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琪 《声屏世界》2010,(10):72-72
将体育现场直播中的EVS播出服务器应用于新闻制作播出系统,利用EVS XT2及IP Director软硬件一体化特性。建设完成一套数字化“新闻演播室节目制作播出系统”,是让最真实的新闻信息在第一时间以最精彩的形式呈现在电视观众面前的有效保障。该系统已经在江西电视台运转两年.系统工作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民经济在大步前进中曾一度出现过"过热现象",导致投资和消费增长过快、物价增幅过大等问题。与此相类似:我国广播电视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过增白、增节目、增热线过量,导致人员素质服不上,影响节目质量的情况。其中未经严格培训的新节目主持人大量上马,导致主持人工作中出现某些令人不能满意的现象,就属于这种情况。但,如果我们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便觉得这种情况是很好理解的:主持人事业的发展也不免要受到大气候制约。也像我国国民经济经过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实现了"软着陆",开始走入了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健康发展轨…  相似文献   

3.
章乃器先生说:"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大学毕业至今,埋头从事音频制作二十余年。虽半路出家,却也一直在实践中绞尽脑汁,探寻用声音叩击听众心灵的方法。做广播访谈节目,挑战性更大。在清谈节目中,用什么样方法才能在保证访谈节目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抓住听众的耳朵,为此,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2018年秋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闻编辑》一书中关于音频蒙太奇制作的章节震动了我,原来,我们在音频制作实践中使用的编辑方法,就是音频蒙太奇。也就是说:我们在广播访谈节目的编辑、制作过程中,证实了使用蒙太奇方法编辑的效果。本文将结合2012年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独臂球王决战伦敦》和《杨忆访谈》节目《妈妈带你去飞翔》两篇作品来解读音频蒙太奇在广播访谈节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王文雨 《东南传播》2012,(6):154-157
本文运用符号互动理论,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看见》中《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这一期为案例,分析该类型节目中媒介与公众、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双重符号互动模式。探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如何利用新闻议题的引入和面对面的访谈中的符号互动,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条路径来形成互动双方"共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鑫 《今传媒》2009,(8):41-4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电视频道资源和节目资源日益丰富,节目制作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电视机构对节目的评估也更加重视,大多数电视台已经建立起一套涵盖收视率、满意度、专家评价和成本指标在内的节目评估体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收视率已经成为国内电视机构开展节目评估和"末位淘汰"的唯一参考依据,"收视率崇拜"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真人秀节目常常给人一种"作秀"过浓、娱乐过大,而内涵不足的印象,娱乐理念相伴左右。而随着最近《最强大脑》、《超级演说家》、《来吧,孩子》等高质量、深内涵电视真人秀的开播,电视真人秀开始从关注娱乐转向深化内涵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节目内涵的提升,阐述真人秀节目可以给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效用,期望唤起电视人做优质节目,呼唤电视业尽早迎来追求节目"质量第一"的"春天"。  相似文献   

7.
在传媒环境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用方言主持节目,大家对此现象褒贬不一。"方言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趋势,也有其优势,但这也并不代表所有的方言节目都是成功的,更不能说明方言节目可以取代普通话类的节目。本文从方言节目的形成背景、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方言的意义分析,探讨方言节目的现状,并由此分析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探讨方言节目如何趋利避害,并且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定位与完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方法,将主持人与节目内容结合,更侧重于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角色定位、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昊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61-161
"走转改"活动正在对宣传性的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改革。"国庆走基层"系列节目中显示出这次改革具有选题贴近群众,以一线劳动者为采访对象,记者进行体验式采访的特点。而这形式多样的一系列节目也为加强宣传性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提供了启示,如使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提高出镜记者的素质、运用形式感强且有感染力的画面与编排手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在进步,新媒体也已蓬勃兴起并迅猛发展,虽然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也更加宽泛,但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四大媒介中,电视依旧处于主导地位。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的形象代言人,特别是那个有影响力的"名嘴"往往会成为广大受众的"意见领袖"。所以主持人在节目中所使用的语言会对广大受众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这就要求主持人在使用话语权时拿捏好尺度。本文通过笔者对当前一些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使用的关注,浅析主持人话语权的掌控。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中央电视台《故宫》剧组的总导演,新闻评论部的制片人,周兵。2002年底我们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清技术的节目使用者。将近二年半的时间里,对这一节目的技术使用的整个流程是趟了一下路,节目现在也播出了。一会儿应论坛主办方的要求,边放节目边讲讲我们对高清技术使用中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在我个人创作中,在使用高清技术设备前,也使用过很多其它的电视设备。这次创作,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讲,对设备的程序流程关注的投入程度非常多。作为高清电视技术的使用,在中国整个的创作领域里,它技术的应用尚在一个试验的阶段,而且从技术程…  相似文献   

