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最终目的.新闻传播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也是对文化的传播.因此我们应当尤其注重对传播效果的实现和传播意图的完成.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传播效果实现困难.本文就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问题一:战略传播是关于战略的传播吗? 一般认为,“战略传播”是英文strategic communication(s)的汉译,应理解为偏正关系,而非主谓关系.严三九、刘峰译为“战略性传播”,这个译法避免了歧义,很好.但因国内已习惯并接受“战略传播”这个术语,笔者将继续沿用这个译名.传播国家战略是战略传播的内容之一.“战略传播”是指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传播,它从战略高度制订传播目标,选择传播对象,调用国家资源.  相似文献   

3.
李伦 《青年记者》2017,(12):17-19
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互联网使信息传播变得空前地便捷,但网络传播也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色情信息、虚假信息、憎恨言论和反社会言论等.规制网络不良信息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传播伦理学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平台. 网络传播伦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构建网络传播伦理.网络传播伦理是调节网络传播主体与信息、主体与主体关系的规范体系.网络传播伦理涉及处理网络传播各种权利利益冲突的基本原则,规定传播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传播主体的德行清单,确立网络传播行为合理性的根据,以及维护网络传播秩序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传播学界有一句名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如何提高传播力呢?互动是传播力得以提高的一个必备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互动是现代传播的本质特征,传播就是互动,没有互动,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大浪,如今中国无论是电视、网络,还是各种纸质媒体,它们对传播中的互动运用都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质量传播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有利于重塑高等教育形象,有利于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有利于提升中国软实力.高等教育质量传播的内容为:政策、数据、理论与成果、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对内传播的策略为:严格规范信源行为、科学把关传播内容、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合理定位传播受众.高等教育质量对外传播的策略为:传播者的国际化、传播内容的国际化、传播媒介的国际化、受众观念的国际化.信息传播是一把“双刃剑”.高等教育质量传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处理好质量建设与质量传播、民族化与全球化、硬实力与软实力、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政府传播与民间传播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淇 《采.写.编》2021,(12):89-90
短视频新闻是将新闻内容融合短视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融媒体环境为其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短视频新闻传播体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社交化、传播效果高效化、传播受众年轻化等显著特点,新闻传播优势更强,是当前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然而融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需结合传播特点,不断探索传播新路径,以此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媒体地域文化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存在差异,呈现出更为交互、复杂、动态的传播形态.文章通过对传播源、传播系统、传播内容与传播反应的多层面论证,深度剖析传播动力成因,为完善地域文化传播机制与提高传播力提供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8.
超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1]人际传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大众传播媒体中,如网络互动、电视访谈、广播热线.而网络又是一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渗透力最强、互动性最强、人际性最强.网络传播是超人际传播的一种.超人际传播结合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本文给超人际传播下的定义是:网络媒体或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人际传播交流方式.超人际传播更优于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体中,超人际传播具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产生了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毛泽东著作海外传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是毛泽东著作海外传播的起步阶段,传播主体是共产国际和美国记者,传播内容多为毛泽东早期文章及论文集.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逝世是毛泽东著作海外传播的繁荣阶段,亚非拉国家成了海外传播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后毛泽东著作海外传播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务传播平台在引导舆论、共享信息资源、提升政府形象、公信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有些政务传播平台存在互动效果差、形式主义严重、问题解决和反应速度慢等问题.这不但会影响政务传播平台的传播效果,还使得政务传播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对青岛市政务机构的政务传播平台进行了实证调查.重点考察青岛市政务机构运用不同政务传播平台的情况,以及不同政务传播平台的信息传播情况、传播力、互动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对政务传播平台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传播的选择与被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编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文化信息传播.在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选择是传播的起点,也是传播成功的关键.因此,在编辑学研究中,学者们都十分重视编辑传播选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传播的优势,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碎片化的信息传递、移动化的即时传播都让手机媒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逐渐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手机媒体小众化传播的特点 小众化传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受众都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空间大.正是这种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逐渐被关注,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小众化传播恰恰是对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迅速、全面.  相似文献   

14.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12,(10):69-70
探讨城市品牌的传播,制订城市品牌传播的策略,我们需要考虑传播媒体、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时机的选择,以及传播过程的调适与控制、传播效果的评估及把握等.同时还要看到,与企业或产品品牌传播不同的是,城市品牌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包容性,其传播也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考虑城市品牌传播时,我们需要拥有更适合的传播战略规划和传播策略设定.笔者通过对所接触的诸多城市的品牌传播,发现有“三个维度”值得在实践中认真把握.  相似文献   

15.
沉浸传播是近年来才开始被传播学界关注的一个新概念,而且中外研究都尚属于前期建构阶段.然而现实世界是一个沉浸传播新技术正在使之革命化的世界.沉浸传播技术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正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尝试对沉浸传播的形态特征即传播以人为中心;传播无时不在;传播无处不在;传播无所不能等作出归纳总结和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6.
惠洁 《传媒》2018,(7):60-61
微博图像就是微博中包含的所有非语言符号,如用户发布的图片、评论中的表情符号、用户传播的颜文字等.微博图像传播是指通过多元化微博图像的传播实现相关信息传播、分享以及价值生成的过程.微博图像传播不仅是视觉时代的重要特征,而且是微博信息传播机制的核心构成要素,同时也是网络社交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可以说,微博图像传播的出现充分印证了视觉时代图像社交化传播的趋势,充分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了人际传播的趣味性和便捷性,对信息传播主客体都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微博图像传播作为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全新视角,从中不仅能够窥见人类传播历程的演变,而且能够见证人类传播活动的变化.基于此,笔者从微博图像传播研究入手,探索视觉时代微博图像传播的内涵与特性.  相似文献   

17.
传播在20世纪经历了社会学、符号,学、信息科学的反复论证,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界定.传播是一种社会性的信息传递行为.它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从广义上讲,传播包括一切信息传递的过程.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务都能构成传播的对象.从狭义上讲,传播学是指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作为社会信息的人类传播,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人际传播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其难能.综观理想,反观现实,人际传播异化不可避免,它既可能存在于有备而来的人际传播中,也可能出现在不期然的人际传播中.人际传播的异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展开该项研究,通过分析人际传播异化的成因与表现,寻求人际传播异化的跃迁方式,乃至防范途径,推进人际传播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按其使命与职责,出版业应该在国际传播中承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职能.长期以来,中国出版人积极作为,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传统的国际传播观念、传播战略和传播策略都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传播效能有待提高.中国出版欲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就必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更新传播观念,改进传播策略,精选传播主体,甄别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渠道,革新传播方式,提高全体从业者的国际传播素养,以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投入知识生产实践,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娜 《青年记者》2016,(11):127-128
近年来在西藏全区范围内开展的普查,共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00余个,涵盖民间文学项目、传统音乐项目、传统舞蹈项目、传统戏剧项目、曲艺项目等诸多门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藏民族文化的命脉所系、精髓所在,应该广为传播.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使它们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本文所说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形态是指广义的传播形态.赵建国在《实体传播与传播分类探讨》一文中,将传播形态分为实体传播与符码传播两类.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不同,如何根据传播形态的特点来推动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