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闻界》2021,(6):52-64
美国耐克诉卡斯基案(Nike v. Kasky)首次在司法层面将公共关系言论判定为商业言论并受到中间审查,对商业言论判定标准和公共关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加州耐克诉卡斯基案及其后相关判例的分析,发现各级法院在商业言论主义原则适用公共关系领域存在不同取向,耐克案确立的"有限目的测试"具有局限性,无法很好区分混合型公关言论。因此,基于我国当前公共关系保护和规制现状,文章提出可以借鉴国外"区分公共议题管理与商业事实陈述""公关言论不同目的""公关传播组织与产品促销关系"等混合公关言论判定原则,明确区分议题管理型公关、社会责任报告型公关、涉及公共利益的危机公关、重要商业信息披露型公关等混合型公共关系中的商业言论和非商业言论,并给与不同保护和规制。  相似文献   

2.
公共关系的话语形态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把公共关系视为一种管理职能、沟通手段,还是关系再造的方式、修辞的可能性,话语建构始终是公关研究的核心问题。从特定意义上看,百年现代公关史就是基于公关自身发展规律,因应技术、市场和文化变革,不断调整和优化话语形态的过程。本文首先清理公关话语形态的历史轨迹,进而分析当下流行的社会责任型公关或者说公关对社会责任话语的建构,最后以历史、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框架,探讨公共关系-社会责任话语形态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8,(5):22-29
中国公共关系自诞生之始即遭受着污名化的困扰。本文从传播学和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探究了中国公共关系污名化产生的根源所在,指出社会性别建构是公关污名化的思想根源,社会责任放弃是公关污名化的行为根源,公共关系污名化的形成机制是通过"贴标签、形成成见、社会隔离、地位丧失、结构性歧视、自我放弃"六大污名要素不断互动迭代,致使公共关系概念形成位移和偏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公关语言媒介在现代社会运用最广泛;公关实物媒介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公关人体媒介亲切直接,便于沟通,便于及时反馈公关信息;公关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印刷类传播媒介容量大,表现形式规范化,便于人们阅读和保存;公关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电子类传播媒介活动性很强,收听对象非常广泛.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公关传播媒介,是做好现代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王越 《新闻前哨》2023,(5):78-80
当下绝大多数公共关系的实践还停留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层面,回应意识淡薄、公关理念缺位。本文旨在将公关实践置于“风险社会”这一宏观社会背景下,浅析情感法则对于公共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尝试在前人情感研究的基础上,以具体案例探寻可行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公共关系的行业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活动。图书馆行业性公共关系是由行业管理者主导的针对政府、媒体的公关。图书馆界行业公共关系的内容包括:宣传图书馆的宗旨,解释图书馆的行业立场,争取外界支持和利于危机管理。中国图书馆学会当前的公关任务是:组织开展图书馆公关理论研究,完善行业公关管理体系,开展媒体监测和政府公关工作,建立图书馆行业公关组织。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现代公共关系的初创期。与西方公共关系发展脉络不同,中国早期现代公共关系从被纳入研究视域和具体实践的"水土不服"到陷入认同危机,发展之路可谓艰难。微观权力的规训和公关行业的自我调整与深入反思是现代早期公共关系的典型特征,微观权力在宏观权力之外为公关融入中国现实提供给了契机。调整之后的现代公关选择隐匿自我,以更加理性的姿态正面回应社会舆论,与社会现实呈现的是互相影响、彼此规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先红 《今传媒》2015,(1):4-7,12
中国公共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一方面其市场规模发展空前,社会需要日益深入;另一方面却遭遇极大的社会伦理挑战。本文以美国卓越公共关系理论为参照,在两岸四地学界和业界共同提出的"公关正能量,武汉共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阳光公关"的理念和15项基本原则,为在重重迷雾中摸索前进的中国公共关系实践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电视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和广泛性的大众媒介,通常是其它社会组织的公关对象。在世纪之交,随着电视产业经营的深入发展和电视传播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介的公共关系意识正日渐觉醒,日益成为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艺术,就电视栏目制片管理而言,为了完成节目的筹资、制作、播出和营销,制片人必须善于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在电视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中,电视栏目需要通过建设良好的公共关系来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体而言,栏目制片人的公共关系管理一般包括内部公关和外部公关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界定,突显其"公共关系学"的内涵,阐述了"公共关系"存在于博物馆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提出应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价值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重视,并将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即"公共关系学"加以运用。之后,借鉴公共关系专业化活动中的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践和公关评估四步骤的理论和操作技巧,探讨如何开展博物馆市场调查、展览策划、展览宣传推广和展览社会效益评估,旨在通过公共关系学理论对博物馆展览实践进行指导,重视公共关系学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品牌是科技期刊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是衡量科技期刊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树立品牌科技期刊有利于凝练核心价值,提升期刊竞争力、影响力。科技期刊和学术会议都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当前国内科技期刊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借助学术会议来发展期刊,提升期刊影响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为例,总结并分享其通过举办大型高端会议、靶向会议、平台系列会议等特色学术会议,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综合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的相关措施,旨在为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明霞 《编辑学报》2013,25(4):354-355
