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倦怠现象不仅会给工作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也会给出版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分析导致编辑出现职业倦怠的压力来源,切实缓解编辑的职业倦怠心理,是提高编辑工作质量和单位出版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详细分析编辑职业倦怠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导致编辑出现职业倦怠的压力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压策略,旨在引导编辑学会自我调适,为编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人际淡漠、成就感降低的感觉。出版社编辑由于其自身工作的特点,是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本文结合职业倦怠的含义,分析了出版社编辑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编辑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等因素导致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十分普遍,编辑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而产生了职业倦怠,这是工作压力的结果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对职业倦怠进行了研究,到目前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提高职业满意度,促进个人健康和成长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对编辑人员职业倦怠因素和编辑人员职业倦怠的消解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具有编辑和教师双重身份的高校学报编辑,面临着学报编辑工作和高校教育改革带来的双重压力。文章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成因,认清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缓解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琪 《今传媒》2020,(2):126-128
编辑工作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要想突破瓶颈,获得持续发展,需要编辑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进而从学习中受益。本文以教育类期刊稿件的审理为例,阐述了编辑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反思学科本质、反思有效阅读、反思相关主题,以此实现效率和质量上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6.
编辑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林 《出版科学》2011,19(2):31-33
编辑的职业倦怠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它的产生缘于编辑各种期望的落空、工作压力的繁重及人生目标的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是要加强编辑人生观、职业观的教育,二是要注意缓解编辑的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7.
陈锐锋 《编辑学报》2012,24(1):84-85
探析科技期刊编辑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技期刊编辑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预防对策,呼吁人们关注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健康。认为应把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列入科技期刊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压力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邢运凯 《编辑学报》2010,22(5):439-440
在科技期刊数量多、出版周期缩短、优质稿源流向核心期刊、同质期刊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技学术期刊编辑人员面临工作成就感、社会认知度、职业环境、职业氛围、业务技能等不同方面的压力,产生焦虑、冷漠、职业倦怠等诸多不良心理,并内化为工作常态而影响期刊质量,因而应建立压力管理机制,进行环境优化、认知导向纠正、情绪调节、工作方式改变等方面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我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倦怠的原因与解决途径,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事业的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倦怠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显示税后年收入、职称路线、年工作量、编制情况和是否有系统的职业规划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倦怠程度有关,进一步分析导致职业倦怠出现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的形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总体上来看,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本文以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我国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期刊编辑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研究领域后,它就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对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编辑职业一种日渐增多的现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也名列十大高发人群中。编辑工作的重复性、繁杂性和利他性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对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姜华  陈慧 《出版广角》2011,(3):48-49
传统编辑职业倦怠情况严重。本文分析了传统编辑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与表现,并结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矫正,据此提出传统编辑积极应对数字出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霍振响  屈李纯 《编辑学报》2018,30(3):247-250
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77篇“编辑职业倦怠”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梳理后发现:定量研究文献较少,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的文献少;经验描述类文献同质化严重,且个别文献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在对比几篇定量研究文献调查样本、调查问卷等指标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该专题定量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对于之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可以尝试将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相结合,加强女性编辑及出版体制改革和数字化出版趋势下的职业倦怠研究.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在整个出版工作之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环节。英语期刊编辑工作更是一种集思想性、政治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重要工作类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对英语期刊出版的需要日益增加,对于英语期刊编辑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英语期刊编辑人员不但应当在业务知识水平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也应当注重工作方法的改进。本文就英语期刊编辑的工作方法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编辑加工是编辑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需要在语言文字方面对稿件进行修改润色,使之符合出版要求,所以,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加强对语言加工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是成为一名好编辑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从笔者的期刊工作实践出发,阐述期刊语言文字加工的特殊性及期刊中容易出现的语言文字问题,进而深入分析期刊编辑应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科技快速进步、社会高速发展的科技前沿新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科技期刊编辑的素养是期刊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期刊的走向和竞争力。本文旨在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素养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对科技期刊编辑素养的构成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存在知识相对陈旧、视野不够开阔、对新媒体的重视和利用不足、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绪等问题。【结论】我们需要通过加强科技期刊编辑对专业知识和新媒体应用的学习、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在政策和环境上予以支持等方式,提升科技期刊编辑素养,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出版社编辑是职业倦怠易感人群。本文对编辑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调适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特点,探讨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因子的预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90项症状量表对安徽省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各因子都不同程度影响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社会支持,减少职业倦怠可提高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期刊形成过程事实上就是编辑工作者创造性价值的体现过程,编辑工作者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价值,推动期刊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形成质量高、价值高且有特色的期刊。期刊是大众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大读者的精神产品,其生存与长期发展离不开编辑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编辑是期刊出版的核心环节,说明编辑工作者主体实践活动在期刊出版中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期刊编辑工作者是否具备创造性精神,是否能够发挥其创造性价值,是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期刊编辑工作者创造性劳动是其在期刊编辑中预见性及创建性  相似文献   

20.
正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针对职业人由于工作引发的情感枯竭现象提出的理论。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诗明确将其界定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研究明确指出职业倦怠现象易发在助人群体中,而编辑职业是典型的"为人作嫁"的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自我期望值高,尤其是从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是女性,执著于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现实没有给予对等的美好,自我心理又没有及时调适,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女编辑的职业表现不佳,职业生涯不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