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的国家级大奖,涵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论文,至今已评选16年,期间共计3105件作品获奖,一等奖423件,其中有不少可谓是传世佳品,如撰写邓小平同志骨灰洒向大海的通讯《在大海中永生》等。作为新闻工作者能有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是件梦寐以求的事。2006年在南昌评选出了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的作品。67位领导和专家参加评选,几百件作品参评,竞争异常激烈。通过优中选优,全国广电作品选出6件一等奖,二等奖15件,三等奖20件。在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中消息类只有一条就是江西卫视采制的《地震灾区第一夜》。那么为什么这条新闻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从对这条新闻的分析是否能看出些许中国电视消息的评奖趋势呢?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署名“任仲平”的评论,已经是第六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了。有人问:“任仲平”为什么能多次获奖?在这里,我想以本届一等奖作品《走好全国一盘棋》为例,为同志们提供一些睛况。  相似文献   

3.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由河北《承德晚报》选送的通讯《华美金凤鸟:欣逢盛世我出山》,最终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2022,(13):57-58
<正>中国记协正式公布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一、为什么要对中国新闻奖评选进行改革?答:经过31年的发展变化,中国新闻奖在奖项设置和评选工作等方面积累了一些问题。一是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新情况。现有奖项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同传播介质分类设奖,不符合媒体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5.
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安阳日报》2007年5月17日5版版心位置刊发的照片《如此开会:大人乘凉孩子遭罪》,在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只评了一个的情况下,最终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张具有时代特色的舆论监督照片是如何见报的呢?回顾这张照片的编辑经过,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地市党报编辑,要把最能反映百姓生活的真实画面献给读者,要善于从繁杂的信息中发现重大新闻照片,并运用编辑手法将其中蕴涵的重大新闻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南通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市级台多年来新闻佳作迭出,近五年中年年有两篇以上作品获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该台记者采写的广播专题《应对反倾销,你准备好了吗?》又喜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里,通过对这篇获奖作品的分析,谈谈如何拓展地方媒体记者创优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养的最高奖项。作为时代的记录和历史的写照,中国新闻奖自然要垂青那些反映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这一点在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也体现得很充分。那么,是不是要想摘取中国新闻奖的桂冠就一定是题材决定一切呢?地方新闻媒体的记者怎样在中国新闻奖的激烈争夺中取胜呢?大众日报两位记者采写的《青岛14名下岗工竟得道路保法权》这条消息获得二等奖,就给予人们以明确的答复。[附原文]青岛改革环卫管理方式十四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本报青岛讯3月24日上午.随着青岛市教师之荣入室内一声出病防护扣或转户,离这*两…  相似文献   

8.
《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以下称《决堤》)是中国青年报1998年8月8日在一版刊发的。 这是一组将真相告诉人民的独家新闻。 这是一组记者在风口浪尖上发出的现场短新闻。 这组在8个多小时连续发出的系列消息,在第九届(1998年)中国闻奖评选中被评为特别奖,并被评为'98抗洪救灾优秀新闻一等奖。这组消息的社会评价,经历了从"违反新闻纪律"到荣获中国新闻奖的颇具传奇的过程。或许,我们先来听听这组消息的作者贺延光的追述,会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和评析。 8月8日下午,贺延光得知九江大堤决口,他和南京军区《前线…  相似文献   

9.
常中寻异     
乱采乱伐的题材已非新鲜.从《长江上游仍在砍树》的“仍”字看,长江上游的砍树也不是第一次报道了,然而,这篇砍树的报道却能获得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出炉,2011年8月31日在网络、报刊上进行了公示。11家地市报及其子报选送的作品获奖,其中《日照日报》的副刊作品《陈中华:当代好记者》,获得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类作品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在第9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大众日报》记者于晓波、毕华德采写的《青岛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原载《大众日报》1998年3月30日)一稿,荣获消息二等奖。 一篇非时政大新闻而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是不多见的。那么,是什么使《青岛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魅力独具? 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大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笔者曾听人讲过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一块黑乎乎、油光光,村里人都嫌弃的石头,被一位科学家发现后,经鉴定…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大众日报》2006年11月24日发表的消息《兖州:两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荣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家省级报纸的消息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最高级别的奖项,因为它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结合得天衣无缝,有思想深度。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刚刚揭晓的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榜单上.人民网原创评论作品《人民时评: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榜上有名,荣获一等奖。这是网络新闻作品首次被媒体人评作中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4.
难忘“96.8”———《燕赵儿女抗洪歌》系列报道制作散记陈金荣张炜张鸿鹏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由河北电视台新闻中心与新华社河北分社共同制作的系列报道《燕赵儿女抗洪歌》以全票荣获一等奖。这是自1991年中国新闻奖设立7年来,河北广播电视界乃至河北新...  相似文献   

15.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17):80-80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市场。综合类报纸无论是获奖等级还是获奖数量都创下历年之最。我们在为这些兄弟媒体表示衷心祝贺的同时,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荣获新闻界最高荣誉的新闻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为什么能够获奖?其获奖作品对于我们日常新闻操作的导向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许多电视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采访老的典型单位或典型个人,难以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往往是老报道的翻版,或是~些平庸之作。为什么?这里有一个熟视无睹的问题。怎样解决?笔者通过认真学习第20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获奖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如何揣摩用“孩童般的眼睛”和“聪明长者的眼光”,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效果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9.
李淑娟 《中国出版》2012,(19):14-14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由新世界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谢春涛主编)于近日出版。这是继《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后推出的又一本解读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力作,也是《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08-109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6年4月11日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质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