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年轻的摄影记者带着家人一起到海边度假.因为职业的习惯,他总是留心观察那些有意义的生活画面.年轻的摄影记者连续几天在海边散步时都发现,有一位老渔夫总是会在这个时候打上一网鱼.这里的鱼种类繁多,而且能够看得出老渔夫的捕鱼本领也很高,所以每次年轻的摄影记者和他的家人都会看到老渔夫能够打捞上满满一网鱼.  相似文献   

2.
永远年轻的心周吉士就我的经历而言,外出拍片,接待我们的人都爱以猜记者的年龄为乐趣,而且他们总是要低估几岁。这里面难免有客套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电视这个职业的确使人充满朝气与活力。电视事业是年轻的,我所在的江苏有线电视台更是一个年轻的台,四年前她刚刚诞生...  相似文献   

3.
正时下,一些年轻记者片面地认为,在已经进入"浅阅读时代"的当今,报纸已经成为商品,一种供读者消遣的商品,而记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读者"生产快乐"。这种对新闻工作庸俗化的认识,对我们新闻事业的发展将带来负面影响,也对年轻记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极其不利。年轻记者应把提高自身素养作为业务能力的一部分,不断强化。新闻职业相对其他社会职业而言,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固有的特征和特点,年轻记者的职业素养主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影响人一生幸福的重大因素,想要有更美好的人生,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习惯,也就是所谓的惯性。对此,美国科学家查尔斯·都希格在其《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了生动的诠释。这本书被誉为风行全球的"习惯改造指南",一本彻底改变你事业和生活的书。书中提到,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作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形成后,我  相似文献   

5.
葛洪 《编辑学刊》2006,(1):55-58
一范式: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编辑几乎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发展史一样古老的活动,它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演进,至今依然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文明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其职业内涵已经变得十分丰富.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却是无法想象的年轻,其理论形态更是尚显稚嫩.究其实质,是因为我们至今都没有发现和创建一种适合它的理论系统,可以比较完满地框定其"怪异"的形态,编辑活动"有术无学"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鲜美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  相似文献   

7.
我的编辑生涯里,早已习惯了记者们的远行,只是这一次王岩走得太远,再也不会归来了.我们的心碎、我们的眼泪、我们的幻想都无法唤回这个年轻优秀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必须研究"阅读"问题,而且听起来很能唬人,研究的是"全民阅读"或者叫做"国民阅读"问题.从连续几年的对国民阅读倾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大读书人群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日没时间,二日不习惯.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名记者,我们时常处在一种职业的焦虑中。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现实表现总是连自己都不太满意,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了。我们该如何作为才能对得起这份岗位、这份工作呢?修炼内功是唯一抉择,舍此,别无他法。如今,新闻形态越来越丰富、多元化,记者的职业角色已变得越来越多重、复合化。既要是信息的挖掘者,又要是信息的整理者;既要是信息的把关者,又要是信息的传播者……无论哪一方面有欠缺,都直接影响宣传效果。马克思主义最讲求实事求是,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0.
激情不搁浅     
王爽 《青年记者》2003,(8):54-55
为了做这期选题,我在一家著名传媒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传媒同行,你还有工作激情吗?”跟帖者甚众,大部分是年轻的传媒人。出乎意料的是,90%以上的人都承认现在自己缺乏新闻激情,并列举出种种原因。能力、激情、职业品德三位一体,谓之人才。传媒业是一个尤其不能缺少激情的职业。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的传媒人惊呼:“我的工作激情哪里去了?”我们惶惑,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1.
杨晓东 《新闻实践》2014,(12):61-64
如今,视觉新闻已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日益走俏,年轻摄影记者已经成为报纸新闻摄影的主力军。年轻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思想活跃,身手敏捷,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摄影记者脱颖而出。不过,新闻摄影入门容易,提高难,在自身的摄影业务有了长足发展之后,年轻摄影记者大多有力不从心之感。这样的现实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最为要紧的,应是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的相对缺乏,这是年轻摄影记者所普遍面临的"职业软肋"。  相似文献   

12.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每当打开报纸,我的目光总是先盯在新闻照片上。看到那些好的新闻照片,又总是爱不释手,百看不厌。二月一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的一张题为《农村集市新貌》的新闻照片,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照片拍的是辽宁省辽中县茨榆坨综合贸易市场停车场的一角,通过排列整齐的一辆辆运输专业户的大客车和  相似文献   

13.
再见,电视     
《新闻记者》2012,(6):60
"豆瓣"网站有一个小组,名字叫"不看电视"。这是一群拒绝看电视的同道者。如今,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那个摆放在客厅中央的矩形物体并没那么重要。"电视正在给我们传达过多我们并不想知道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甚至是价值观。新闻千篇一律越来越主观;电视剧看得我都想哭编剧的智商让人怀疑,导演的不负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福建新闻频道开播20周年,为了庆祝,我们特地选在6月1日,一起放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用最年轻的姿态向祖国说爱!那一天,我们都很激动。领唱的资深主播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时代,感恩祖国,让我们可以和大家共创、共享许多美好。"年轻记者说:"我要走过一座座高山,趟过一条条河,拥抱新媒体,记录新时代。"20年来,我们怀着梦想,怀着对家国、家园、家人的真情和热爱,跋涉万水千山,行遍千村百镇,采写了许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制作了许多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家长专制的种子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作出决定。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  相似文献   

16.
崔芳琪 《大观周刊》2012,(46):324-324
一、职高生的现状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一个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有思想、有梦想,但是他们的文化基础不如普通院校的学生.并且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英语普遍是他们的弱课。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本是一门妙不可言的学问,然而,我们在投奔它时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我们已经习惯了被自己的某一种偏见所劫持,宁肯让其死死框住自己的视线,也不愿敞开思维接受多元化的观点,给自己多一份选择。我们总是喜欢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却不能站在中间地带静下心来细细地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8.
我是2001年大学毕业后从<扬子晚报>开始记者职业,进入单位半年后就被先后派到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三个城市的记者站工作,在每个城市都呆了1年,为了帮助年轻记者快速、健康成长起来,单位特意从总部给我们年轻驻站记者派来一位德才兼备的老记者做指导老师.工作一年后,再调回总部南京工作了一年,又被派到无锡记者站工作.以达到锻炼驻站记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一个疑问:在分工里,是否可以将"环境记者"单拎出来,成为记者职业的一个分支? 假如真的可以分出环境记者一类的话,我必须承认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环境记者。从我任职的几家媒体内部实行的"记者分口"制来讲,在我的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里,从来都没有被分配了专门去跑过"环保口",但是奇怪的是我每每总是要"撞上"环境新闻,而且每一次的环境问题的报道总是给我带来好运气。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我个高腿长,闲得没事就往别人的口子里插一足,沾了很多"环境"的光。  相似文献   

20.
社会由不同的职业组成,人的社会身份即职业身份。我们从事一种职业,就是向社会签署了一份契约,忠于职守是这个契约的核心,履行职责和义务是契约的要求,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是契约的规定。我们既然是职业人,同时也就是契约人,于是,我们活得并不轻松,也不省力,却活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因为每一种职业对社会的运转来说都不可或缺,每一位职业人都有服务社会和群体的机会和幸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