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虹 《编辑之友》1996,(6):29-31
中国现代编辑楷模的十大精神高虹沈阳一、对祖国无限热爱的精神一名优秀的编辑应当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这在近现代出版史上有许多典型的事例。鲁迅、邹韬奋、郑振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们对于哺育他们的土地、养育他们的人民,怀着深深的爱恋。他们对践踏祖国领土、蹂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每年都会有不少新人充实到编辑队伍中来.因为编辑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到编辑实践中去反复磨练,而且需要知识和技巧的点滴积累,所以,这些新入行的编辑迫切需要有一位老师能够不嫌琐碎地向他们讲述编辑工作常识,真心实意地向他们耐心传授编辑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和实践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编辑心语>一书,可以说为编辑新兵们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3.
“编辑无学”吗? 前不久,几家大学在试办编辑专业的讨论中,又有一种不赞成的意见,立论是“编辑无学”。这同在整顿编辑职称工作时,有人提出编辑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种科学,编辑职称应不应该列入学术职称系列的问题性质很近似。这又一种意见认为:自古以来,“无编不成书”;可是中国历代都未办过什么编辑学校,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编辑学;就说现代吧: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王任叔等等,都是大作家,又都是著名编辑,可是他们学过编辑学吗?没有,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材图书编辑和大众文化图书编辑分属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是出版社两类重要的编辑群体.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这两类编辑群体的出版活动进行了分析比较,概括梳理出了他们的共性特征,重点探析他们不同角色定位下的差异性,并据此对出版社的战略规划构建、人才队伍建设、绩效考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杂志编辑工作中要处理大量的人际关系,其中最直接影响编辑工作的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杂志编辑要团结一批热心的有水平的作者,从他们那里获取第一流的稿件,以便赢得更多的读者,这已成为杂志成败悠关的问题。所以做好作者工作,处理好编者和作者的关系至为重要。编辑与作者既是工作关系,又是同志关系、师友关系。他们互相帮助,携手合作,辛勤劳动,是为了向读者奉献优秀的精神食粮,这正是一种亲密的同志关系。在知识上,他们又是  相似文献   

6.
编辑的思维     
郭洁 《出版经济》2005,(7):34-35
一直以来,编辑的地位在人们的心目中大约都是从属的,他们只是使著作者的作品得以面世的一个后续环节,是事物地道的"外因","为人作嫁"过程中所有的光环,始终都不可能笼罩到编辑身上,这光环的聚焦点只是"嫁娘"-图书,而编辑的美德也正体现于此一如此靠近光环,又如此拒绝光环.  相似文献   

7.
旧编辑浪语     
一、编辑这一行并不错编辑这一行,应该说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有些人瞧不起它,不愿意干;总觉得这为人作嫁,不若自己写些东西,当个作家或著作家为好。我想,一个编辑行有余力,则以作文,成为名家,是大好事,谁也不应该不赞成的。不过我觉得,不能成家,只当个编辑也不错。因为这第一,可以和读者交朋友;第二,有机会多读一点书。不用说别的,仅仅从个人着想,就有这么大好处。说和读者交朋友,并不是真正能和读者晤面,促膝谈心。以而是从一些读者的来信中,了解到他们的爱和恨,他们的忧愁和欢乐,他们的疑难、困苦和希望,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是相通的。虽然没有见  相似文献   

8.
一、尊重作者 如果问,哪两种人最容易成为朋友,从职业的角度看,我认为就是编辑和作者了。这是因为,编辑和作者目标一致,他们是共同完成一本书的亲密伙伴。这也是做编辑最大的乐趣——整日与一些有识之士、有德之君打交道,并且一字一句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相交流,会有多大收益啊!但是,也有作者十分反感编辑的情况。编辑所要加工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所以要分外谨慎认真,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作者。  相似文献   

9.
小议编辑导师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撰了“编辑导师制”这个词,想对编辑的人才培养问题发表一点谬见。 编辑是个特殊的行当。其特殊性之一便是,走上编辑岗位的人,在此之前对编辑这个专业、这门学问往往不甚了解,甚至对当编辑具体要干些什么一无所知,几乎是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出版社的编辑队伍每年都要增添不少“新鲜血液”,新编辑十之八九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五花八门,中文外文,历史经济,数理化,天地生……每个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都学了不少,唯独没有学过编辑学。一朝进出版社当了编辑,他们面对的是列选、组稿、审稿、加工、读样等等编辑程序,还要作选题调研,图书市场调研,还要发展作者队伍,还要写书评……每个环节都有很深刻、很宽广的学问,几乎抵得上大学里的一门专业课,都需要他们从零开始,认真学习;而他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却派不上什么用场,至少暂时没有多大的用场。就这样,学过的没什么用,要用的都要从头学,自然困难不少。新编辑中还有少数是从作者或业余编辑发展而来的,他们可能对编辑工作已略窥门径,但一旦正式走上编辑岗位,困难仍然不会少。 尽管出版社领导会为新编辑组织一些编辑业务学习,尽管室主任和老编辑有时会在旁指点,但新编辑对编辑这门学问总是从零起步,要靠自己摸索,靠自  相似文献   

