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公共信息资源属性、分类及管理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公共信息资源物品属性特征,阐明公共信息资源和私人信息资源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进而根据公共性程度差异分析不同类型公共信息资源的生产供给方式,指出公共信息资源概念的复杂性和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其生产、供给的多样性,单一的政府包办是不明智的。同时,探讨公共信息资源的内在结构,旨在揭示政府信息资源与公共信息资源的关系,廓清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明确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方式与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2.
陆阳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51-57
[目的/意义] 针对当代社会转型系列研究中对于公共信息空间转型研究的空白,梳理社会变迁对公共信息空间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以彰显转型中的公共信息空间在维护社会信息公平、实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方法/过程] 采用社会变迁基本要素分析的方法,明确影响公共信息空间的3个基本维度是制度变迁、科技创新和全球化,并在此基础上用思辨方法分析其对公共信息空间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结论] 社会变迁对公共信息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政府垄断信息走向充分供给,实体空间走向虚拟空间,单向传播走向多点互动,分裂空间走向聚合。而功能的转型则表现为塑造型传播向沟通理性的转变,社会控制工具向社会治理基础的转变,形式整合向认同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李炜 《青年记者》2013,(11):23-24
网络公共信息作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网络社会公民参与的重要内容。公共信息具有天然的关系延展性。具备公益性、公共性、公开性等特点的公共信息一经传播,便能聚拢众多网民的目光。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网民可以就日常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从理论层面探讨公共领域与公共信息空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阐述公共领域作为公共信息空间的理论及实践母体的派生作用,另一方面阐述公共信息空间对于承载公共领域信息与意义的工具作用,以及作为推动公共领域转型的动力作用.目的是在公共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引入公共信息空间这一崭新的概念工具,将其作为实现政府与公民间信息平等关系的一个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公开程度较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因素。对其开放并进行网络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是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向社会公开的公共信息资源应包括的实质内容,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中的需求最大的科技信息资源及容易被忽视的农业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作了重点论述。并对社会公共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产权法的本质提出了社会公共信息的概念,并将其与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私有信息进行区分,还对社会公共信息的来源及类型作了详细的阐述。作者认为,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公共信息,才能在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最大化地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公共信息的公共性本质决定了公共信息服务主体的多样性,而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低效与缺位和企业信息服务的营利性动机导致第三部门成为公共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并具有灵活、高效、降低成本、满足社会要求等特点。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分工与合作是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效率的关键。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8.
公共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的内涵、依据及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共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是相对于公共信息资源的政府提供与市场运作而言的,主要指非营利性信息机构根据社会信息需求,围绕公众受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以非营利性方式向公众提供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普遍和基本的信息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的依据与背景来自:公共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取向;公共信息资源资产价值认识的深化以及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活动的展开;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非营利性信息机构进行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编辑与反馈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 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进入编辑系统的信息,大多与社会信息需求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因而,必须依据各种信息特别是反馈信息,对其内容形式进行或多或少的改革,以纠正编辑系统的误差,实现其所需要的最佳目标。 在编辑系统中,由于社会信息需求目标不断变化,因而信宿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任何时区内,编辑系统所传递的信息对编者和读者具有不确定性,另一层是指相对于编辑系统来说,作者和读者群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追踪这些变化,就必须随时了解书刊出版后的社会反响,及时调整输出信息与社会需求信息之间的差距,依据反馈信息去调控编辑系统即可达到此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信息资源管理体制决定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本文系统归纳了美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立法机构、政府机构、社会机构和监控机构的状况,指出不同主体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职责定位及相互关系,进而分析了其多元管理体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学术信息传播是社会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交媒体上学术信息的传播机理,有助于研究人员积极使用社交媒体,促进学术信息的传播。文章首先对学术传播的发展历程及模式演进进行研究,其次分析了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及要素,最终得出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传播模型及传播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档案文化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信息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文章以社会公共文化作为信息时代档案文化发展的新定位,以大众文化为新的表现形态,共同推动档案文化从“组织文化”向“社会文化”的转变,并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从空间、主体和成果三个维度描述信息时代档案文化所呈现的微观样态,将档案文化空间样态解构为网状实体空间与赛博空间;阐释了档案文化主体样态呈现出的多元化和协作化趋势;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和档案文化服务活动共同构成了面向大众的档案文化成果样态。  相似文献   

13.
陈峥 《图书馆》2021,(3):90-98
UGC大数据中有许多前互联网时代难以获取甚至无法获取的资料,并且避免了通过传统方法获取数据的诸多缺陷,因而被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开展这类研究,UGC大数据的质量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本文从信息生产特点、信息传播过程、信息检测识别技术等多个角度,对UGC大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UGC大数据存在自身特有的缺陷,网络信息空间并不能完美地映射社会现实空间;将UGC大数据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自然性和准确性。因此,具体研究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预判和检验,并采用与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等策略来应对。  相似文献   

14.
情报空间构建:情报学的新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交流的S-C-R模式为基础,结合情报学研究范式的转移和整合,提出由组织-传递-利用三个维度构成的情报空间概念模型;借鉴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转化螺旋理论,对情报空间中的知识形态及其动态转化进行探讨,划分出情报空间中的显性/隐性知识区域,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于情报空间的影响;提出显形知识-隐性知识、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物理空间-认知空间等研究层面的整合应成为情报学发展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任何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都将承担相应责任,承担社会信息公平义务的图书馆也不能例外;为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方式与技术环境,图书馆行为方式多样,在著作权为图书馆保留的狭小空间中,各种侵权行为极容易产生。分析著作权视角中图书馆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提出图书馆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规避侵权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网络情景下信息组织的运动规律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侧重于社会网络情景下信息组织的运动规律与特征的研究,注重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流运动、 网络社区交流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论述与探索社会网络情景下运动中的信息组织机制、规律与特征。描述社会网络情景下动态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受用户、信息流运动、网络社区交流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与控制,具有高度的自组织特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网络情景下自发地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与序化的。  相似文献   

17.
The invention of literacy was also the invention of written information. Humanly usable information has been (and will likely continue to be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ied to human documents. Any order we impose on or find in information is closely tied to human uses that give rise to it or for which it is repurposed, and those orders are expressed in the documentary genres that mediate human communicative action within social activity systems. These social forms of genres and activity systems shape our consciousnesses, cognitive capacities, social identities, and potentials for action. Making sense of a single claim, sentence, or even datum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 kind of text it appears in, engaged in what sort of inquiry using what methods, and where it stands within the evolving intertextual discussion of the field. Sense making requires integrity of the text and visibility of the provenance and socio-historic dynamic from which it arises. Even as the processes of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less tied to immediate social circumstances, they have fostered new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ve circumstances that maintain their social character and functionality. As we convert older technologies of 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the physical texts, to digital technologies that can readily draw together heterogeneous pieces from more heterogeneous circumstances, the user ultimately must make sense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technologies will need to find ways to support that sense making.  相似文献   

18.
金衢丽地区产业信息资源共享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衢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信息资源集群组织与区域分布的基本情 况及特征。从产业信息资源规划、产业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与范围及模式的选择、产业 信息资源空间布局等方面论述产业信息资源共享对金衢丽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的 积极作用。认为金衢丽地区只有实现产业信息资源的合理规划,加大信息网络建设,打 通信息共享渠道,才能促进产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基于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组织及其功能的形塑,揭示智慧城市建设的分层次技术体系及其多元应用维度;剖析信息安全的演化历程与多重内涵,确定城市信息安全的多维构面;讨论智慧城市对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环境的优化及其对信息安全的强化效应;从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脆弱性等4个方面,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引发的对信息安全的潜在冲击;提出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