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著名编辑赵家璧得知朋友老舍来上海开会,便打电话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两人一见面,老舍便兴奋地向迎在门口赵家璧喊道:“恩人,我来了!”这一句“恩人”忽然让赵家璧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当时只顾与对方寒暄了,也没来得及多问。席间,两人小酌,赵家璧借着酒力,道出了之前的疑惑:“先生德高望重,与我也未曾有亏,为何刚才见面时称我为‘恩人’呢?”只见老舍放下手中的酒杯,爽朗地笑道:“还记得有一年,您曾给我寄过稿费吗?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7,(2):70-70
著名编辑家赵家璧(1908~1997年)早年曾和鲁迅、老舍等作家有往来,在任上海晨光出版公司经理时,出版过鲁迅、老舍等人的不少作品。“文革”期间,迫于生活,一度卖藏书度日。1978年1月,赵家璧在给老舍夫人胡絮青的信中提到“我最近在写回忆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总公司交报表,没几个月,就和总公司的人混熟了,见面经常打个招呼问声好。 业务处的孙哥对我特热情,每次来都寒喧两句、开开玩笑:“瘦了瘦了!”“路上没遇到台风吧?”他还请我去他家喝茶,他家就住总公司旁边。当然,我时间紧,再说也不好意思,所以都婉拒了。  相似文献   

4.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5.
采写“老舍之死”,第一个要找的受访人自然是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絮青。 傅光明:老舍去世前一天,从文联回家以后没跟您说过什么吗? 胡絮青:什么也没说,他自己觉得那500多人没有他,700多人也没有他。全国文联斗田汉、夏衍,也没他,所以他才给文联打电话要去。  相似文献   

6.
住在布达佩斯,我常被当做印第安人或秘鲁人,一是因为我留了一头长发且皮肤棕暗,二是因为在当地有一支打游击的秘鲁乐队,他们总身穿印第安土著的服饰,在街头又吹又唱并像跳大绳似的蹦跳。有一次我去国王大街的药店买药,一位中年女药剂师上下左右地打量我一番,然后问我:“您是唱歌的吧?”我怔了一下,不知这话从何说起,虽然我出国前在音乐学院读过书,但也没唱过歌,即使唱过她也不可能知道啊!我纳闷地反问:“怎么呢?”对方满脸堆笑地告我:“我女儿喜欢听你们演唱,还买过一张CD呢!”我突然明白,她把我当成了街头艺人,但既不愿意被人误认,也不想说“不是”扫她的兴,于是客观地回了一句:“我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7,(11):28-29
李:周明先生(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曾下放到咸宁“五七”干校,过去曾接受过我的采访。刚才,他又向您介绍了向阳湖的历史,有众多向阳湖文化名人,我也自然想到您父亲——广大读者所景仰的老舍先生。他是“文革”之初中国作家舍身殉难的第一人,当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如果没投太平湖,后来也会下放到向阳湖吧?  相似文献   

8.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9.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在越来越多的记者想方设法赶往灾区时,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见面’仅3天的黑水。”在6月2日《南国早报》上,一位“特派记者”刊文指出,5月27日,他满怀着帮助灾区人民的愿望,来到地震灾区。可他很快就发现,他想为灾区帮忙,却需要更多的人为他而忙碌。“但我为灾区做了什么?给灾民带去了什么?我常常对此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11.
接纳痛苦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只猴子跟随主人多年,整天被耍来耍去,便生出想当人的念头。一日,照例被耍了一通,向众人要过小钱后,猴子便向主人提出喝口酒的要求。喝罢酒,仗着酒劲儿,猴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猴子道:“我跟你这么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主人说:“那当然,可以说是劳苦功高。”猴子道:“那我就斗胆提一个要求,我不想当猴子.我想做人。”主人踌躇了一会儿,终于说道:“那好吧,你这么多年也的确不易。不过,做人就得拔毛,拔毛是要承受痛苦的。拔一根,忍受一番痛苦,人性就提升了一分。你得拔掉全身的毛,怎么样?”猴子爽快地回答:“没问题。要做人嘛。哪能怕承受做人过程中的痛苦?”于是主人拿出一把小镊子给猴子拔毛,刚拔了一根,猴子便疼得嗷嗷叫。主人叹口气说:“你一毛都不肯拔。如何能做人?”猴子羞愧满面地说:“没想到做人真不易呀,我还是不要做人了吧!”  相似文献   

