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焦点团体作为一种定性资料搜集方法,被广泛用于图书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评价工作中。文章选取了几个使用焦点团体的数字图书馆评价的典型案例,对其在地域分布、评价目标、团队成员、设计类型、应用范围和使用阶段等若干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研究案例及实际工作,提出数字图书馆评价在使用焦点团体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外数字图书馆评价实践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玲  孙坦  黄国彬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131-134
从基于计算机领域信息系统评价的数字图书馆项目评价、基于数字资源与服务使用计量的数字图书馆评价、基于服务评价的数字图书馆评价三方面梳理和总结国外已有的数字图书馆评价实践,并从指标特征、指标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分别对上述实践的特点做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国数字图书馆评价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外数字图书馆评价研究进行分析,将国外数字图书馆评价标准划分为内容、技术、界面、服务、用户和评价环境六个维度。国外数字图书馆评价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评价标准的研究视角多样,但并未形成标准的评价方法;研究方向大都聚集于用户维度,其他维度的研究被忽视;缺乏全面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图书馆评价理论的研究方向为:加强数字内容评价及评价环境维度的研究;开展深层次的用户行为分析;进行全面的、完整的评价理论框架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表1。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评价问题的研究历程、评价框架、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构建、评价实践等进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辨析我国数字图书馆评价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图书馆管理评价对象及内容,选取适合的评价原则与方法,在国内外关于数字凰书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上,论述数字图书馆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提出数字图书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和二级指标框架,并选取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汪曼 《情报工程》2016,2(5):075-085
本文以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5-2016年,主题词为社会网络分析的四千多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从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和学科分布三个角度探讨了国内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应用情况。之后将研究的焦点聚集在社会网络分析应用最为广泛的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通过CiteSpace构建了核心作者合作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并通过作者合作团体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及节点中心性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云计算的出现和发展将给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应用服务带来很大的变革.论文在分析数字图书馆平台所需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平台目标系统模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三层结构(模型数据层、控制算法层和表现应用层)的数字图书馆平台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8.
电子服务质量评价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电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进行综合介绍,并对其适用领域和不足做深入分析。同时,在比较各种电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特点后,认为环境质量、过程质量及结果质量是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三个维度,并提出适用于数字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框架。  相似文献   

9.
介绍构建数字图书馆的步骤、招引策略的三种形式,并分析基于社会—技术互动网络模型数字图书馆的建构及其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字图书馆与其他社会—技术网络构成的大社会—技术网络中节点间的关系;同时,指出此框架下数字图书馆员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数字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及原则,提出了一套数字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分析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library at BT Labs is working on building a digital library of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its users. The paper will explain how the library changed its direction from providing conventional library services centered around a large library collection toward becoming a networked library reaching out to its users' desktops.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process by which electronic journals were added to the collection and how they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digital library.  相似文献   

12.
以基于语义Web的数字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国外典型的基于语Web数字图书馆原型系统以及语义Web的数字图书馆在底层系统架构、信息描述与信息组织、信息搜索与浏览、信息交流与共享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国外学者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将语义Web引入到数字图书馆领域,进一步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国外图书馆界近年来较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图书馆建筑设计在后现代建筑思潮中的表现,阐述了数字时代知识传播媒介的改变给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创新带来的压力,提出建筑师应着眼于研究图书馆建筑空间在数字媒介压迫下的形态演变,努力让图书馆建筑成为数字时代建筑实践的学习对象。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了相当的力量进行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面临着技术、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三大挑战,只有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才能提高数字图书馆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数字图书馆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复制行为受到版权法的规制,厘清图书馆数字复制法律边界对图书馆数字保存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国际版权法与部分国家国内版权法法律文本,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复制权保护和图书馆基于保存或替换目的所享有的复制权例外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 国际公约及各国版权法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保存过程中复制权例外法律边界的宏观塑造集中在"图书馆范围""可复制的作品的范围""限制条件"3个方面,并从4个方面对我国今后图书馆数字保存相关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资源和服务的整合浅谈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迪 《图书馆杂志》2007,26(8):51-54
本文在综述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整合的现状,提出了在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和服务建设过程中急需突破的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7.
从ILAS的发展看中国图书馆信息化历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结合ILAS的研制历程。分析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指出图书馆界的数字图书馆是起源于图书馆自动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图书馆应首先致力于在新观念下的业务与服务重组,促进图书馆整体系统走向数字化,在这个前提下有计划、有协作地开展一体化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数字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政府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者和宏观指导者,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理性定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监督,着力于信息披露;平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政府参与和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确保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公益性;在税收、法律规范、版权等方面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librarians have been studying, discussing, and developing digital libraries for more than two decades, but understanding ultimate use of images from digital libraries remains a mystery for many of them. Most articles written on digital library use focus on users’ search retrieval needs and behavior. Few mention how digital library patrons use the images they request. Like many digital libraries, archive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Digital Library makes high resolution images available to its patrons. Image delivery is achieved by an automated system, titled the Digital Cart Service. An unexpected benefit of the Digital Cart Service is the reporting mechanism that produces data that includes intended use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nalysis of this data to determine why images were used, what products were created from the images, and what implications this has on digital library management.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creates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digital library innovators can better promote and design digital libraries, and describe and select the content in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