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基于Ontology的知识门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知识门户为用户提供了万维网上基于特定学科领域信息的视窗,方便用户查找相关的、特定学科的信息。智能存取系统(Intelligent Access)的构建与知识门户的信息供应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编辑和维护工作。为了减轻这些人工劳动,在构建与维护知识门户的综合方法中,可以利用Ontology作为概念的中枢提供和访问信息,并将信息结构化。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高等院校学生用户知识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采用常规统计与形式概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学生用户开放存取知识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开放存取的检索效率是高校学生用户共同关注的核心焦点;关注文献的传统形式仍然是部分高校学生用户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经济成本在高校学生用户中受关注程度并不突出;学历层次和研究层次是影响高校学生用户间知识需求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高校学生用户开放存取知识需求特征的揭示,可从用户知识需求的角度为国内高校开放存取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琴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4):112-30
开放存取资源的形成依赖于相关主体理性缔约成知识供应链并实现开放存取资源价值总额的合理分配,而理性缔约的本质是开放存取知识供应链各链节相关主体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角逐相关权利的缔约。嵌套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的开放存取需要从微观个体、管理体制、立法与司法三个层面,通过建立相关主体的权责关系,实现开放存取资源价值并合理分配价值来推动其自身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资源建设到知识信息存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从网络信息资源在文献信息资源中的重要性谈起,进而论述了如何将网络和非网络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信息存取系统,并建议启动开发信息资源的国家知识信息存取工程.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许可使用是开放存取期刊的法律基础。在分析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两者的实质都在于更大程度地促进人类知识的传播与利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授权适用主体、许可范围、不可撤销性满足开放存取期刊授权许可的要求,在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开放存取期刊出版者支持并采纳。表2。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6.
知识存在形态的演进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及其活动中,知识存在形态反映并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本文提出并分析知识存在形态的五个要素及其演进过程.知识存在形态的动力因素是知识配置,知识配置与构成知识存在形态的要素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知识交流与信息资源开放存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交流权的博弈孕育了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开放存取反过来对知识交流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开放存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寻找到适合于自己规律和特点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是人们进行记忆符号、想象意义、存取与学用知识信息的物理空间,图书馆制度是人们交流知识信息的方法。构建合乎人本规律、人本需求、人道立场的综合制度体系,维护知识信息的科学生产与合理存取。构想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和公法人制度,并提出系统辨证的建设主体、服务定位、体制机制、模式选择等方面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献本质特征的透视和图书馆活动实质的聚焦,认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是知识存取。用“知识存取论”探讨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主题图的组织知识的分布式存取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君  樊治平 《情报学报》2004,23(1):10-14
在分析组织知识的存储状况和主题图结构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图的组织知识的分布式存取架构 ,并且进一步给出了主题图的组织方式和使用方法 ,以及支持主题图的工作流程。依据提出的架构 ,易于实现组织知识的分布式存取和提高组织知识管理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一个实现架构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流动的体育亲缘学科定量识别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巴雷托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对体育学的亲缘学科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为:体育学科为知识输入型学科,其开放性和综合性不断提升;体育亲缘学科主要包括知识互惠型、知识来源型和知识输出目标型三类;在动态维度上又可分为稳定型、消退型和增长型三类。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体育亲缘学科的数目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知识输入或知识输出的比例要达到其知识输入或知识输出总量的1%以上。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识别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以期提高知识转移效能,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方法/过程]以团队效能理论为基础,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为研究对象,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I-P-O"理论模型;通过对各变量研究维度的科学界定,构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分析,最终构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结果/结论]构建了包含转移意愿、输出能力、学习能力、先验知识、知识模糊性、渠道丰富性、信任水平、制度协同、政府政策9个自变量,沟通质量、创新支持2个中介变量,知识分享程度、知识吸收能力2个因变量在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个体知识的专用性、互补性和动态性特征,结合个体知识的主观论,将员工个体知识概念界定为具有一定确信程度的知识(信念)体系,从而选取主观概率的概念来表征员工个体知识的确信程度,进而分析员工个体知识的主观概率表达式。同时,根据贝叶斯推理,深入研究员工个体知识的主观概率修正过程,并指出该研究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斌  魏扣  郝琦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5):118-124
[目的/意义]构建面向决策的档案知识库可以深层次开发利用档案,发挥档案知识价值效用,深化档案的资政服务作用。[方法/过程]分析档案知识库构建的理念、原则和目标,将档案知识库的构建过程划分为知识单元的准备、知识单元的描述与揭示、知识单元的再组织以及知识单元的评价和存储等4个阶段。[结果/结论]最终提出档案知识库系统的系统结构,详细解释该结构的4个关键组成部分以及档案知识库的6个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5.
