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首次针对国内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偏向分析解释、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及舆论监督,即“调查/解释”和“信息传播”这两种角色;个体因素对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均没有显著预测力;调查记者所在的地域差异对其媒介角色认知有一定影响,相对来说,党报机关报的调查记者更偏重“鼓吹民意”,市场化都市报记者相对偏向“满足受众和宣传引导”的媒介角色,新闻杂志的调查记者偏向“批评与质疑”.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3.
正当一则新闻事件发生时,往往会有多路记者从四面八方赶往事发地进行采访,如何写稿,从什么角度写稿,取决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谈谈社会新闻角度的把握。报道事件要以人为本当一则新闻事件摆在眼前,新闻主题的社会意义往往是报道角度把握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参与新闻事件的"人",还是受新闻事件影响的"人"及受众,都是记者在把握新闻事件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把握积极的、人性化的报道角度,显  相似文献   

4.
江淑琳 《现代传播》2015,37(2):64-68
本文从记者的实践面向出发,透过深度访谈,勾勒记者在报道社会争议事件时,如何认知自己的角色,藉此理解新闻记者在专业义理、组织要求与自我期许的折衷下,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尤其是记者与公共知识分子的关系),以及该认知是否或如何影响其报道。  相似文献   

5.
马全应 《青年记者》2006,(14):39-39
报纸刊发的新闻是经记者加工呈现给受众的,新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记者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然而,笔者在编辑稿件、阅读报纸时发现,有的记者仿佛在新闻稿中“刻意”表现自己,不恰当地存在于其作品中。这种情形往往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接受,也降低了新闻的品位。笔者愚见,记者  相似文献   

6.
王明光 《新闻实践》2007,(10):40-41
记者在众多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中判断新闻价值大小,靠的是平时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以及对经验教训的积累总结,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一种行为定势,即对客观新闻事实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种对新闻事实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就是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对新闻事实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总看法和总评价。这种以某种新闻价值观来作为自己行为和认知评判依据或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取向。不同的新闻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对于广播电视记者来说,新闻发展能力是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新闻发展能力不仅影响着记者的未来职业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更新速度提高,对记者的新闻发展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针对广播电视记者新闻发展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较大的生存压力,新闻采写、报道的速度越来越快,几乎和新闻发生同步。但一味地求快,使得新闻报道越来越浮躁、轻率。很多时候,由于记者没有经过深入采访和认真核实,事实或是事件的细节记者不清楚,这时固有的刻板印象就会对记者的认知、采访和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极易引发失实报道,引起新闻剧情反转。  相似文献   

9.
传媒新话题     
网络新闻的信息聚合作用目前,门户网站对平面媒体的新闻采集影响越来越大,如果说影响的具体体现,我觉得,可能包括以下方面:一、具体一条新闻的跟帖和点击数,会让平面媒体编辑记者非常在意,甚至大家会以网络点击和跟帖数作为评判文章质量.可传播性的标准之一。二、平面媒体编辑记者会根据网上的舆论来调整自己的报道角度,比如一新闻首先以消息形式出现在网站上,那么,平媒编辑记者会看他的跟帖,以及网络组织的相关评论,来确定下一步或者深度报道的角度。很多时候,网络新闻也起到信息聚合作用,比如,一个新闻发生了,很多知情人会在新闻跟帖中发…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记者选择新闻。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记者和新闻的关系有时会发生颠倒,“新闻”选择记者悄然来临。伴随着全社会新闻意识的增强,无论是企业或公司,还是个人,都以利用传播媒介扩大自己的影响为荣。新闻媒介的作用与广告的作用紧密联系着,越来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记者”的兴起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既是人工智能进步的成果,也是传媒发展的现实需求.生产高质高量的新闻产品、高效便捷地传递新闻信息使得“机器人记者”受到众多媒体的青睐.也正因为它集众多优点于一身,未来新闻记者的就业将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冲击.媒体招聘的记者编辑岗位会减少,机械重复简单工作的部分记者将会被淘汰,只有那些专业素质精良、能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记者才能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为了应对挑战,新闻记者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新闻传播院校要加强培养学科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记者选择新闻。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记者和新闻的关系有时会发生颠倒,“新闻”选择记者悄然来临。伴随着全社会新闻意识的增强,无论是企业或公司,还是个人,都以利用传播媒介扩大自己的影响为荣。新闻媒介的作用与广告的作用紧密联系着,越来越受到重视。“请记者”已成为公司或企业决策者手中的一粒棋子。介绍自己单位情况的讲话稿、总结稿、背景材料、照片等准备得充分之至,随时可以提供给各家新闻单位。各式各样的“新闻”源源不断地送到记者面前,把记者团团包围,记者找新闻变成了“新闻”找记者。社会的进步固然令人欣喜,但随之而来的便是某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中,记者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者的认知对新闻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原因导致记者在报道新闻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偏差,对新闻产生了或轻或重的负面影响。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新闻记者认知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新闻作为智能技术与新闻媒体联姻的产物,不仅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了新闻价值的选择偏向.本文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智能机器人和传统记者的价值选择,发现:机器人进行新闻价值选择,本质上是对人类的模仿.其中,大数据是机器选择的关键因素,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则是检验价值选择的重要标准.机器人同人类进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者要跟不同的采访对象打交道,无论对方居庙堂之高,还是处身江湖之远。通常人们看到的只是记者采访后的作品,其实,采访对象也会对新闻人的心路历程与生活轨迹产生影响。《中国记者》"人与新闻"栏目从本期起推出"那些影响‘我’的采访对象"系列,邀请新闻人讲述自己因被采访者而感动、改变的故事。本文是新华社领衔记者张严平回顾自己与采访对象交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武斌 《青年记者》2016,(8):42-43
新闻写作的客观性法则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美联社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发展出超党派、价值中立的新闻报道方式,逐渐衍生出强调事实与意见分开、排除个人价值、新闻报道仅限于客观事实的理念.该理念在当时被模式化为“5W1H”的导语格式和倒金字塔结构,成为世界新闻业遵循的规范. 作为媒介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客观性要求记者“在报道自身之外的对象时,不能用自己的意识、意志、情感等改变对象的本来面目,即不改变对象自身的内容”.①但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的情感偏向、价值判断和文学思维导致新闻写作呈现非客观性的案例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7.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随时都能发现,随处都能捕捉.记者如果没有新闻敏感、没有主动抓新闻的意识,就会四顾茫然,眼中无物,也就会为无米下锅而苦恼.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新闻“贫矿区”的记者,我曾为“无米下锅”而苦恼过、焦虑过,也一直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努力.我一直磨砺自己的新闻敏感,观察社会、发现线索、捕捉新闻,也确实抓到了许多独家新闻,尝到了其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在会见北京市出席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十位记者时说,记者要学会用文学家的笔法来写新闻,这样会使他写出的新闻,更加具有可读性,会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新闻本身的宣传效果也就可以大大增强. 陈希同说,记者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受到人们的尊重是应该的.就我本人来说,对记者就很佩服.作为一名记者,那就应该想到,人们越是厚看  相似文献   

19.
李岚 《新闻知识》2007,(7):50-51
在现实的新闻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突发敏感事件、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媒体记者要争先恐后为自己从业的媒体抢发新闻,而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却千方百计阻止媒体记者发稿,两者之间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记者看到的未必都是新闻,记者没有看到的未必不是新闻.记者总是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去捕捉新闻事件,制作新闻作品.所以,新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