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类历史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5级地震,死亡人数为5000人,次此灾难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0亿美元.让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级强烈地震导致24.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10,(40):58-61
继2004年12月印尼在印度洋海啸中成为重灾区后,这个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第五次遭遇7级以上的地震,同时.地震引发了海啸和火山爆发。截至10月26日晚,这场灾难导致108人死亡。数百人失踪。  相似文献   

3.
人类历史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5级地震死亡人数为5000人,次此灾难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0亿美元,让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级强烈地震导致24.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4.
2月24日,地处祖国西部的新疆巴楚、伽师县发生了6.8级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地震多发区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已造成262人死亡,2055人受伤,倒塌房屋1万多间,4万多间房屋遭受损坏。地震的发生给仍处寒冷季节的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地震发生后,克拉玛依市档案局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克拉玛依市委的号召,立即开展了赈灾救助的活动,全体职工充分发扬“地震无情人有情”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自发将自家的棉衣、棉被等御寒衣物无偿捐赠出来,有的职工一人捐赠多达七件。现在,凝聚克拉玛依市档案局19名兰台人爱心的48件棉衣、棉…  相似文献   

5.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南亚——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地震发生相对多的地区分布广、不均匀。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仅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近千次,其中造成破坏和伤亡的130多次,占14%;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强震有15次,震塌房屋832万多间,伤亡人数达4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其中,所在地区的档案馆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发生的强烈破坏性地震使距震中较近的包头市及其周围的盟市县区的共14个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馆库建筑受损,装具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2005年11月26日上午,江西省瑞昌市、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处于地震震区的瑞昌市和九江县等地档案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所带来的灾害损失将越来越重,灾害的预防性措施对减轻损失所起的作用越发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球连续发生5次7级以上地震,从土耳其到台湾,从希腊到墨西哥,横扫东西两个半球。这股来势汹汹的地震强波,令地震专家作出不容乐观的预测:地震高潮来了。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震     
台湾地震3月31日14时52分(北京时间),在台湾以东海中发生里氏7.5级地震,震中距离位于台湾岛东北的苏澳、南澳一带约30公里,距台北约90公里。地震造成5人死亡,270多人受伤,至4月1日中午已发生大小余震近300次。这是救援人员在台北一倒塌楼房的废墟中救出幸存者。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5,(12):37-39
南亚次大陆发生强烈地震 南亚次大脑北部10月8日上午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地震震中为北纬34.4,西经73.6,地震波段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三个国家,是几十年来该地区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之后,巴基斯坦地区又连续发生了45次余震,震级一般都在四级以上,余震给灾区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王求 《中国广播》2014,(10):10-10
从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再到今年8月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和各地方电台的同志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进行了应急广播的有益尝试。尤其是2013年的芦山应急电台和今年的鲁甸应急电台,就是中央电台与地方电台合作的两次成功尝试。在这两次灾难中,我们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迅速启动对灾区民众定点、定向播出的广播,显示出应急广播的巨大作用。开办应急电台,既是中国广播人传播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各级广播电台成功合作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0.
躲过天灾人祸———评《灾害事件的预防与自救》凡丁全世界有史以来死亡人数达5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过17次,其中有7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性死亡达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过4次,全都在我国;本世纪全球十大灾害中,有5次发生在我国……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造成灾...  相似文献   

11.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2秒,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这是建国以后第一次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大地震。新华社为此发表消息说:“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4级,震中裂度为9度左右,在这个地区,有30个公社。350个生产大队,人、畜、房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生地震的当天上午8肘许,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了灾情和驻邢台部队开赴灾区救灾的情况。解放军报驻北京军区记者组决定派王奎岩同志和我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报道工作。当时,我从野战部队调到报社,被分配到北京军区记者组还不到20天,年纪也轻(2…  相似文献   

12.
1979年7月9日18时57分,江苏溧阳县发生了一次六级中强度地震。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我们立即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这次地震报道,我们是和《新华日报》记者及镇江地区、溧阳县报道组的同志们联合进行的。在采访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有一条深刻的体会,就是新闻报道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在地震消息中,我们具体说明了震中地区居民住宅大部分倒塌,上兴公社约有百分之七十的房屋震倒,全县共有四十一人死亡,数百人受重伤。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周恩来对地震灾害尤为重视.曾两次亲临河北邢台地震现场。渤海、通海等大地震发生后,他指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并作了《地震工作的统一和今后设想》的重要讲话。其后,周恩来对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抢险救灾等作出了多次重要指示。他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许多科学严密而又可行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徐霞 《青年记者》2000,(1):42-43
众所周知,日本的广播电视制作水平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它既有先进的设备和非常优秀的人才,还有让人羡慕的经济实力。笔者有机会多次东渡日本,从而有机会较多地了解日本电视,进而研究日本的电视。对突发事件的神速报道水灾和地震一直是日本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笔者在日本期间曾多次遇到水灾和地震,特别是地震,平均一年有上百次之多。地震发生后,日本各地电视台都能迅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新闻史上注定要留下非凡记忆的一年。 这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奥运成功;这一年,举国赴难,上下同心;这一年,河北广播人在一次次重大事件和一次次挑战面前传播真情,用信仰和忠诚书写优异答卷,用智慧和汗水把2008年融化成最深刻、最难忘的光荣。  相似文献   

16.
走近震中的伽师 今年1至4月以来,先后有7次6级以上强烈地震和3600余次大小余震,发生在伽师同一地带。“强震震群活动”,一个世界地震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现象,把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目光吸引到了伽师。经过认真的监测、分析、研究,对地震预报一向谨慎有余而胆量不足的地震专家们也终于一反常态,一再发出这样的警报:今后一段时间内,伽师还将有6级左右的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17.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中国就发生了两次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仅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近干次,其中造成破坏和伤亡的130多次。^[1]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痛是沉重的,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痛定思痛,作为基层单位的档案室该如何来应对并减少地震给档案带来的破坏呢?  相似文献   

18.
怎样报道自然灾害更有利于救灾顺利进行、受灾群众心理安抚以及社会稳定.在这方面,日本媒体有一些经验可借鉴. 防灾报道有备无患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每天可测量到的地震在300次以上,里氏5级以上地震在日本每年都发生好多次,7级以上大震几乎每年都有.此外,台风每年袭击日本,与地震相关的海啸偶有发生.那么,日本媒体如何应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0月18日夜,山西大同、阳高一带连续三次发生地震,造成40余人伤亡,8000多间房屋倒塌。地震发生的当夜,我和张银曙迅速赶到国家地震局采访,新华社连续发出三条消息,及时地报道了多方关注的雁北震情。10月18日晚10时45分国内部农村编辑室在农村编辑室值夜班一向是比较轻松的。这天晚上,我除了编发了一条会议新闻和接了几个分社电话外,便是同本编辑室的张银曙聊天了。跟往常一样,我们先聊起了日常报道的猪马牛羊、麦豆  相似文献   

20.
薛青 《新闻采编》2000,(1):18-19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土地爷似乎对山西省大同、阳高、浑源、广灵、天镇县交界地带的一些村庄特别不友好,甚至是很残酷的。一次又一次的震灾给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灾难。我作为山西日报社一名驻地老记者,理所当然地被推向采访地震事件和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第一线,连续“三赴”震区,并坚持实践了对它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在先后三次地震,赴震区采访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自己采写和与其他同志合作共撰写消息、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