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郑荣 《出版广角》2018,(15):41-43
学术期刊承载着思想传播与智力供给的双重责任,是学术话语的引领者和风向标.要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期刊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须坚持以中国社会实践为本体指归,以打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理论指归,以辩证统一观为方法指归,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归的选稿与用稿原则.这样才能为真正建构中国标志性的学术概念,实现学术话语的本土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路可如 《今传媒》2023,(3):7-11
学术期刊是科学研究的延伸,其发展水平与国家的整体学术科研水平息息相关。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媒体以及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创办多语种期刊力度,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强化编辑队伍培训力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出版人才;全面拓展录稿途径,大力挖掘优质稿源;立足中国特色学术品牌,重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国际学术研究和交流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类学术期刊在交流和讨论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凝结成以学术论文为文本载体,作者、编辑和读者三位一体的空间联盟。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学术期刊是语言符号、视觉活动、空间实践与文化维度相互作用的产物,而学术共同体则是以文本为媒介,并利用符号资源进行的空间话语建构。语言学家认为“话语”是语言与语言使用者的融合,从这个逻辑出发,本文将运用空间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从文本话语与文本的创作、加工和解读者的维度讨论学术期刊及学术共同体的空间话语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4.
许洁  贺晨 《出版广角》2021,(16):10-14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现状与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需求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不匹配,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文章通过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出版存在的问题,从编辑能力、国际传播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新媒体能力四个方面提出面向我国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提升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应有之义。鉴于现有研究主要从国际论文发表的情况对国际学术话语权进行评估,本文将国际学术话语权界定为学术话语主体在国际学术场域所拥有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学术领导力和学术传播力的统一体,并通过国际论文发表、书籍出版、期刊建设、学术任职、会议交流等综合指标,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学术影响力、领导力和传播力仍然弱小。未来,需要加强话语传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原创理论创新,重塑国际学术出版体系,使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6.
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导向大众媒体具有议程设置属性和效果,电影话语的建构可以被视为一个对观众进行媒体议程设置的话语体系,这一体系有可能同时包含一级和二级议程设置。通过在电影的母题、类型、叙事和视听语言等方面为特定议题赋予不同的显著性,或是为议题与议题之间建立激活标签从而改变后者的态度可达性,电影创作者可以在电影的话语建构中对观众形成议程设置效果。  相似文献   

7.
唐启 《档案学研究》2021,35(1):12-17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布局,揭示了话语体系的核心内涵,并将档案学术话语体系进行了揭示。从自在与自为的视角,对当前档案学术研究中存在的“‘西方中心主义’下‘中国’话语的逆差”“‘信息技术革命’下‘档案’定位的迷失”及“‘三大支柱理论’下‘学术’厚度的不足”三大矛盾进行了总结及分析,阐释了中国档案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最后,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三个角度提出档案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及习近平新思想的指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中国档案实践的统一及吸收外来话语及回归汉语表达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探究国际图书情报学科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演变,有助于传播图书情报学科的学术话语,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方法/过程]首先,严格界定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接着,从学术影响力、学术引领力、学术竞争力等方面分别剖析了国际图情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话语权演变趋势及演化路径;最后,总结分析了中国学者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特点。[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学者在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影响力逐步扩大,最小努力运作机制是其演变的内驱力;学术话语权地位由滞后向引领演化,其规律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学术话语权优势大并且优势积累的来源稳定,其演变契合信息偏好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欣然 《出版广角》2023,(15):60-64
学术期刊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现有研究对学术期刊服务具体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实践还缺乏深入探讨。文章在梳理“三大体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外语学刊对“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阐述外语学刊聚焦外语学科建设、引领学术创新、助力本土学术话语生产与传播的实践,指出当前外语学刊对传统学科和冷门学科的关注不足、对系统性创新研究的支持缺乏、对学术话语权的贡献有限等问题,提出提高编辑学术素养、完善期刊评价机制、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等进一步发挥外语学刊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作用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期刊编辑面临职业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双重挑战,而建构职业文化与职业权威是提振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52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旗下学术期刊编辑的自我叙事文本为经验材料,试图分析和理解学术期刊编辑如何阐释自身职业的角色定位,形成并坚守共同的职业范式与职业文化。研究发现,学术期刊编辑在角色认知的隐喻话语、职业生涯的危机话语、职业权威的重建话语及职业伦理的反思话语四个维度上建构其自身的职业文化。中国学术期刊编辑一方面受到国际学术出版规范与标准的影响,建构起与西方学术出版同行类似的职业范式,另一方面又嵌入在中国本土的学术出版体制机制、学术文化传统和学术出版实践常规中,体现出中国式学术期刊编辑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学术身份的建构关涉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认知和行为方式,是编辑开展学术交往和学术传播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体育学科的舶来属性和边缘地位,体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身份建构相较其他学术期刊编辑面临更多困境。文章基于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个体发展三个层面探讨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学术身份建构的价值内涵,并从体育学科危机、学术话语权争议和个体成长迷思三个方面分析其学术身份迷失。体育学术期刊编辑应加强体育学科认同,培养服务学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学术自觉;参与学术话语共建,拓展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深入个人职业生活,探索独特的学术身份叙事。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9,(11)
兰德尔·柯林斯的"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是理解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受个体的情感能量、学术网络竞争、组织发展以及国家政治需求的驱动,政府部门、大学机构、出版机构以及个体学者等行为主体通过文本互动和身体互动组成学术共同体互动仪式链,共同建构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存在创新性不足、碎片化以及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中国新闻传播学可朝着形成学科知识谱系的知识创新和坚持本土理论创新的方向继续努力,同时还需继续拓展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的各种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和文化思想的重要传播和交流平台,在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并推进我国学术国际影响力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从树立国际办刊理念,挖掘中国特色议题;提高英语翻译精确度,打造高端翻译人才队伍;突破期刊管理经营模式,实施快速出版发行战略;搭建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开拓中国数字期刊市场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实践路径,以期全面实施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战略,进而全方位提升我国学术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新闻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学术话语体系自主化、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难点并分析了一定的建构方略,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适度展望。  相似文献   

