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舆论监督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权利宣言》的制定背景及内容之演变,认为知识自由意指每个人都有无限制地寻求与接收所有观点之信息的权利,即对于研究任一问题、事由或运动的所有不同的意见表达,并能够提供无偿的取用。知识自由又包括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即表达自由,和接触他人意见的自由即资讯自由。  相似文献   

3.
表达自由作为法律普遍承认和保护的基本人权,为什么应当受到人权条约和民主国家的宪法性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过非常充分的论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表达自由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尤其是网络表达与自我实现的关系,认为互联网是自我实现的理想平台、身份建构的强大武器和政治参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自由与平等的冲突根源与内在联系为分析起点,认为作为制度正义的核心命题,二者间存在的内在张力和关联为图书馆权利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参考。结合图书馆权利体系中自由与平等的具体内容,认为:图书馆作为一种正义的制度安排,在制度建构中必然会提出对自由和平等的主张和安排,这种制度正义性构成了图书馆权利体系中自由与平等统一的基石;图书馆需要通过积极的制度建构,以规范的形式确认自由和平等权利以及国家在实现图书馆自由平等权中的积极角色,使图书馆自由与平等权利从应有权利走向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到现在的十年间,我国政府推动的网络实名制从局部走向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是什么?网络实名制会对公民网络表达自由产生怎样的影响?网络匿名表达是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看待和处理网络匿名表达与实名制的关系?本文以我国最新推出的网络实名制相关立法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实名制作为政府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制与网络匿名表达的冲突与平衡问题,以期对我国互联网管理制度的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1969年起在北美设立的11个智识自由奖项的获奖对象及获奖缘由,详细介绍了三个在图书馆实践领域以不同方式捍卫智识自由权利取得杰出成效的获奖案例,以理解北美地区智识自由和图书馆权利观念、体系和保护机制之先进性.本文认为,图书馆智识自由奖项是图书馆界维护智识自由的一种行动,北美图书馆智识自由奖项作为一种智识自由权利保护机制,实现了其权利保护功能,其获奖案例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北美智识自由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智识自由体系的广泛和包容.  相似文献   

7.
耿明强 《新闻传播》2013,(12):125-12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由此网络也成为与报纸、电视等并列的、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种种问题,自由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将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自由问题加以控制与管理,新闻的价值以及网络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价值才可以得到更大的体现。故本文拟从网络新闻传播遇到的自由问题、解决措施两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为线索,探究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主流传播媒介与人类信息流动的关系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论证了媒介是有偏向的,不同媒介构造不同的符号环境,媒介的进化改变的是信息的本质,而人为了适应一种媒介环境会趋向改变自己的行为。结合当今的主流媒介——第二代互联网异军突起的现状,剖析其信息特征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一种"无干涉"的状态;而权利是一种法律化的要求,是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图书馆自由是图书馆权利的重要前提,但图书馆自由不能等同于图书馆权利,二者在内容的侧重点、强调的理念、对国家的要求、体现的权利属性、相应的制度建构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图书馆自由强调的"免于被国家控制或干涉"的消极权利立场并不能真正而全面地表达图书馆权利的主张,图书馆权利的积极权利属性决定了国家在图书馆权利建设中"积极作为"的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李树勇 《大观周刊》2012,(46):97-97
表达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是一项综合性的权利或自由是行使其他权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条约所普遍确认的并予以保障的基本权利。表达自由具有政治自由权科的属性,是精神自由的外在表现。对表达自由的保护不是无限度的,它必须接受某些原则的规制,在与名誉权等权利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进行利益的权衡,以明晰自由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齐崇文 《出版科学》2016,24(2):10-14
文化产业是表达的产业,表达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自由的表达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但过度的表达又会使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受损。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需要合理、恰当的表达,需要为表达自由划定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表达义务。表达义务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提出应当不侵犯他人权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不侵害前代人和后代人权益的行为要求。表达义务既是表达自由的限制和界限,也是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在法律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概念表述上,知识自由最具综合性与统摄性,以知识自由为逻辑起点可以演绎出其他核心价值的意义。因此,知识自由在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与作用,是普世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图书馆是民主政府为保障公民的知识权利而提供的制度安排,所以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不仅是图书馆应有的义务,同时也是政府须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由蒋永福教授撰写的<信息自由及其限度>一书,以哲学的视角诠释了信息领域的自由及其限度问题.作者创新的思想、严谨清晰的表述,以及完整详实的内容,体现了学术与实践双重价值,具有历史与时代双重意义,堪称是信息自由领域研究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获取政府信息权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获取政府信息权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基础。人民主权理论、知情权理论和表达自由理论,为获取政府信息权提供了合理性基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促进民主、宪政和保障个人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how subordinates' perceptions of workplace freedom of speech related to their levels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strategies for expressing dissent. Full‐time working adults from various organizations in the Southwest completed self‐report survey instrumen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of articulated dissent and latent dissent varied as a function of workplace freedom of speech.  相似文献   

16.
高俊宽 《图书馆》2012,(1):9-12,16
公民阅读权作为一项宪法性人权,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享受的一项基本人权,属于精神自由的范畴。它的提出就是从制度层面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从图书馆层面实现公民的阅读权利。本质是公民自主自律的阅读,核心是阅读自由。具体包括公民阅读前信息获取的自由、阅读中信息理解的自由和阅读后信息表达的自由。图书馆对公民阅读权的保障,主要表现为保障公民阅读前获取信息的自由。对公民阅读权的研究,价值在于从观念和概念上的公民阅读权到制度和现实中公民阅读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For centuries publishers have acted as intermediaries between author and audience. Copyright, like 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freedom in this role, because without it authors' rights are not fully protected. Only when they are protected against theft and other economic or moral infringements are authors free to express themselves without fear. Publishers, too, rely on copyright to protect their investments and their freedom Paul Nijhoff Asser has been secret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 (STM), Amsterdam, since 1970. He has been active in publishing and bookselling for more than forty years. This article was adapted from a presentation at the seminar “East Meets West: Copyright and the Publisher in a Market Economy”, Hamburg, March 1991.  相似文献   

18.
章士钊是近代中国有影响的报刊活动家,同时也是政治活动家和知名大律师。从苏报案到陈独秀案,他的言论自由观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理念、从强调言论自由的个人权利到重视言论自由的政治取向的发展过程。章士钊的言论自由观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体现了近代报人言论自由认识的较高水平。其言论自由观的演变对于我们认识言论自由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negotiation between social actors, the public, and the regulator over satirical texts lead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boundaries vis-à-vis freedom of speech and creativity in a given society. It does so by analyzing 906 public complaints filed with the Israeli regulator between 2005 and 2010 and the regulators’ responses to them.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re are four issues that trigger public discontent regarding satirical content: broadcasting content unsuitable for children, mocking weak societal sectors, mocking national symbols, and mocking various sociopolitical sectors. The regulators’ responses to these complaints regarding each issue sheds light not only on the diverse perspectives held by these actors, but also on the role of the regulator in granting satirists maximum freedom of expression, mediating between public demands to limit such freedom and professional broadcasting norms.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the ramifications of this negotiation for the future of broadcast satire.  相似文献   

20.
从党内到党外,第二国际既保障反对观点,又坚持为所有人争取平等的新闻自由,始终没有以阶级的自由取代社会的自由。第三国际则努力以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取代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且限制党内讨论、压制反对言论,积极为部分人争取新闻自由。由于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在实践中被替换为极少数无产阶级领导者的自由,所谓的多数人的自由最终沦为极少数精英的自由。由此,社会主义者的新闻自由理念则从民主主义演变为了精英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