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学科领域知识本体建设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面向学科领域,知识本体是数字图书馆资源组织最本质的技术和方法。为此,提出一个领域知识本体构建的基本过程,包括本体需求分析、本体构建规划、本体信息获取、本体概念及关系确定、本体形式化编码、本体的评价、本体的进化和本体的表示,并对其中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作进入概要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域本体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国内外本体和领域本体研究出发,比较分析了典型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提出循环式领域本体构建法,并使用该方法构建软件缺陷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3.
以医学领域的预防医学为例,研究语义网格环境下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的构建与应用;以医用叙词表MeSH为例,探讨以医用叙词表为基础构建医学领域本体的必要性,阐述预防医学本体构建的流程,包括本体构建工具、本体构建方法,尝试进行医用叙词表到领域本体的转换研究,并利用Racer推理机对此领域本体进行初步的推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航空领域本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领域本体构建方法选择原则进行了研究,在提出领域本体构建方法设计与选择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航空本体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中国航空百科词典>的航空领域本体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尽可能复用现有术语,重视框架设计与概念间关系规划环节,将概念间关系确定尽可能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人工工作量少,领域专家参与少.通过本方法试验,初步构建出了航空领域本体,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出了航空本体.论文针对进化在本体构建中的重要性,在构建方法中重点论述了航空领域本体进化方法,按流程对本体进化中的新词获取、概念及关系确定、版本标识、进化周期等工作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专利本体满足用户对专利信息系统检索的语义需求,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构建方法,基于WordNet关系数据库的本体构建方法可以根据领域概念直接从关系数据库中获得实体的关系,并扩展原有的领域概念,实现专利领域本体的半自动构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ordNet关系数据库的本体半自动构建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WordNet关系数据库为主要知识来源,来生成可被本体工具编辑的OWL格式文件,包括两个部分:专利本体数据库半自动构建系统和基于关系数据库本体生成器,本文分析了专利本体数据库半自动构建系统模型,以及专利本体生成与转换流程,并结合实例进行专利本体的构建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捷  吴琼  崔春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7-21
解析领域本体半自动构建的流程,指出专家知识在本体半自动构建中的作用特点。基于流程分析领域专家在本体半自动构建中贡献知识的4个关键作用点和4个一般作用点,以及在不同作用点上的作用深度、作用方式和作用冲突,进而剖析领域专家知识在本体半自动构建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已有的本体构建方法并不适合高速铁路领域的实际情况.本文在研究本体的两大构建方法即本体工程和基于叙词表的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从高速铁路领域知识由多学科构成的实际情况入手,并在专家构建的<高速铁路范畴表和主题词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范畴表和主题词表的多专业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文章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以此方法为指导构建了高速铁路各专业本体并将其初步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高速铁路领域本体.对本体构建工具的选择、专业本体构建原则和多专业本体合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动车组专业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专业本体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数字参考咨询领域为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构建的必要性,介绍了构建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方法中的“七步法”,随后论述了数字参考领域本体构建的设计,给出了数字参考领域本体框架,并采用OWL语言和Prot啨g啨工具实现了对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描述詈笞芙?了领域本体构建的得失,指出了领域本体构建应当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多个RDFS本体中抽取子本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DFS本体提供了用于表达语义信息的通用框架,是语义网的基础。本体规模的增大使得对于特定领域知识利用的效率降低,从中抽取领域子本体可解决此问题。单个本体中包含的领域知识有限,从多个本体中抽取子本体可获取更多的领域知识。将RDFS本体抽象为图模型,根据RDFS推理规则和本体间映射,生成多个RDFS源本体的联合闭包。应用图理论构建抽取算法,生成以领域概念为节点的子图,得到所需的领域本体。该方法对于RDFS层次的领域本体抽取有一定的适用性,可快速有效地构建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10.
分析利用本体来构建学科知识组织体系的研究现状,探讨利用本体构建学科知识组织体系的一般流程,以情报检索学科领域的知识为背景,构建情报检索学科知识组织体系,利用Protégé工具对知识本体进行编辑,利用Ontoviz工具实现知识本体可视化。  相似文献   

11.