15.
祁芝红  李智 《现代传播》2023,(11):20-30
译介是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一个关键变量,同时也成为观照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在地演进及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应用CiteSpace探测传播学学术研究核心话语的分布状况、构成与衍变,配以重点文献文本分析发现:译介先导是早期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显著特征,译入话语是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的主体构成要素。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实践的发展,中国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话语对象日渐进入“以新换旧”的时代。原创性本土话语正在萌发,但短期内难以从基数庞大的译入话语中凸显,现有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总体上穿梭于引进与融创之间。伴随自主知识生产,话语译介将从以译入为主向译入与译出并举过渡。在未来以译为媒的话语旅行中,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得以不断成熟和完备。  相似文献   

16.
主题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核心价值观与发展道路海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学术话语将学理性赋予主题出版,有助于打通主题出版物的国际传播壁垒,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文章探究如何运用学术话语提升中国主题出版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以编辑能力为核心,提升主题出版选题策划力;以英语为核心语种,精准设置关键词,提高主题内容的展示度、可检索率和学术影响力;与跨国出版集团合作进行国际化的编辑和学术推广,使中国主题出版物融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叙事体系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王琪 《科技与出版》2021,(11):23-28
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在整个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中占据核心地位,相比其他话语更易于走向世界,且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学术出版"走出去"有利于争夺国际话语权、因地制宜地建构和输出话语体系、提升争取学术话语权的能力.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在规划制定、知识体系和术语体系构建、出版体系构建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学术出版"走出去"需要加强出版和术语相关规划,构建国际化、标准化的知识体系、术语体系及学术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偏见以及话语权缺位使得西方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文化霸权。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正当其时。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有资源、能力和勇气发出"中国声音"。通过丰富话语内涵,凝练话语品牌,加强国际对话,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建立一个中国化、世界化、当代化的中国话语体系,消解西方文化霸权,促进国际文化的多样化联合。  相似文献   

19.
<正>热点一:中国特色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入选理由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是搜集、整理图书和文献,传播、交流信息和知识,保护、传承文化和记忆的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国的图情档学研究,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体现中国特色,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陈妮  江作苏 《中国出版》2022,(10):22-25
在话语建构与观念形成的二元互促关系中,话语有着某种先行作用。需要思考从话语体系对新闻学科建构的基础性作用入手,分析新闻学学术规律性和学理性的定位,观照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结合的动向。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新闻实践中的话语构成,及其责任伦理的影响开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