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社会:现实的MATRI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新闻界》2005,(2):130-130,117
“这就是你一生中都会体验到的感觉。感觉到这世界出了什么问题。你不知道问题是什么,但知道它在那里。就像在你脑中有一个碎片,搞得你快发狂了……到处都有Matrix。它无时无处不包围着我们,甚至在这里,这个房间里……是这个世界蒙蔽了你的双眼,让你看不见真相。”  相似文献   

2.
李下 《中国编辑》2007,(2):89-90
编辑是干什么的?听有的人说,编辑就是“拉稿子的”。这话按说也没大错,作者的稿子,可不就是编辑们又是打电话,又是登门拜访,从人家那里“拉”来的么!如果你仅是十分崇拜作者,害怕得罪作者,一字不易地把该作者的稿子发表出来,你确实也就是个“拉稿子的”。  相似文献   

3.
西沙见闻     
在西沙群岛这块神奇的蓝色国土上,无论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渔民,还是驻守海岛的边防军人、地方干部,都自豪地说自己是西沙人,都把西沙当成可爱的家。记者在西沙采访,除了感受南海的辽阔和西沙的美丽外,更为长期生活、驻守在这里的“西沙人”忠于祖国的大海般胸怀和高尚情操所深深感动。“来这里主要不是为了赚钱,是要守住我们的家”七连屿是由首尾相接构成半月型的7个小岛组成的“翡翠项链”,距西沙最大的岛屿———永兴岛约十海里。七连屿的周围全是珊瑚礁盘,海水清澈见底,非常美丽。广阔的水面上,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着不…  相似文献   

4.
曹禺老师写《原野》是开辟了艺术的另一个新天地。他说:“《原野》的写作是又一种路子。”这部戏里,集中写了仇虎的仇恨与复仇。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把主人公的灵魂刻画得非常深入和细致,也就是把这个人的复仇心理的激烈冲突描写得淋漓尽至,惊心动魄。看过以后,使观众真切地感到封建文化的积淀有多么的深厚沉重,多么的无法改变。同时,这里所有人物性格的刻画几乎都是扭曲的、变形的、奇异的、怪诞的,既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又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因素。比如,仇虎的“眼里闪出凶狠、狡恶、讥诈与嫉恨,是个刚从地狱里逃出来的人”;…  相似文献   

5.
20多年以前,那时候每个人抽屉都有几个信封有一些邮票,你出门往外走,可能走不了几步有一个绿邮筒在那里放着。但是,今天大家抽屉里有信封吗?有邮票吗?除了集邮以外。出门恐怕你找邮筒都找不到。所以说读者来信少,非常痛苦。后来我们发现到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跟新浪网建立了一个比较紧密的媒体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有的通讯员常说“无题材可写”,我在这里提供上中下三策。 上策:从现实生活中捕捉。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就是有人捕捉住了,有人什么也捕捉不到。说“生活中处处有新闻”也好,“身边到处都有写作题目”也好,那都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的,只有“看准”并“抓紧”的人才会抓住东西——找到值得一写的东西。 这里关键的是要有一个捕捉意识,即抓素材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林颐 《新闻世界》2008,(3):25-25
乔迁新居,父亲设了宴席。亲戚里有位大老板,是本地相当有名的成功人士,喜欢玩土地,办工厂,一张市区地图摊开来,随便用手点点画画,这里、这里,那里、那里,到处都是他的产业,而市区外的很多地块,也零星打上了他的标记。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10,(30):30-31
你知道吗?每个女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风格DNA”.它影响我们的生活作息.也会影响你我的外形及美丽,更因此会决定我们和幸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最近,老朋友对我“要求”:你在新闻摄影的岗位上干了几十年,也有不少“经典”作品,能否对年纪轻的记者、通讯员、摄影爱好者介绍介绍,拍好作品有什么诀窍?我笑道:“理论上没有很好总结过,实践经验就是多拍、抓拍,抓身边发生的趣闻。”老朋友说:“在许多场合,我们摄影受限制,摄影记者身份特殊,领导活动跟着跑,天灾人祸到处拍。有些专业报刊讲的我们也学不了。你讲些共性的,好吗?”我说:“社会新闻人人都可能碰上,碰上了就可以抓拍。抓拍是要有机遇的,机遇对每个人都一样,不分记者或者摄影爱好者,都是公平的。身边的新闻,碰上了,抓拍到了,就可能是好作品。”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抓拍到的作品,我介绍抓拍这张照片的经历,你能悟出摄影采访的共性吗?1981年5月6日上午十点左右,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门前有几堆人围着。忽然,一个家伙慌慌张张地从人堆中挤出来,向对面的汝南街狂奔,紧接着许多青年人也向对面追了过去,还高呼:“捉牢伊! 捉牢伊!”我敏感地意识到这里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立即挤进未散完的人群打听,原来是发生了一起拦路抢劫案。受害者是位年迈的老人,因为强人狡猾,乘人不备,滑脚逃跑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有谋人钱财的败类,谁不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多年以前,那时候每个人抽屉都有几个信封有一些邮票,你出门往外走,可能走不了几步有一个绿邮筒在那里放着。但是,今天大家抽屉里有信封吗?有邮票吗?除了集邮以外。出门恐怕你找邮筒都找不到。所以说读者来信少,非常痛苦。后来我们发现到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跟新浪网建立了一个比较紧密的媒体合作伙伴关系。每次我们的文章上去,后面  相似文献   

