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中的增值开发机制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机制作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度机制、行政机制、市场机制、监督机制、价格机制等若干子机制的相互协调、作用,能够有效地开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增值电子政务服务,整合电子政务流程,促进政府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特别是电子政务和网络政务信息资源质量管理、开发利用、增值服务、价值测度和价值实现等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国外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务信息资源质量、电子政务、政务信息资源政策、决策、绩效、创新、影响、技术支持、政府网站评价以及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等方面.我国政务信息资源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增值服务、绩效评估、网站评估、信息内容、信息公开和开发利用等也与政务信息资源质量和价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功能的定位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电子政务环境下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深入分析,指出信息资源的存储加工、政府网站的公共进入、信息资源的增值开发、用户政府信息利用的个性化服务以及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已成为当前图书馆功能拓展的主要内容.图书馆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政府信息共享,适应了现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带来了图书馆社会信息功能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3个方面论述提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策略:建立全国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整合政府信息资源的基本思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然后从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视角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障碍有针对性地从电子政务推进动力机制、电子政务推进机制总体框架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制度框架三个方面探索借助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最后从上述三个角度提出推进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策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体系;加强与社会其他部门联合,深层次开发信息资源;转变政府职能,提供社会急需的政务信息。  相似文献   

7.
杨红艳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121-125
探讨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中的哲学价值论和经济学价值论问题。哲学价值论要求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要关注信息资源的价值主体和开发主体的转换,并通过深加工、社会化等方式提高信息资源的“有用性”;经济学价值论要求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重视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并通过理顺信息生产关系降低信息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的关键特征在于:第一,开发主体是社会力量,而非政府自身;第二,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而非政府自身的信息需求。作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增值开发利用使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体从政府部门扩展到社会力量,有利于带动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调整、民主发展和文明进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对于全体公众的"增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及其特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其本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主体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发现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动力机制,并认为社会需求、社会利益、政府权力、社会竞争和道德精神是推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保障,造成了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低水平重复,影响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水平,必须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论文从导论、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基本问题、制约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启示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在介绍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当前国内地区、领域目录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民族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概念及与国家电子政务其他目录体系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基于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和民族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建设民族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内涵,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政务信息资源的新型信息形式,具有多维性、交互性、集成性、虚拟性、开放性和不安全性等特点;指出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对政府转变职能、传递政令、反腐倡廉、节约开支、沟通上下、信息集散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系列建议,阐明应以本体思想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并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就是通过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有规律有控制的信息流通,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制约就是对信息流的制约。文章从信息流入手,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的政府组织结构、信息流、权力流与信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求其中的内在规律,并以此为支撑构建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上海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宏观情况,选取网络影响力较大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作为样本开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现状的调查。在深入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上海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信息集成是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集成的关键。文章在对已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电子政务信息集成分为面向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集成和面向应用集成的信息集成两个层面,并分别研究基于元数据和LDAP目录协议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集成机制和基于Web Services的电子政务应用集成机制,前者基于资源目录提供服务,后者基于功能目录提供服务。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录架构的电子政务信息集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罗贤春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5):123-113
以政府决策为载体的电子政务隐性信息资源开发,是政府对信息资源应用的“示范作用”的体现。以主题地图的主题、关联和事件要素为基础,开发出面向主题定位的导航目录、面向事件关联的信息空间和面向关联阐释的知识地图,从而形成面向应用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view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rs (IRMs) in Texas state agencies on e-government. The existing empirical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what local governments provide in terms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and less on the perspectives of key e-government decision makers. This study fills this void by examining how e-government had an impact on management of state agencies. Theories and expectations are provided on what the literature argu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mpacts of e-government on management. Specifically, these are th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ovement,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resource capacity,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A survey of Texas state agency IRMs was administered in the late spring of 2005 and the results are reported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reinventing government movement, external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and resource capacity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had an impact on e-government management capacity. In this study, the size of state agency was not found to be as importan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more on state e-government management, an often-neglected area of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