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深圳公共图书馆体系构成,阐述了深圳图书馆之城发展历程,详细解析了深圳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模式,分析了这种服务模式的优势及其弊端,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潘燕桃 《图书馆论坛》2011,31(6):127-132,206
“深圳图书馆之城”是“开放、平等、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理念的成功实践,其成功不仅是充足经费和先进技术的成功,更是普遍均等服务、立法保障和政府责任归位等公共图书馆理念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对深圳图书馆RFID项目组的调研访谈,详述了深圳图书馆实施RFID技术的背景及创意萌生的过程,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深圳图书馆如何克服经验、经费、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在全馆全面推进RFID技术的应用,在自助借还、文献定位、馆藏清点、归架管理等环节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并以此为基础,首创城市街区24h自助图书馆,实现由传统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的转型,最后引领深圳各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馆之城"文化创想的整个过程。文章同时对未来深圳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2003年启动的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秉承平等、公益、开放的理念,通过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全社会的协同努力,在全市构建起无所不在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向市民提供开放与自助的图书馆服务。各区图书馆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一体化管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个没有特区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正在渐入佳境。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5.
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出现了五种新模式,推动了全省图书馆事业的迅速崛起。这五种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新模式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立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深圳图书馆创立的"图书馆之城"模式;广州市创立的由政府主导的图书馆发展模式;东莞图书馆创立的"集群图书馆"→"图书馆之城"模式;佛山市禅城区创立的"联合图书馆模式",以上统称岭南模式。广东省图书馆建设新模式的出现及事业的崛起,是建立在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精神的认同和复兴、政府主导地位的认识和加强、制度的创新和示范,以及建立和谐的全民读书社会需求基础之上的。参考文献51。  相似文献   

6.
结合深圳图书馆的实践,阐述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上的作用,从文献资源、交流空间、专业服务等方面探讨城市图书馆在构建地方性学术文化上的独特优势;针对深圳图书馆参与“深圳学派”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圳图书馆之城经过几年的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形成了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和跨系统的图书馆协调协作网。提升图书馆之城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是深圳图书馆人一直努力的方向,建设完善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分析深圳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圳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穗深两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现状,总结了深圳市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图书馆之城”的经验,提出广州市在建设“图书馆之城”时,高校图书馆应借鉴深圳高校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围绕区域发展规划,联合公共图书馆,共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深圳图书馆之城"的建设现状和青番茄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如"线上图书馆服务""免费送书上门"和"In library"计划等,对如何提升深圳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三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余胜 《图书馆论坛》2006,26(2):166-166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又有新举措。从2005年12月18日起,深圳市又有4个区图书馆加入深圳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至此,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全部实行联网,深圳图书馆与6个区图书馆之间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读者持有一张借书卡,便可在市图书馆和6个区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图书,享受到一卡通行的便利。图书“通借通还”服务是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推进办公室2004年推出的方便市民借阅图书的一项新服务。2004年8月,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系统试运行,深圳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宝安图书馆加入该系统,三馆联合开展图书“…  相似文献   

11.
余胜 《图书馆论坛》2004,24(6):275-275
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阅渎需求,深圳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宝安图书馆联手合作,推出图书“通借通还”服务。8月12日,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推进办公室在深圳图书馆举行图书“通借通还”启动仪式,随着深圳市文化局局长陈威在电脑屏幕上一记点击,深圳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乡镇社区图书馆服务、流动图书馆和自助图书馆等。广东流动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之城等11个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与先进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正向自助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以及电子阅读器等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又有新举措,从2005年12月18日起,深圳市又有4个区图书馆加入深圳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至此,深圳市、区公共图书馆全部实行联网,深圳图书馆与6个区图书馆之间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读者持有一张借书卡,便可在市图书馆和6个区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图书,享受到一卡通行的便利。图书“通借通还”服务是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必然承载着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和推动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公共图书馆为视角,提出拓展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的未来路向与策略,探索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深圳图书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发展机遇,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衔接性和可行性的“十四五”规划,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标杆,与深圳“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定位相匹配的新一代智慧型城市中心图书馆。文章简述深圳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十四五”规划编制目的、背景研究和工作机制,愿景、理念与总体目标;分析深圳图书馆中心馆与深圳第二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之城”的两大关系定位。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深圳图书馆体验到阅读的方便、舒适和温馨,这是由于深圳图书馆之城十来年的建设,使各种层次的图书馆遍布全城各处,为全民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设想在“文化立市”战略的指导下应运而生。文章梳理“图书馆之城”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成就,勾勒出政府、业界共同筚路蓝缕、锐意创新、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奋斗历程。实践表明,“图书馆之城”的深圳模式具有普惠均等的价值追求、重视行业法制化建设、图书馆界通力协作、广泛引入社会力量等重要特征;展望未来,应以打造先行示范的“图书馆之城升级版”为目标,全面建设以区馆为总馆的垂直型总分馆体系,高标准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打造具有示范性的基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推进跨区域、跨系统的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构建高质量“图书馆之城”标准化体系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电子报纸资源利用分析——以深圳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子报纸是信息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必然产物,它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利用带来了新的活力。深圳图书馆电子报纸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说明,要利用电子报纸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公共图书馆必须采取建立更为友好的用户界面、提供稳定的系统、揭示二次文献、进行资源整合、开展用户教育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图书馆收费:终结还是继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前,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时实行的免费服务犹如一枚炸雷投向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业,又一次激起了关于公共图书馆收费与免费的话题.在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一年后的今天,再次审视我国公共图书馆,大多数图书馆的收费仍在继续,这就需要理论界作长期努力,对公共图书馆收费与免费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1 深圳模式-图书馆之城 所谓“深圳模式”,是指深圳图书馆创立的“图书馆之城”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市、区县两级财政“分灶吃饭”的制度限制,采用以市立图书馆为龙头,以区图书馆为骨干,与街道和社区共建的方式,通过市立图书馆直接提供文献资源、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基本条件,由街道和社区负责提供场地、招募管理人员或志愿者、提供配套投入等相应条件,共同建设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