑就应提出意见,请著译者修改以至改写。如果内容可取但可读性有问题但不太大,或者是局部或者某一方面而不是整体上的问题,那就属于编辑加工的范围了。有人开玩笑,把编辑叫作“文改公”,就指的这个。有时候,编辑真好像语文老师改学生的作文似的。谈到可读性,一个先决问题是读者对象。任何作品的著译者心中都应当有个明确的对象——这篇文章或者这部书是写给什么  相似文献   

12.
我第一次读《做新闻》是两年前,作为一个门外汉希望了解新闻是怎样被“做”出来的,只关注了书中关于新闻实务的介绍.再一次读,发现这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书,有立足新闻实务的实证分析,也有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史和新闻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深刻论述了“新闻是建构的现实”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有生之年遇见你》是一本让人迷醉的书,这是我201 1年策划的第一本爱情小说,从策划包装到书的内容都是我满意的一本爱情小说,也是受朋友们赞誉比较多的一本爱情小说.以这本爱情小说为起点,我策划的爱情小说书渐渐形成一个爱情小说系列:《如果爱情可以转弯》《爱情不设房》《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忍住不说我爱你》《如果,我说我爱你》……《有生之年遇见你》这本书很"虐心",你读着难受,却丢不掉,你会强迫自己一直读下去,看到爱情的结局,看到人生的世相.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大魅力!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全国图书市场上受到追捧的图书中,竟然有一本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早在2004年就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在图书市场上一直表现平平,属于常销书一类.可是,自2012年以来,此书就渐渐热了起来,2014年更是声誉鹊起,上半年就进入社科学术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10名,三年多来已经累计销售50万册.  相似文献   

15.
潮内潮外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了一些系列书和《中国文学大辞典》。“系列”和词典好像是当前出版界的潮流。它所出的系列中有社会学和民俗学的著作,这是特色。是否可以比描述性的重资料的书前进一步,作各种“解说”?不是下定论,只供参考。书评中也需要有“解说”,不仅是引导读者去读或者不去读,以及怎么读和评价。例如这家出版社的《塑造现代文明的110本书》。这可以说本身是一个系列,也是一连串的书评,实际上是这位美国作者的观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已过去五年.这五年里,灾区人民的生活已越来越接近正常,相关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少,而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震区之外的人来说,那段记忆也越来越淡.就好像,灾难一旦过去了,就不会再来. 在任何一个历史大事件背后,都应该有与之相匹配的记录文本 这是《汶川地震168小时》后记中,作者自己写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彻底打动了我,让我确定了自己对这本书的策划方向,我也越来越确定,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它的分量不在于销量或各种经济利益,而是在于它本身的文本价值,对历史真实记录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我做管理也是“半路出家”。从小就喜欢看很杂的书,工作后也经历了很多.应该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管理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能真正“沉”下去,做点实事.哪怕这件事很小,这是一个管理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沉”下去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因为几本书的缘故,我和师永刚曾经有过一些沟通.当时,师永刚做<凤凰周刊>的执行主编一两年. 后来再见时,他问:"你打算采访我什么?是关于<凤凰周刊>还是关于书?"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凤凰周刊>,也通过<凤凰周刊>认识了他.但我还是愿意聚焦到他所编著、合著的书--力图探讨一本图书的畅销可以有多少种形式,在偶然之中究竟有多少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9.
做畅销书是出版人的目标,做畅销的常销书是出版人的出版理想.对出版人来说,质量过硬的产品是保障,是培育畅销书的原生土壤.做一本好书,需要出版人有信心、有恒心并付出努力,借力渠道匹配和多形态营销,维护好产品的口碑,做好产品的长尾,将那些畅销的图书打造成真正让读者喜爱的品牌,甚至成为常销书.  相似文献   

20.
"运作"是近来一个时髦的说法.从资本运作到媒介运作,被迅速引入期刊界,李频就写了一本<大众期刊运作>.书的封面值得一提,大面积的黑色块配以白色书名,十分醒目.好像厚重的期刊史中的宝藏在闪闪发光.封面右边的红色有一种热烈和开放的态势,是否象征着研究方法的创新,不得而知.封面总的印象是有品位的,赏心悦目,不同于常见的学术著作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