11.
陈叶红 《视听界》2011,(5):75-78
广播的收听率调查已为多数电台接受并采用。在广告推介申,电台主要使用的是节目或时段的收听量、吸纳的听众人数等数据,再进一步会涉及到主要节目或时段的听众特征数据,如收听节目的听众是哪些人,以此来判断节目或时段的广告价值,吸引广告投放。广告主也主要根据节目或时段的听众收听量,来衡量节目或时段的广告价值,指导广告投放。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爸爸去哪儿》这一成功的节目为例,分析它与其他类型的差异,通过对比中韩不同背景下的两版节目来探究"传者-受者"关系对我国电视节目发展最有利的平衡点。从而使我们认清"受众"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即在节目制作之初,受众如何影响节目的策划和定位;节目播出之后,受众的需求如何与传播者意图进行中和调节。由此来指导我们去预测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电视节目管理界传奇人物西夫曼曾经说过:"一个电视频道的成功一半归功于好的节目,另一半则归功于成功的营销策略。"西夫曼曾经任过美国三大无线电视台的总裁,并在自己的任职期间通过有效的节目编排和营销战略创造了收视率的商业奇迹。西夫曼对于电视频道管理的理论,一方面指明了频道营销需要建立在观众满意的节目源上,另一方面频道也必须建立有效的营销策略。在美国,各大电视频道每年都在各样的频道和节目营销上投入巨资。  相似文献   

14.
荷马说:"罪恶有很多工具,而谎言是最适合工具的手柄."若进一步想,那么"包装"就是谎言手柄上裹着的一层漂亮皮套. 你是否参加过广播电视"互动节目",被包装得很好的这些节目"互动"过一把?你是否晓得种种竞猜类、答题类,游戏类等互动节目,心怀何种"鬼胎"?你是否知道"互动节目"狂吸电话费的内部流程?  相似文献   

15.
省民主评议办公室与河北电台共同主办的《阳光热线》节目正式开播已经整整三周年了。这三年来,我应该说既是节目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节目的忠实听众。说我是参与者,就是审计厅做客这个节目已经12期,《阳光论坛》做过两期,共14期。在我的记忆中除了有一次我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以外,其它13期都是我做的,  相似文献   

16.
"热线类"节目是广播媒体独有的特色节目形态,也是大众媒体中最具有操作意义的节目。历来"热线类"节目都与"民生类"节目和频道定位联系在一起,也能够更好地发挥电波媒介语境下,媒介机构和受众的"互动"。结合近几年来的"热线类"节目的一些制作及播出实际,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而对于这些情况和问题的解决和思考,某种程度上又能加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而受众的需求大致分为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四种。本文通过当下比较受欢迎的《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真人秀节目,从节目和受众两个角度来双向分析这些节目是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妖魔化的相亲节目 一、人人都抢吃"相亲蛋糕"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大陆的电视相亲节目也曾火爆过一阵,从湖南电视台悄然播出<玫瑰之约>开始,河南电视台的<谁令你心动>、河北电视台的<心心广场>、上海东方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四川电视台的<香江玫瑰>等相亲节目也先后开播.可惜"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这些相亲节目因为严重的同质化和观众的审美疲劳而都销声匿迹了.2010年年关一过,电视相亲节目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9.
"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操作和把握节目进程,直接、平等地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人。"①节目主持人在镜头前的各种表现,如语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93年《实话实说》开播并热播以来,中国访谈节目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一时间,电视荧屏上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番热闹景象。电视访谈节目深受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影响,笔者以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为个案,拟从文化品格的角度来解读电视访谈节目如何使用持续不断的符号互动来设置议程、生成与传播共同意义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电视访谈节目的符号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