以清晰表达知识内涵、促进本体语义共享为目的,以医学文献知识为研究案例,文章基于UMLS语义网络顶级本体语义关系构筑了领域本体属性关系,并通过医学文献知识本体的构建,阐述了依托顶级本体的语义关系构筑领域本体语义的方法,探讨了基于顶级本体语义的领域本体通用构建途径,实现了医学文献本体的语义关系系统化,为领域本体的建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语义网格信息检索过程,实际上只是用户请求的某些概念描述与网格本体的匹配,无法做到真正的本体与本体之间的匹配。在充分研究现有网格本体匹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构造网格虚本体来形式化描述用户需求,即通过网格领域虚本体的构造为网格本体的匹配做铺垫,同时利用本体分层和图匹配来提高匹配的准确率, 并对其匹配模式和匹配算法都有相应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义网中重量级本体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本体论中顶层本体、领域本体和任务本体的分析,结合语义网的应用实际,提出语义中重量级本体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和基本关系;认为角色概念有丰富的语义描述能力,是重量级本体区别于轻量级本体的重要特征,并试图通过对角色概念的剖析,说明角色概念对语义约束的描述特征。  相似文献   

14.
STKOS中领域本体模型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意义] 构建普适的领域本体模型框架和规范的方法体系,为STKOS实现动态建模的本体工具集和面向领域应用的本体网络提供建设依据。[方法/过程] 调研分析不同层次的领域本体模型,总结能够为STKOS本体建设提供的参考,构建STKOS中学科领域本体模型的3层架构,提出各层框架可遵循的方法,并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需求为例,阐述本文模型框架在构建植物多样性领域本体的应用。[结果/结论] 按照领域本体模型3层架构所构建的植物多样性领域本体较之其他领域本体,具有知识组织体系清晰、构建过程高效、所支撑应用场景丰富的优点,因此,该研究可为STKOS快速而有效地构建领域本体提供实用框架,未来可应用于知识服务平台语义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体表示语言转换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本体表示语言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主要元素和推理机制对8种常用本体表示语言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本体表示语言的语法和语义问题,指出本体表示语言的转换技术是本体整合、共享和应用的前提。将本体表示语言转换分为语法转换和语义转换两个部分,介绍和比较现有本体表示语言转换模型和转换工具。最后,讨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利用社会化标签对电影资源进行标注已成为新网络环境下电影资源组织的新方式,构建电影资源本体对规范电影标签语义、提高电影资源检索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针对目前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及构建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社会化标签构建电影资源本体的思路,在深入剖析电影标签与电影资源本体映射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一种基于社会化标签的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并给出利用该法构建电影资源本体的详细流程。[结果/结论] 利用豆瓣电影中的标签数据集构建一个电影资源本体,并分析基于社会化标签电影资源本体构建方法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地学数据资源具有多源、分散、异构等特征,为了能够充分共享和利用地学数据资源,必须有效集成并建 立地学数据库,但是传统地学数据建库方法存在着难以系统地认知建库对象,缺乏统一的语义支撑等问题。针对这些 问题,本文提出并定义了地学数据本体模型、概念体系及其构建方法,阐述了基于地学数据本体的数据建库方法和流 程。该方法在数据本体明确语义的支撑下,抽取出完善的数据实体关系模型,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映射、转换与规 范化处理,并利用数据本体准确表达数据库的语义信息。最后以贵州岩溶地下水数据库构建为例,进行了方法的应用 验证。研究表明:地学数据本体通过对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共识概念、属性、实例及其关系的形式化描述,可以有效 克服传统地学数据建库方法的缺陷,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地学数据资源的集成建库。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本体获取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语言分析技术的本体自动获取方法,即利用词汇功能语法(LFG)这种先进的语法学理论对句子进行分析,使句子从语法表达转换到语义表达,进而获取句子的知识表示,从而可容易地从知识表示中获取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