11.
女声/里尔叔祖母:“亲爱的朱莉,你信中强有力、均衡、严密的文字打动了我。我也欣赏其中包含的思维、观点和感情流露。你正在发现这片神奇土地的辽阔和美丽,而现在正是你耕耘的最佳时刻……”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想认识本文主人公——连环画收藏家归琪,只要在每个星期天早晨去上海文庙茶室,一准会在那里见到一个头发又长又乱、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男子,尽管他还不到四十岁,但看去却像是四十岁出头了,这个人就是归琪。事实上真有不少人,就是慕名到这里来找他,井和他交上朋友的。星期天的上海文庙是一些文化人尤其是喜欢和书交朋友的人的好去处,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天就是他们的“赶集”日,他们可以在这个集市上淘自己喜欢的书,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包  相似文献   

13.
收藏阳光     
人生反复无常,有欢喜也有忧伤。当面临人生的冬天时,是选择一蹶不振,在阴郁的寒风中无助颤抖?还是微笑着去面对:那曾经开满美丽鲜花的山岭?塞万提斯说过“:当一扇门关上时,另一扇门会打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会使你的精神不倒。一只名叫弗雷德里克的小田鼠,乐观、开朗。教会我们:如何去开辟快乐的天地,保留美好的回忆。这就是“收藏阳光”。文章以优雅的语言,充满情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摆脱烦恼的纠缠,保持心灵的充实与愉悦,这也是生活的智慧。对于生存,精神力量和物质储备同等重要。“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莎翁的名言,与这篇“收藏阳光”有异曲同工之妙。收藏阳光,能让寒冷阴悒的内心变得温暖起来。收藏颜色和单词,能让单调、枯燥、灰蒙的日子变得五彩缤纷,诗意盎然。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诗人。让我们一起来收藏阳光,收藏夏季美丽的景象,在严冬来临之际温暖自己的心房。(省档案局技术处宋惠荣)  相似文献   

14.
我觉得有些新闻报道在文字方面存在着一个小缺点,就是用词造句的“老一套”。有那么一批词儿和句子,昨天也用,今天也用;这里也用,那里也用;你也用,我也用。比如在好些描写群众性庆祝大会、欢迎大会、节日狂欢之类的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欢乐的海洋”、“友谊的海洋”、“红旗如海”这些形容词。用“海洋”来作比喻,本来并没有什么错;有时也许可以用得很好。但是这个那个都用“海洋”来作比喻,且不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认为,俗语和文学语言“这两种语言之中俗语是较高贵的。”鲁迅说:“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鲁迅在这里说的“炼话”,也就是“俗语”。俗语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日常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户口.择校费,房子……都只是浮云.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一个理由.然后和爱的人“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  相似文献   

17.
走进“垃圾村”“那冒着浓烟的地方就是垃圾村,那里每天都有人在焚烧垃圾,捡垃圾的外地人都住在那里!”青岛市李沧区南庄村的村民徐加开说,“这附近几个村的工厂都向那里送垃圾,还有其他地方的工厂也向那送(垃圾),他们都有自己的垃圾车,都是晚上送,每天有十几辆吧。”走进南庄村的后山,也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垃圾村的地方,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令人窒息、充满刺激性的气浪。那是一种塑料、橡胶、纸屑混合各种垃圾焚烧的气味,整个村庄的上空弥漫着一层淡黄色的烟雾。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在一堆堆高耸如山的垃圾堆上紧张地翻捡着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欧美的出版业一向十分发达,英国的出版业尤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因此,伦敦的书店林立,新老俱备,而且一直被视为欧美乃至如今也包括日本等亚洲国家在内的出版物的交流中心。你走在伦敦市内,到处都可以体会到一个“老”字:古老的建筑物、众多的历史陈迹,深邃的文化艺术,恰恰都从一个“老”字里浸润出一种特有的美。如果你有兴致去逛一逛伦敦的老书店,更会使你体验到一种独特的风韵,令你留连忘  相似文献   

19.
王珺 《出版参考》2010,(10):43-43
面子在西方存在吗 在西方,“面子”是一个非常不同的概念。人们也会互相给面子,但“面子现象”远远没有像中国那样无所不在。即使你失去面子,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赢回来。在一个相信“人人生而平等”的个体社会.每个人都希望卓尔不群,实现自我。西方人不以面子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与思想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科索沃让你相信了“不可能的事”走在熙熙攘攘的哈佛广场,感觉到处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那些提早换上短裙的美丽的女学生和身穿T恤衫的健壮的男同学在温暖的阳光下坐在一起认真读书和轻松聊天的样子,真是可爱,我为他们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样和平美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