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中国新闻摄影通鉴>出版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耗时一年编辑的<中国新闻摄影通鉴>,于2004年5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
去年3月间,我看到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的作品后,写了两篇评论,短的一篇题为《反映时代风貌与展览脓疮——全国新闻摄影十佳作品之我见》,发表于山东齐鲁晚报;长的一篇题为《商榷与反思——漫评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评选》,有幸在《中国记者》第7期刊载。《中国记者》同时发表了齐鲁晚报曾刊登的秋田草写的《与以往不同的新闻观——向孙吴先生进言》,即反驳我那篇短文,并加编者按语,希望开展讨论,“以促进新闻摄影改革的深化”。讨论正在进行,现在我想借此机会,先对秋君的“进言”作一答复。“进言”首先否定我对“十佳”“多数作品不佳,基  相似文献   

3.
2009年金秋,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作为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一份厚礼。全书分正编、副编,总计120余万字,1600多幅图片,是对革命战争年代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历史的真实纪录。正编又分《叙事篇》和《影像篇》,《叙事篇》写的是中国解放区摄影发展概况,包括摄影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张佑臣1953年生于山东省金乡县。1971年业余写的一篇很不起眼儿的小稿在《兵团战士报》发表后与新闻岗位结缘,由团报道组举荐当上了报道干事。1979年选调到《屯垦戍边报》社,后更名为《农垦报》。在报社工作期间,历任编辑、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党总支书记、党组书记。期间所写通讯、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等多次获省新闻奖、报纸奖。1998年出版了垦区第一本新闻文选理论专著——《北大荒走笔》。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协会理事、黑龙江新闻摄影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参与新闻摄影和摄影创作活动。先后记录…  相似文献   

5.
压根也没想到,俺们两个只有小学五年级程度的人,能连续二年被市、县、乡评为优秀通讯员。这都是《新闻爱好者》给俺们帮了大忙。 1986年6月,我们两个萌发了写新闻的念头。一连写了60多篇,只在县广播站用了两篇,其它都是泥牛入海无音信。1987和1988,我们两人订了全年的《新闻爱好者》。我们觉得“新闻写作入门”、“说长道短”、“通讯员园地”、“好新闻选登”、  相似文献   

6.
此文是作者继《思考的相机》、《行动的相机》之后所写的“相机”系列的第三篇力作。文章从新闻摄影的审美视角出发,论述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属性,条分缕析地阐明了新闻摄影的审美体现,以典型采访的艰险事例说明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发现之不易,拿“天道酬勤”评价了新闻摄影的审美天赋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实事求是、真实可信的原则论证了新闻摄影的真实与审美之间的科学关系,借中外摄影名家、名作阐述了审美的相机需要学养支撑,最后以“画外音”指出了标题和文字说明在新闻摄影审美层面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此文对于摄影记者如何认识和提高新闻摄影的审美水平大有裨益。文章内容丰富,本刊分上、下篇刊发。  相似文献   

7.
8月23日至27日,“阎成波大墙纪实摄影作品展”在乌市举行。阎成波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狱管理干部,三级警督,原《兵团新生报》记者。1978年开始学习摄影,1991年在中国新闻学院进修新闻专业,曾荣获新华社首届国际夏庇若新闻奖学金二等奖。 阎成波植根于鲜为人知的“大墙”之内,运用手中的相机勤奋耕耘,成功地拍摄了大量反映监狱生活的纪实作品。他的摄影艺术作品以画意见长,形象感强,结构严谨,小中见大,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10年来,他在区内外报刊发表摄影作品近千幅,其中有11篇作品获奖。本刊选登“大墙”影展中的几幅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摄影作品之一。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因勇斗歹徒而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它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被《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这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先后刊用。曾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  相似文献   

9.
“小秦写的稿子见报啦!”兴化县荻埠乡郜家村的干部群众在争相传阅一篇新闻:《做“嫁娘”不宜早学技艺要争先——罗晓芹、秦立静用手头的嫁妆钱办起了缝纫店》。这是今年3月7日《中国计划生育报》头版头条的新闻。该报同时发了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岁末,由《工人日报》摄影部组织的“新闻摄影研讨会”,在北京物探局石油工人疗养院召开,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及《石油物探报》等报社新闻摄影部的负责同志、《工人日报》新闻版主编近30人参加了会议。《工人日报》总编辑张宏遵、副总编辑申宜芬也到会并在会上发言。会上,在谈到时下新闻摄影界颇为关注的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问题时,与会者发言踊跃。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15日,《人民摄影报》一版刊登了《组照的困境》一文,提出新闻摄影目前出现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好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了”。文中以刚刚结束的2001年新闻摄影评选为例,《人民摄影报》第十届新闻摄影作品评选空缺的9个单项奖,无一例外是组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的8个金奖全是单幅。 另外,中国第一家开辟专题摄影  相似文献   