10.
写作这些年来,给我感动和影响的编辑自然是不少的,细细想来,几乎每一个有过交道的编辑,都可以促使我写出一篇感怀系之的文章来,也曾写过这方面的文字,借晓东兄约稿的机会,就再写出他们中的一位吧.  相似文献   

11.
尽管各种出版史、编辑家传等,都把“编辑”这一职业的祖师爷交椅让给孔夫子,但笔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编辑”与今天的“编辑”并非同一概念。孔丘、刘向以及后来历朝历代的“编修”、“太学生”等,就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来看,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主编”、“编委”,介于作者与编辑之间,他们为传播、延续文化而披阅众著作,沙里淘金,增删校勘,使散篇成书。他们首先是学术地位很高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编辑用体论     
一编辑用体的概念与内涵编辑活动是由作者、编者、读者、编辑产品制作传播者和编辑产品等共同组成的统一体,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和不可否认的事实。编辑学研究不能不包括对作者和读者的研究,不能排除作者和读者,这已为编辑学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所认识。目前,虽然还有一些学者坚持在仅限于编者与稿件的狭义编辑学中不懈地奋斗,但完全可以相信他们终于会从这条难以走通的胡同中转出,汇入广义编辑学的正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中国时事报道研究会的两次主要活动,由宜昌日报社承办的第六届时事编辑研讨班和在宁波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时事报道年会,都邀请了新华社副总编辑闵凡路同志到会作国际、国内形势报告.闵凡路同志的报告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归纳具体,使与会的全国各新闻单位的时事编辑受益匪浅.按理说,时事编辑每天接触大量的国际国内最新消息,理应对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得更多更快.其实不然,时事编辑由于长期上夜班,他们忙于应付,却少有思索;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既要注重稿件的选择,又要注意标题的制作、版面的设计;他们更多地考虑的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却往往忽略了对自己视野的开拓,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带规律性的东西.他们对形势的了解、政策的学习、业务的交流,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组织,这种状况与当好一名时事编辑极不相符.江泽民总书记对中国的新闻界寄予厚望,对思想宣传战线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多次提出要“讲政治”、“政治家办报”.而作为一名时事编辑,如何做到胸怀世界,总揽全局,开拓视野,丰富思想,经常对时事编辑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编辑工作,不能说没有策划,但一般来说只局限在选稿、编稿、制作标题、版面设计等小的范围,甚至连编辑们也自嘲自己是"文字匠".如今报业竞争日益激烈,读者对报纸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对某一新闻事件的简单报道,他们需要了解新闻背后更深层次、与新闻事件本身有关联的更多信息,他们也更关注新闻事件的后续发展等.这就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编辑能够以读者为本,抓住好题材,搞好策划.  相似文献   

15.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16.
编辑日记     
元月15日 星期四 阴 走近广播电视编辑 虽说广播电视新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广播电视编辑却被“冷落”一旁。有些研究编辑工作的刊物似乎仅限于出版界,新闻业务刊物虽也有涉及广播电视编辑的,分量却很轻。人们认识广播电视编辑,更多地是通过他们制作的节目,对“编辑”的署名却甚少留意。这为他们的工作增添了一分神秘感,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于是趁寒假“赋闲”在家之际,来到本市新闻中心实习,走进这支被“冷落”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7.
田霞 《军事记者》2008,(9):58-58
《新闻编辑论》置于书桌时,我首先被书页上的几行字吸引:他们是新闻稿件的组织者,他们是新闻人才的扶植者,他们是为人作嫁衣的奉献者。当了多少年的编辑及处长,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好好思考过,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这就是作者以多年的记者生涯、编辑实践与对新闻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作者和编辑是对手,也是伙伴.我曾根据亲身体验,总括二者的关系是"互为衣食父母".作者是编辑的稿件资源,而编辑又是作者成果问世的平台.合则两利,不合则俱伤.我爬格子至少五六十年,接触的书刊编辑不下数十人,较亲近的也有二三十人.在这二三十人中都有过十年以上的交往,对他们的工作,有喜欢的,有不太喜欢的.我的选择标准在三个方面,即约稿、改稿、发稿.  相似文献   

19.
做好编辑工作 ,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用心领悟 ,仔细揣摩。笔者联系老一辈编辑出版家的编辑生涯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 ,认为做好编辑工作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支可靠的作者队伍“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这句话含意深刻 ,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编辑 ,无不注重作者队伍的建设。老一辈的编辑出版家 ,如鲁迅、邹韬奋及现在健在的一些老同志 ,在他们身边 ,都有一大批著名作者和一批经过他们扶植起来的新秀。他们和作者是好友、是知己。为了出好书 ,每当他们策划一个选题的同时 ,也就想到了…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的编辑理念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赵海霞  郭开选 《编辑学报》2006,18(3):227-22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呼唤和要求,编辑也应为这一神圣使命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此,编辑应该构建起和谐的编辑理念.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自身要有良好的心态、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求编辑处理好与作者、审稿专家、读者以及编辑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