知识地图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不仅揭示了知识的存储地,也揭示了知识之间的关系。文章阐述了知识获取与知识地图的区别,知识地图在动态学习流中的作用,提出基于知识地图的动态学习流的设计、构建模型、评价机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组织知识存量表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组织知识存量结构及存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组织知识存量表示方法。模型中,知识节点具有两类属性值,分别表示组织知识在人脑中以及其他各类存储媒介中的存量。知识节点与各存储媒介节点之间的边具有权重,用以表示组织知识点在各存储媒介中的存量。该方法可同时表示组织知识的存量及存储分布情况,还可用于表示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存量、组织知识的定位搜索、组织知识安全性分析等。最后结合一个实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面上项目建立一套指标,从资助的项目数量、资助金额、项目立项以来的论文产出以及项目均金额、项目均论文产出、论文均金额等几个方面对基金进行分析,并将文献计量学中的H指数和G指数引入到基金的评价体系中。利用该指标体系,建立一个对于基金项目的可视化分析系统,对于各个指标生成一个时间序列图,分析各指标的趋势。对项目立项以来论文产出以及项目均论文产出分别利用K-S检验和正态分布的曲线拟合,认为两者在显著性0.70的水平上符合正态分布,分析得出两者各自达到最大值的年份,发现项目均论文产出比项目立项以来的论文产出提前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知识资本理论框架下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书馆知识资本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是通过知识管理对信息流、价值流和人力资源的动态组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整合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根据图书馆的业务性质和知识特点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图书馆知识系统设计应体现以下知识管理原则:知识积累、交流、共享;知识在使用中管理;全方位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有:知识建模技术,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CORBA技术,软件开发语言。图5。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9.
知识链管理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温有奎  徐国华 《情报学报》2004,23(4):476-479
知识链是基于知识流在管理主体间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的集成与创新 ,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知识链与物料供应链不同 ,它是抽象的、动态的和复杂的 ,在建立知识链时 ,伙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产学研联合是大趋势。知识链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知识链有国家宏观层次和企业微观层次。网格技术将推进知识链管理向仿生制造、仿生管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知识的特质与其涵义的核心内容入手,指出"知识的哲学属性"与"知识的实践特质"的两分研究视野决定了其概念涵义的离散性和定义的多面性。以此为逻辑前提,讨论对知识概念及其涵义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继而应用"诠释佐证法"鉴别知识概念涵义的三个主要研究视角和展开范畴:①从知识的来源和知识创造角度看,"知识"是智能过程、心智状态和"传统";②从知识的语义环境和与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看,"知识"是"数据、信息和知识连续统一体"的一个环节和部件;③从管理角度看,"知识"是具有双重特性的有形资产和具有潜在价值的无形物。最后,分别以"人本主义语义-逻辑坐标"和"外在主义语义-逻辑坐标"对文献中既有的大量知识定义进行归聚,区别出两个互补的定义集合--"人本主义主观知识定义集合"与"外在主义客观知识定义集合",并以知识的本质属性为依据分析两个集合平行互补的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