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是编辑部初审稿件的重要工作,检测过程往往存在过分依赖软件,对结果“一刀切”的倾向.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揭示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CL的弊端,并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合理引用与抄袭的界限;指出对检测结果要理性分析,依靠但不依赖,必要时通过同行专家作出正确判断;对系统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学术不端的防范机制进行了深度反思,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发明与使用,给学术期刊的审稿把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当今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为避免和遏制学术不端,提升学术期刊的质量,文献检测无疑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这种有效手段的充分利用,促使学术期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  &# 《出版与印刷》2015,(3):7-10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单位快速检测论文学术独立性的重要工具之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08年开发完成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1、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2、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3等三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免费提供给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社科期刊出版单位和高校使用。与此同时,万方数据和维普网也先后开通了相似功能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论文相似性检测服务是防止学术不端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和C N K I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了比较讨论,结果表明两者在检测范围、文献引证检测和图表相似性检测上存在差异,而且两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应升级文献引证识别功能、开发图表识别技术,不断完善检索范围中文献数据,以提高检索系统评判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行为是当前学术界一种十分恶劣的现象,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有泛滥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净化学术环境的需要,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运而生。文章从当前学术不端行为泛滥的原因入手,对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实践应用中的功能做了详细解读,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该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医学期刊修回稿再次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曼 《编辑学报》2013,25(2):146-147
对高文字重合度的刊发文章的初投稿、刊发稿的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和稿件内容进行比对,对本刊稿件和疑似源文献投稿时间和内容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刊期和编修过程是影响刊发文章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建议编辑对修回的稿件再次进行刊发前学术不端文献检测。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校师生学术活动和学术不端检测现状的基础上,以图书馆为文献检测中心,拓宽文献检测范围,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核和评价程序,保存学术信用记录,建立学术诚信数据库,在学术制度和学术组织的保障下,构建预防和处罚并重的高校学术诚信体系,并结合高校学术不端检测的现状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育花 《编辑学报》2017,29(1):60-63
通过勤云远程稿件处理系统(8.0版)的作者来稿信息、未发表相似文献以及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检测结果,介绍鉴别来稿学术不端的方法,并分析了如何避免误判.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CNKI和万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情况,分析这两种文献检测系统的主要检测指标和检测报告,探讨文献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玲瑞  李福果 《编辑学报》2020,32(4):435-438
以《半导体光电》为例,在统计分析其近10年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类型、数量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基于“互联网+”,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网络首发、搜索引擎、同行评议等手段对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行为进行防范的方法。研究表明,通过对互联网数据和手段的有效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显著减少,发表周期大幅缩短,学术不端行为得到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对编辑来说,既有很多好处,也存在不少问题。编辑不能简单机械地以软件数据和重复率高低来决定文章能否使用,要正确分析软件的数据,充分利用编辑部的三审制、专家审稿制和编辑负责制,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软件数据,严格把关,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朱银周 《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由于多种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存在自身的不足,只能作为纯文字复制检测工具,对纯文字复制行为做出分析界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所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主体人员不能过度依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还应通过多种人工方式判别深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隐式泛滥.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选期刊,为抑制学术不端行为,已于2011年10月实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中心(简称 AMLCC)《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删除学术不端文献的暂行办法”。被 AMLCC 检测出的涉及本刊的学术不端文献,经本刊编辑部确认后,将从“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删除。  相似文献   

14.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1,33(2):189-191
借助采编系统内置的未发表相似文献、已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寻找学术不端行为的蛛丝马迹;举例分析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拆分发表等行为消灭在稿件初筛阶段.提出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加强对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期刊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建立科研失信档案,实行信息共享,努力将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论文发表之前.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不端现象分析及期刊编辑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我国现有的学术不端现象及产生原因;针对期刊编辑,为进一步减少学术不端文献的发表,提出几种网络检测学术稿件的方法及其他应对策略,使不端文献在编辑过程得到较好的抑制,这对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及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华  崔洁 《编辑学报》2010,22(2):153-155
为充分发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的作用,有效提高期刊编辑辨别学术不端文献的能力,建议在使用AMLC初审稿件时,将AMLC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术的角度审视全文,具体分析判断来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及其程度,在使用AMLC时遵守保密原则,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职称评审学术检索中CNKI、万方以及维普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应用,对各自比对范围、系统检测等功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归纳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实际职称评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孔琪颖  蔡斐  张利平  徐晓 《编辑学报》2009,21(6):544-546
归纳影响"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要素,对初审中运用该系统检测出的不同等级文字复制比的文章的学术不端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检测案例,得出该系统能有效帮助初审,但尚不能取代初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医学论文跨语种抄袭多为英译中文献,目前还没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有效识别,因此甄别十分困难。本文从语言翻译学和文献内容2个角度,总结英译中的跨语种抄袭特征,剖析编辑部出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在出版流程中严格把关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基于先进计算机技术跨语种抄袭检测软件以及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惩处力度3个防范措施,为编辑同行提供借鉴,共同维护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20.
对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这2种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CNKI、万方、期刊界等3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文章检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综合考虑抑制学术不端现象和采用多种查重系统判断结果相同比率最大等2个因素,提出编辑部评估文章学术不端的标准是"选择查重报告的总相似度和去除引用相似度均大于等于15%"的论断。基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对"在投稿文章中存在剽窃问题"和"文章发表前要求修改作者信息"等2种较常见情况,提出了修改、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