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图书馆网站是揭示馆藏资源和开展信息服务的主要工具。对我国政法类院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查,从信息服务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政法类院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现状,提出了政法类院校图书馆网站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网站设计人性化、信息资源特色化以及信息服务个性化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根据图书馆网站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构建了以网站资源建设、网站结构、网上服务能力、技术支持和网站管理运营等核心指标为主干而展开的图书馆网站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内容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晓 《贵图学刊》2003,(1):33-35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网站建设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网站内容的建设和更新。从某种意义上,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涉及的内容就是整个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的内容。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所需涵括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代图书馆》2006,(2):65-65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发展,使我国图书馆网络覆盖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位公民,中国图书馆学会和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决定于今年10月在西安联合举办一次全国性图书馆网站建设学术研讨会。分主题涉及图书馆网站服务模式、建设模式,图书馆网站的内容建设,图书馆网站内容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标准及评估,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图书馆网站的安全问题,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案例等各个方面。目前,征活动已经开始,8月底截稿。届时,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共同组织相关专家组成征评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并非贴近读者体验需求,存在网站导航组织缺乏科学性、网站易用性不理想、读者个性化服务支持力度不大以及网站内容缺乏主动性等问题。通过采用Java结合Mssql数据库进行基于信息构建与读者体验的图书馆网站开发,在保证图书馆网站建设科学性与标准化的情况下重点突出资源导航检索、个性图书馆、社交媒体互动,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提升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主动性,优化读者使用图书馆网站体验。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化的今天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已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方面。文章对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网站进行了考察 ,从信息内容、网页设计、信息服务等方面作了分析 ,提出一些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医院图书馆网站是医务人员的信息基地,是读者服务工作的新窗口.文章就医院图书馆网站的设计思路和功能设置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网站的建设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率,优化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著作权规避与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刚 《图书情报知识》2004,(4):95-96,F003
图书馆网站建设如何合理使用现有馆藏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图书馆数字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图书馆网站的公益性谈起,认为合理使用原则对图书馆数字化来说是必要的,进而从域名注册、网站“超链接”、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及其引擎系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图书馆网站建设中的著作权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省级图书馆学会网站的建设日益重要,但我国现有省级图书馆学会网站普遍存在“建立”而非“建设”的状态。本文对广西图书馆学会网站进行了整体设计,并将整个建设过程详细阐述,从总体安排到建设理念,从网站建设的工作方案到网站建设的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希望通过网站的成功建设,使学会真正成为本地区学术、交流与服务的会员之家。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传播已成为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科学传播对于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引导公众支持科技,参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的科学传播正面临看公众科普需求迅速变化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科学传播方式对公众的影响力和效果呈下降趋势,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引发科学传播方式的变革。只有及时适应公众科学技术普及需求变化,加快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才能不断提高科学传播效果,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科学技术与普及科学技术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晓梅 《编辑学报》2017,29(6):535-537
为进一步有效地执行国家标准和规定,提高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编制并实施科技期刊编排规范(企业标准)是有效手段之一.以《环境工程学报》为例,阐明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原则;简明列出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步骤;详细介绍期刊编排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结果表明: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有利于编辑、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国家标准和规范;利于期刊稿件体例格式的统一,提升期刊品牌形象;利于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和工作效率;利于增强编辑部团队的凝聚力并提高编辑部的整体水平和实力.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编制和实施为提高期刊整体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文化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文化档案资源开发是揭示和传播改革开放文化,推进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立足改革开放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揭示改革开放典型实践主体形成档案所蕴含的改革开放精神与行为特征,是传播改革开放文化的重要形式。档案馆应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来选择档案资源开发主题,通过开放合作策略的实施,推进改革开放文化档案数字化开发与传播,满足不同社会对象在改革开放文化建设中对档案资源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培育具有卓越特性的科技馆群体是促进科技馆建设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博物馆领域追求卓越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整体概述,重点梳理卓越绩效模式在欧洲博物馆的应用,以及美国博物馆联盟卓越认证的进程。结合国外科技馆追求卓越的实践经验,厘清卓越科技馆的内涵外延,有助于在现有的科技馆评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卓越科技馆评估路径,为培育卓越的科技馆群体,促进现代科技馆体系更高层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科普研究与实践,深入剖析科普智库建设的现实逻辑,指出专业科普智库缺乏,影响了支撑覆盖广泛的、庞大的现代科技馆体系作用的发挥。鉴于科普具有非常明显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特征以及决策影响的广泛性,提出了科普智库的定位和内涵等基本要素。根据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要求,分析了科普智库建设的人才、内容生产和考核评价三个关键要素,提出要加强对科普智库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科普智库需针对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和科普产业需求的全局性问题、重大问题等开展前瞻性、长期稳定性研究,推动我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研究新的发展机遇期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世纪之交,学术领域对"图书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掀起了一个高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并将体现出以下特点:理论化与致用化并融、继承化与创新化并融、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融、技术化与人文化并融、集合化与专门化并融、同步化与超前化并融、宏观化与微观化并融、定性化与定量化并融、个体化与团队化并融、宽松化与规范化并融。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和艺术产生的根源是大自然。本文对于实践、大脑活动对科学艺术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财富对科学和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科学和艺术的效益,科学和艺术的相互影响,以及科学和艺术相互结合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仪礼正义》的撰著应包括始撰、重疏之时间,胡培翚所著之篇章,胡、杨二人的补编,《仪礼正义》的最终成书时间四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界缺少对《仪礼正义》的撰著进行研究,对胡培翚重疏《仪礼》的时间及胡、杨二人的补编情况也存有争议。结合有关材料,对该书的撰著进行考论,以补此方面的研究之不足,同时对相关争论予以辨正与厘清。  相似文献   

19.
未来图书馆将会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运行的数字化、虚拟化、可移动、智慧服务的新形态,其资源全面融合、无缝链接;图书馆的职能也不仅仅是进行文献服务,将会扩展到服务于国家战略。图书馆的五大重要使命包括:辅助科技创新,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科学普及,引领学科发展。未来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掌握新资源环境下图书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注重图书馆资源建构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科馆员使命感和能力的培育,提高大数据环境下资源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把在图书馆实习当作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十八大提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探讨高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通 过分析国内外的高校科技人才和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国内高校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体系设 置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矛盾、师资队伍弱和教学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 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包括:确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改革课程设置;推 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创业;与国外联合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