科技学术期刊在以往的运营当中,出于期刊的功能,重视学术性建设,忽略公共关系的维护和发展。在信息量极速膨胀的现代社会,科技学术期刊也该高度重视公共关系的发展策略,通过树立全员意识、构建互动交流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采用危机管理等策略来维护和加强公共关系,最终实现"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的目标,达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紧急性和未知性,面对该类事件公众具有强烈的信息获知需求。大众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解读缺乏专业权威性,学术期刊的社会职责与公众的信息需求是医学学术期刊发挥媒体议程的基础。医学学术期刊公信力高,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内容资源和客观理性的媒介调性,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议程设置中能发挥优势。医学学术期刊通过科普传播的路径参与议题设置,以社交媒体矩阵建立、推动媒体间共振是大众传播基础,以医学知识服务和科学专业内容传播定位实现对公众的长效引导。提升学术期刊的大众化传播能力,从而影响社会议题,通过回应社会关切、快速出版等方式实现公众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4.
顾艳  崔金贵  郭欣  李政萍  徐云峰 《编辑学报》2019,31(2):152-155, 158
科学普及是科技期刊重要的社会功能。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播渠道的日益畅达,为科技期刊大众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术论文改写为科学新闻,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及转化、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扩大及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以一篇医学论文为例,探讨科学新闻素材及体裁的选择方法,并从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新闻主体、新闻背景和新闻结语5个方面阐述如何将原论文改写为科学新闻,讨论了科学新闻的发布平台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已逐渐成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变量.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多次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变革,也将在未来为科技期刊腾飞带来新动力.我们认为未来科技期刊技术方向有7大发展趋势,分别是以人为中心、开放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获得性、互动性和融合发展.作为科技前沿技术发展的排头兵,科技期刊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兴技术带给我们的助推力,以饱满的热情去开创新的融合出版形态,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保证学术期刊审定稿科学性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从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评价的内在要求及社会、心理等相关方面的影响出发,从理论上对保证审定稿的科学性进行思考,明确区分了科技期刊审稿标准与科学理论评价标准的异同,指出学术期刊审稿与定稿的本质区别,分析了审稿评价中的影响因素和定稿评价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阐述如何建立并维护科技期刊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期刊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8.
沙莎  蒋丽 《编辑学报》2020,32(4):385-389
期刊的快速反应能力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学期刊发挥专业优势,采取策划专题组稿、开放文献获取、进行科普宣教等快速灵活的反应措施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期刊在高效传播科研成果和引导大众科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体现了作为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使命。医学期刊应当建立并完善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灵活的机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利用数字化的出版模式,提高自身快速出版发行的能力,以确保其在特殊事件中更好地履行传播权威科研成果、引导社会正向舆论、传递社会正能量等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19.
辛亮  黄雅意  黄锋 《编辑学报》2019,31(2):156-158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减弱,媒体融合已成为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最大障碍在于思维的转型。为此,笔者提出了科技期刊思维转型的3个重点:传播思维,在互动与分享中维系关系;服务思维,在满足与奉献中拉近距离;时效思维,在更新与改进中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吴彬  徐天士  丁敏娇 《编辑学报》2019,31(5):556-559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阅读兴趣与习惯发生变化,科技期刊若要进一步发展,则可以从增强科普功能的角度来探索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增强科普功能的意义与优势,阐述当前科技期刊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在科普功能建设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突发事件时进行应急科普;对专业论著进行科普化解读;开设科普专栏;发行科普增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功能;采用视觉化的科普方式;获取国家政策支持——以此实现科技期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