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数字出版自问世以来,发展异常迅猛,规模迅速扩大,形态逐渐完备,产品日益丰富,技术不断创新,成为出版业新的增长点。传统出版社应凭借自身内容品牌力和内容生产力,有效整合与开发内容资源、用户资源和媒介资源,构建文档资源库,完善基于全媒体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搭建网站服务运营平台,跨界整合营运渠道,实现传统出版向全媒体数字出版的转型,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者结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的全媒体出版尝试,阐述了这种转型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协作出版的惰性生存还能多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富有创意的选题策划,对出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分散、零碎的出版资源在整合中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产品,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健全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离开了核心竞争力,出版社则难以生存。近年来,图书出版中近乎弱智的政策化生存现象,引起了出版界的关注。即在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以协作出版(包销书)形式出版的图书不断增多,有的出版社出版的协作出版类图书,甚至超过了非协作出版类的图书。协作出版的图书,有不少是作者主动上门联系的,出版社的编辑用不着费很大的劲,只要缩编稿件。每年就能完成数万元的创收任务。长此以往,出版社的竞争力、生存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面对数字出版的发展,传统出版社在内容资源的整合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数字技术、传播渠道上先天不足.因此,在数字化转型中,传统出版社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弥补自身在全媒体生产、制作、融合和传播以及数字技术、传播渠道上的不足,在数字出版的合作、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带动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出版是一种将内容资源赋予多种媒介进行出版的传播形态,通过传统出版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的协同发展,使内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在满足内容资源符合全媒体出版条件、出版单位需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内容发布平台、出版产品具备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这三大主要条件的基础上,全媒体出版可以通过实体出版物销售、音频和视频付费点播以及APP(第三方应用程序)应用付费下载等形式为出版社带来多样化的盈利。  相似文献   

5.
资源整合时代的出版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题策划能力是图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图书出版社作为中介性质的企业,其存在价值体现在选题策划之中.图书出版社本身虽然资源不多,但出版社的优势并不在于对出版资源的占有或拥有,而是体现在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的传统出版社在网络出版大潮冲击下,经过了被动配合网络硬件商到试水网络出版的两个阶段,发展到走全媒体出版人之路,尝试把资源、技术、创意等三者真正结合起来,试水平台打造,以期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国网络出版也呈现出细致分工、微利获得的新赢利模式及传统出版社狂飙突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社的出版特色是立社之本,差异性竞争决定着未来。传统出版社只有从浅层次的数字化基础建设逐步转变为深层次的数字化服务,打造可持续发展、以主流文化消费的数字阅读市场环境——全媒体数字社区,才能形成体现出版品牌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型数字阅读产业价值链,实现传统出版即数字阅读、数字阅读即传统出版的双向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出版社从传统的图书出版商逐渐向内容服务商转变,对内容资源的多媒体传播成为大势所趋.在此环境下,出版社通过对出版合同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完善合同格式文本、加强合同审核和存档管理,可以取得更多的版权资源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增值,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社的出版特色是立社之本,差异性竞争决定着未来.传统出版社只有从浅层次的数字化基础建设逐步转变为深层次的数字化服务,打造可持续发展、以主流文化消费的数字阅读市场环境——全媒体数字社区,才能形成体现出版品牌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型数字阅读产业价值链,实现传统出版即数字阅读、数字阅读即传统出版的双向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已经成为各个出版社追求的目标。而图书出版的高质量、高效益取决于高效的管理。图书出版是系统工程,在出版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出版社的综合竞争力并提高效益。目前,许多出版社尝试或开始实施项目管理和ERP。  相似文献   

11.
朴力 《出版广角》2021,(4):57-59
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家协会以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抗击疫情全媒体图书《出征出征——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集》,以全新的形式出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书是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代表成果之一,同时是上海音乐出版社首次尝试全媒体出版形式的主题出版物,它的诞生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从选题策划、内容制作、推广运营三个层面就此书的出版意义进行阐释,以期为现阶段出版业建立全媒体出版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传统出版社介入手机阅读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收入有限的原因在于不适应游戏规则、上传图书种数有限、产品不匹配、不作运营等.而传统出版社如果要借助手机阅读完成出版转型,其出路在于新型内容提供商的定位、“与狼共舞”的策略、全媒体的版权运营思路、重新组合的业务和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随着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的发展壮大、电子产品的推陈出新,传统的纸质出版也必将受到数字出版的强烈冲击.人们更喜欢在电脑前工作、学习,足不出户,就可以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购买到所需要的图书内容或者浏览在线资源、阅读电子图书.事实也证明,2009年,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零售商亚马逊电子书的销量首次超越了纸质图书的销量;同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799.4亿元,总体经济规模超过图书出版. 关于数字出版,目前似乎还没有权威、准确、公认的定义.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1.数字出版,是出版资源全生命周期信息交换的过程;是利用网络进行在线或者离线数字写作内容的采集和管理的过程;是把内容中的各种知识析离共享管理的过程;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全媒体组织输出的过程;是在线信息网络化服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传统图书出版社进行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是必由之路.数字化管理平台是数字出版的基础工程,能为数字出版提供必要的数字资源,改造符合数字出版的业务管理流程,满足数字化营销的需要.出版社可在已有ERP系统的基础上,新增内容编辑、管理、营销管理功能,以建成适合数字出版的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图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和产出效率,成为出版社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目标。图书出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出版的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同高效的管理密不可分。要提高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出版全过程内实施有效管理必不可少。随着各行业对项目管理的应用和热推,图书出版的项目管理有着广阔的前景,为提高图书出版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陈慧娜  彭霞 《出版广角》2014,(16):40-41
正官方微博是企业品牌形象的一个代表,因此,运营官方微博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性,从平台建设、内容搭建以及阶段性目标的策划和执行,各个流程都需要周密考量和精心设计。在传统出版行业整体式微的趋势下,少儿图书版块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但是,与其他图书版块一样,向数字出版转型也成为少儿出版界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产品层面,各少儿出版单位拓展全媒体产业链的进程还刚刚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单位和纸介质图书受到一定的冲击,ISLI/MPR技术系统成为了出版产业开展全媒体融合出版不可或缺的支撑。本文借ISLI国际标准发布之际,通过分析MPR出版物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现状和优势,认为MPR出版物给传统出版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是打通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一条重要的融合发展之路,可以推动传统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余原 《出版广角》2022,(10):67-72
在国家对融合出版的顶层设计日趋完善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传统音乐图书出版企业结合传统音乐图书的特质,尝试将纸质图书出版与融合出版新业态相结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以实现文本出版内容价值的增值与服务的延伸为目标,主动构建互动式、主题式、场景式的新型服务模式。文章以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开展的合作为例,分析中央音乐...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主导的全民阅读为图书出版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需求空间,作为全民阅读内容的提供者和传播者,各家出版社要紧贴不同读者群体的多层次阅读需要,精准定位出版重点和经营策略,积极策划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优秀文化的阅读精品.冀版图书与全民阅读应紧密互动,通过主题出版凸显地方特色,借力出版项目支撑打造双效阅读精品,探索产业"数字化、全媒体"转型路径,实现内容创新、经营创新和业态创新,并形成冀版图书的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出版工作,更多注重的是管理;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无疑将更注重出版服务。只有提供很好的出版服务,出版社和编辑才能拥有更多的作者资源,而新的信息技术使出版服务更加需要注重个性化,这样才能让更多更好的作者团结在出版社和编辑周围,而只有占有了更多的优质作者资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才会有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