12.
并非“拉”来的书稿邢良俊上海著名女作家戴厚英的著作系列已于今年5月与读者见面。一位极熟的朋友看到勒口上印的责任编辑名字,便问我:戴厚英的稿子是你拉来的吧?一个“拉”字,令我语塞,愣了半天,茫然反信;怎么“拉”呢?其实,这位熟友百分之百出于善意,语调里...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28日,笔者应邀到苏州出席“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到了苏州,来接站的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对我说:“你是金建陵吧?你写的汪家兄弟的文章在苏州反响很大。”他提到的拙文便是《档案与建设》2006年12期刊载的《汪氏两兄弟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科学的收获如此其丰富:我们不是鸟,也可以腾空;不是鱼,也可以入水;不是神仙,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诸如此类,哪一件不是受科学之赐?任凭怎么顽固的人,谅来“科学无用”这句话,再不会出诸口了。然而中国为什么直到今日还得不着科学的好处?直到今日依然成为“非科学的国民”呢?我想,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有根本不对的两点:  相似文献   

15.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6.
刘荣剑  李芳玲 《新闻世界》2013,(9):F0002-F0002
今年以来,中国高档白酒渚强集体“高台跳水”,而被业界称为“腰部产品”的中档白酒“逆流而上”,不但业绩没有下滑,反而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就我省来说,宣酒的表现尤为强劲。城市乡引处处畅销走在合肥大街上,无论身在何处,宣酒红色的身影都会不经意地闯入人们的眼帘。无论大型商超、餐厅酒楼抑或烟酒小店,随处可见宣酒的身影。走进桐城路福记烟酒专卖店,一眼望去,宣酒醒目的陈列特别夺人眼球,红色的包装摆在一起,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店里两位顾客正在聊天。记者遂与他俩攀谈起来。原来两人同住一个小区,经常见面。“一次家里办事要用酒,来买酒时恰好遇上老王也在买酒。当时他买的是宣酒。我从来没喝过,就问老王宣酒怎么样?老王说,不错,你可以试试。打那以后,我就喝上了宣酒,也和老王成了朋友。”张先生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7.
田俊 《出版史料》2012,(4):97-99
第一次注意到“赵家璧”这个名字,是因为“一角丛书”。“五角丛书”风行的时候,我是个小学生,对这种五角钱一本的窄长小册子爱不释手。等我坐在研究生的课堂,才知道“五角丛书”的前生“一角丛书”来自一个年轻编辑——年方二十五岁的赵家璧的灵光一现。  相似文献   

18.
下午,我去一家银行取钱急用,等我心急火燎地赶到银行门口时,却看到奇怪的一幕,自动取款机前排起了长龙。我慌忙跑到银行营业厅,奇怪营业室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我心里想,那些人真傻,怎么不到柜台上取钱呢?我掏出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说取点钱,营业员说:“先生您取多少钱?”我说:“取3000元。”  相似文献   

19.
赵家璧的编辑思想(下)●张志强三、赵家璧的组稿思想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赵家璧在组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说:“作者要为编辑服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组稿过程中,要强调编辑的主体作用,一切围绕选题计划来进行,以保证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1.瞄准优秀作...  相似文献   

20.
我们旅通讯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部主任张子俭审稿。他那“打破破罐纹(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名列前茅”是第几?有一次,我采访了一次军体比赛,稿子写成后,送给主任审阅。张主任细细看过稿件,指着其中一句话问我:“‘其余4人也名列前茅’,这4个人都是第几名?”我解释说:“这次400米障碍和5公里越野比赛,他们6个人中有2人夺得第一名,2人夺得第3名,其余2人…”我看了看张主任那审视的目光,补充说,“全旅近百人参赛,‘其余2人’也都在20名之前”。张主任又问:“在前20名中,他们排第几?”我只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