12.
12月《新闻战线》复刊10周年(1978年) 《新闻战线》在“文革”前,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记协合办,“文革”中停刊。1978年12月复刊,由人民日报社主办。 12月12日顾执中创办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60周年(1928年) 上海民治新闻学院,1928年12月由顾执中创办,1932年改称民治新闻专科学校。这所专业新闻院校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十大假新闻又新鲜出炉。《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六甸老人考取清华研究生激励儿子》等十篇“力作”“光荣”入选。2007年“圈养虎变身‘野生虎’”的新闻还让我们记忆犹新,2008年的假老虎又重新出山,众多记者为何会冒险求“名”?都是假新闻惹的祸。客里空是前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名剧《前线》里的一个人物.这位记者先生写新闻凭想象瞎编乱造,闹出不少笑话。后来新闻界有人就把写假报道的记者和道听途说、弄虚作假的新闻都称为客里空。  相似文献   

14.
9月22日,“新中国新闻事业50年”座谈会暨征文颁奖会在中国记协举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中国记协组织了“新中国新闻事业50年”百篇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半年来共收到全国各地22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从不同方面论述和总结了50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经验和成就。经评委审读,评出103篇优秀论文。人民日报社邵华泽的《谈谈舆论引导问题》、《新闻战线》杂志社许林的《关注现实记录时代推进变革———新中国新闻摄影50年》获优秀论文奖。会上,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郑梦熊代表中国记协向获奖代…  相似文献   

15.
我原是个工人,十分喜欢摄影,但对新闻摄影感到头痛,一遇到新闻事件,总是有一种躲避的心理。一是怕拍了不能发表;二是怕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不好说明文。一次向影友请教怎样写新闻照片说明时,无意中发现一本1986年第7期的《新闻与写作》。翻开目录,有“通讯、消息、新闻基础知识……”等讲座,还有摄影讲座,我一下子把刊物中顾德华写的摄影讲座《抓拍·生活·技术》一文从头到尾读了  相似文献   

16.
邱焰,男,1961年8月生,籍贯湖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武汉晚报摄影部主任记者。曾当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81年毕业于宜昌大学,1985年又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开始系统地学习新闻摄影。他拍摄的《忏悔泪》、《十年的沉默》等新闻摄影作品,荣获’92、’95中国新闻摄影奖铜牌、银牌和全国“神州风采”新闻人物最佳奖;《迟到60年葬礼上的陈细妹》和《流动人口子女何处求学?》获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母女重逢》、《望家园》获中国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才展览“国际摄影勋条”奖和“评委推荐”奖。其中《…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由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陕西日报、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于10月中旬在西安举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于宁作了《共创中国新闻摄影的新辉煌》的主题报告,报告讲了关于“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理论、关于首届“华赛”、关于“图文总编辑”、关于加强队伍建设、关于新闻摄影学会的工作等五个问题。与会代表围绕报告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在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方面达成了广泛的一致,通过了有100多家新闻媒体签名的《中国新闻摄影工作者自律公约》。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出席闭幕式…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理州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郭锋同志的著作《情洒声屏》 ,作为《中国地方中青年学者丛书》中的一卷 ,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郭锋同志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 ,从小扎根于银苍玉洱的沃土上 ,勤奋探索声屏新闻之学问 ,刻苦学习、勤于笔耕 ,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30多年来 ,先后发表新闻、文学、论文、摄影和电视专题片作品5000多件 ,其中一些在省、全国获奖。《情洒声屏》一书 ,是从作者发表的大量作品中选择成集的。内容包括 :“声屏创优篇”、“视听评论篇”、“名士采风篇”、“边陲风情篇”、“艺苑放…  相似文献   

19.
他,三年来在《宝鸡日报》、《陕西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300多篇新闻稿,被誉为“快手”。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兵”,身在小小的军营,可他的新闻触角却伸向了大社会的角角落落。面对他的成功,不少人感到惊讶,可谁知道,他却是从一千多篇废稿中站立起来的。他,就是驻宝84909部队志愿兵陈满胜。从废稿堆中站起来1980年,在铁马秋风的军营中生活了两年的他,偷偷地拿起笔写起了稿件。他多么想一下子敲开新闻殿堂的大门呀!可是,这块大门对他却关闭得那么紧。他写呀写,磨秃了一枝枝笔,用完了一米多高的稿纸,  相似文献   

20.
他带着累累硕果,带着新的渴求,走进了我军培养军事记者的摇篮——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半年之后,他有了许多雅号:“才子”、“摄影家”、“社会活动家”……读他的新闻作品,欣赏他的摄影佳作,我从惊讶到感动,且不说他发表的一千多篇新闻、文学作品,就他写的轰动海内外的《孙中山先生遗体安葬前后之谜》就叫人刮目相看了。于是,我想写他。当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不要为我唱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