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是中国出版印刷史上的转折时期。不仅官府刻书甚多,而且私家刻书作坊亦蓬勃兴起,图书逐渐向大众普及。藩王在明王朝宗藩政策的引导下,致力于文化事业。刻书是其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藩府所刻印的书为"藩府本"或"藩本",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罕见的。河南是明代藩王居住集中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藩王从洪武到崇祯年间,相继刻书百余种,门类庞杂,刻工精细,印制讲究,独具特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明代藩府刻书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藩府刻书,历来研究很多,今人亦颇多关注。其著录与考述最详者,莫过于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列《明代藩府印书表》,开列有明一代诸家藩府本书目约430余种,然仍不免有遗珠之憾。今在张氏《明代藩府印书表》之外,征之于各类文献,得张氏所未及者凡120种,庶可补明代藩府本考录之阙。  相似文献   

3.
明代宗藩藏书丰富,著作如林,雕椠兴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论文从背景、数量、质量和特征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藩府刻书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中国出版史也是中原出版史上的繁荣时期。除了官府出版、藩府出版取得了较大发展外,民间出版也达到了新的水平;明代中原民间出版的主体是私家刻书,书坊刻书和寺院刻书也有开拓;中原民间出版对于中原文献的传承、中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磊 《图书馆杂志》2001,20(3):48-49
明代历经270余年,工商业的进步超越过去任何一个朝代,其雕版印刷出版事业也同样如此,亦有改进和发展。从所刻书的数量和品种来看也远远超过宋、元,而宋元旧刻传至今日已日见稀少,且藏之几家大图书馆内,成为稀世之物。相比之下,明代刻本传世多,距今近,流播广,阅读、整理、研究古籍,明刻本愈显重要。明代刻书可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官府刻书  相似文献   

6.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并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等途径,论述苏州藏书家的刻书风尚。  相似文献   

7.
明代安徽刻书地区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精、内容丰富,是当时著名的全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前人研究安徽刻书,多集中于研究徽州一地之刻书,难以反映安徽刻书的全貌,现采取考证的方法,就明代安徽地区的私家刻书情况、发展特点进行考述,以全面反映明代安徽私家刻书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庆藩刻书徐庄今宁夏地区在明王朝时期的刻书事业,除刊印地方志外,有记载的主要是藩府刻书,也就是庆王府刻书。明代藩府刊印书籍既多且精,世称藩府本,是明代刊本的一大特色。藩府就是明太祖朱元津分封到各地的皇太子及其子孙的府第。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相似文献   

9.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国子监刻书上起五代,下迄清朝,绵延千年而不绝。明代是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国子监刻书史上颇具代表性。该文通过征文考献,系统考察了明代南、北二监的补版及新刻图书、底本及校勘、书工及刻工、版式行款、刻书经费、社会评价等诸多问题,较全面地展现了明代国子监刻书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经费来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图书馆杂志》2006,25(7):77-79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在官府刻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刻书经费来源多途,分别从礼部、工部负责书板的刻补、书籍的刷印,由户部、工部、礼部进行拨款,募集地方官署赎锾、官员捐俸和变卖庵寺银以及组织监生参与校勘、缮写、刊板等途径筹措。这极大地限制了南监刊补书籍的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刻书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明代官府的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恬《书隐丛说》谓:“官刻之书,至明极盛,内而南北两京,外而道学两署,无不盛行雕造”。此外“官司至任,数卷新书与土仪并充馈品”。这说明明代官府刻书的兴盛和普遍。以中央而言,沿历代建置有国子监刻书,明朝国子监有南北两处:一为南京国子监,一为北京国子监。南京国子监,称为南监或南雍。史称“太祖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入元都收图籍”。(《明史·太祖本纪》)把所藏宋元雕版尽入南监,故梅《南雍志·经籍考》说:“本监所藏诸梓,多自旧国子监而来。”南监就是根据这些版片,加以修补印行,即后世所称的“三朝本”,其中以《十七史》最为有名…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新安黄氏刻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之 《出版科学》2002,(4):63-65
明代新安黄氏刻书闻名遐迩。黄氏刻书所以闻名的原因是:自然环境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深厚的化底蕴提供了学术基础,“儒而好贾”、“贾而好儒”提供了资金和发行网络。  相似文献   

14.
清廷内府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一月在武英殿设立修书处,修书处是内务府的一个专门修书刻书机构,其所刻之书便称为内府刻书,或称"殿本"、"殿版"。但广义而言,内府刻书并不局限于此,还包括中央各部以及诗局等隶属内务府管辖的刻书机构,如中央各殿、院、司、局、各部、署、监、馆等机构所刻之书,亦统称为清代内府刻书。雍正帝在位仅13年,对内府刻书十分重视,刻书种类虽然不多,但卷帙浩繁,约有1.96万余卷。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庋藏的内府刻书,对雍正朝内府刻书情况及其特点略作简述。  相似文献   

15.
明代内府刻书由宦官执掌的司礼监主持,规模庞大,分工细致,种类繁多。考察和分析明代宦官与书籍刊刻的关系,可以了解他们在宫廷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内府刻书的特点与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官刻本     
《津图学刊》2004,(3):39-39
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板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官刻本…  相似文献   

17.
湖北刻书考略(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宋元明清时期的湖北刻书较为系统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并对湖北历代所刻之特征、之数量、之刻书地等有较为详尽描述和分析,同时提出在清代湖北刻书超越前代,并走在全国前列之说。  相似文献   

18.
明代嘉兴项氏家族科甲联第,创造了五世进士、三世五进士之佳话,是典型的簪缨世家、书香门第。项氏家族中进士藏书、刻书有成者10余人,其中万卷堂、宛委堂刻书极富精品,流传有绪,泽被当今,蜚声华夏。  相似文献   

19.
湖北宋元明清刻书考略(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宋元明清时期的湖北刻书较为系统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对湖北历代所刻之特征、之数量、之刻书地等有较为详尽描述和分析,同时提出在清代湖北刻书超越前代,并走在全国前列之说。  相似文献   

20.
阚敏 《图书馆学刊》1996,18(4):33-35
明代国子监的出版事业阚敏(清华大学)国子监刻书历史悠久。自从五代后唐的冯道主持刻印九经以后,经宋元,到明代发展到了顶峰,刻书数量之多,收藏之盛,都是空前的,虽然明代国子监刻书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它在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埋没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