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杨薇 《出版参考》2013,(18):23+25
数字出版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与传统纸质出版并存的出版形态,并呈现出潜力巨大的发展趋势。在科技出版领域,数字出版以其先进、快速的传播手段和便捷的服务方式,为科技出版创新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那么,科技图书编辑是坚守传统出版阵地,还是顺应出版业态变革趋势积极转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顺应科技出版数字转型趋势,增强数字出版意识数字出版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行业是市场经济多元化交互式发展的新兴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出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出版融合背景下构建科学的数字出版体系已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市场发展机制、人才培养、产业链衔接及监管等四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出版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创新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合作新趋势:从内容合作到技术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出版社已经着手数字出版战略的研讨和规划方案的制定,或筹组数字出版机构,尝试开发数字出版产品。尽管如此,对于我国出版界来讲,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也还存在着认知观念、体制机制、内容监管、数字版权、人才、资金、法律法规、标准化、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0):68-74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在出版产业领域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崛起。面对旺盛的数字出版消费需求市场和处于优势地位的新兴数字出版商,传统出版产业遭遇数字化转型的难题。尤其是在国家将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纳入国家战略任务并强力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启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政策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探寻文化发展、技术进步与出版产业转型的互动机制,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下数字出版业的工作流程、商业模式以及产业链是中国出版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作为国际出版产业数字化的先驱,可为我们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阶段,随着科技不断高速发展,我国的数字出版相关工作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新时期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数字化所具备主体优势与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解决措施,以供媒体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莫林虎在《中国出版》撰文说:科技出版的数字化进程十分稳健,数字出版在科技出版的销售额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作为为科技服务的科技出版企业如何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走出一条数字出版的转型创新之路,是摆在出版业界、学界人士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7.
沙沙 《出版参考》2023,(5):5-10
中小学数字教材的项目式出版近年来陷入了发展瓶颈。常态化出版模式下,中小学数字教材要在出版形式上转化为网络载体的电子出版物。基于大规模出版要求和外部效应影响,中小学数字教材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常态化出版产业链结构,并需要围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纸质教科书与数字教材的相互影响进行产业链的再平衡。常态化出版的传输模型,指出了中小学数字教材在审核与监管平台建设、出版服务平台与智慧教育平台系统对接、版权管理和融合应用等方面存在需要突破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元勤 《中国出版》2012,(19):31-3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在改变着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中国出版产业格局,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与传统纸质出版并存的出版业态,并呈现出潜力巨大的发展趋势。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途径,确定未来数字出版发展的方向,是中国科技出  相似文献   

9.
杨晓芳 《中国出版》2014,(17):71-71
8月28日,数字出版与数字印刷新业态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第2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召开。 研讨会聚焦数字出版与数字印刷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科技发展趋势,通过主旨报告、学术交流与对话的方式,从数字出版热点面面观、数字出版企业的探索与实践、数字印刷新业态发展热点三个方面,探讨前沿高端科技问题,延伸到发展进程中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管理体系、人才培育等问题,从而为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与数字印刷新业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持续增加,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与编辑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关键环节.文章结合我国当前数字出版发展态势,从地域文化认同、知识产权保护和新兴科技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数字出版资源开发与编辑路径研究进行述评,有助于厘清研究的主要脉络,把握研究的主要问题,从而为数字出版资源的开发和编辑者,为数字出版资源市场规律和体系构建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剖析亚马逊的数字出版创新与融合模式,结合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现状,提出了亚马逊模式对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启示,包括建立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优化协作机制、建立数字内容的形式与传播的多样化体系、完善数字出版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监管机制、构建积极理性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系统的用户体验服务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产业面临诸多困境.文章从完善政策体系,创造良好产业环境,促使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地位,凸显分享经济作用;加强数字出版理念,培养数字阅读习惯,提升全民阅读水平;加强对数字出版物的出版引导和质量监管;调整电子书市场,完善数字教育出版市场;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运营模式;实现对数字版权的保护与运营;提升数字出版行业的科技应用水平;拓宽数字出版发展思路,促进产业融合创新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云出版是数字出版技术的新发展,已在教育、大众、科技出版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比古籍出版与同行的差距,更凸显古籍出版应用云出版推进数字化进程的必要性。云时代古籍出版应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数据挖掘为支撑、多元出版为渠道、产业联盟为基础,走产品媒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集团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3,(19):18-25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为进一步加快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升级转型步伐,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原新闻出版总署自2012年9月在新闻出版行业开展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工作。根据申报比例要求,全国共有136家图书出版单位、155家报纸出版单位和139家期刊出版单位申报"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2013年4月,原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型的出版方式,其内容编辑加工工作利用数字技术完成,同时借助网络实现数字内容产品的传播。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行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做出的重要突破,重点突出了图书内容、生产模式、传播载体以及学习形态的数字化发展。就数字出版而言,数字内容初始的编辑和加工,直接影响着数字内容的实际运营效果,笔者从数字出版入手,围绕数字内容的编辑与加工,对出版资源库的建设实践,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环境下,传统出版社受到互联网科技公司和社交媒体等带来的巨大冲击,同时,传统出版社也可以借助数字科技,积极布局数字出版,做好自身转型升级;重塑工作流程,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从传统纸质出版商转变为全方位的内容提供商。  相似文献   

17.
论科技出版的技术竞争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考察,技术对于竞争力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版业不是纯技术驱动型行业,但相关技术的进步对促进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出版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造纸术、印刷术、数字技术等正是促使现代出版产业形成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技术竞争力已是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外科技出版实践,论述了技术在科技出版竞争力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科技出版技术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及提升科技出版技术竞争力的思路与举措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梁雪 《采.写.编》2023,(3):139-14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并作出具体部署。本文介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和优势,总结了传统出版的转型策略,并提出数字出版会面临的问题,希望为出版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杭俊 《出版广角》2013,(4):58-59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数字出版的出版内容开发不足、核心科技力量不足、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数字出版产业重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证科技创新发展对未来出版将产生的重大影响。【方法】通过读者阅读兴趣与需求、出版机构重要性、出版模式与流程、出版版权与商业专利等知识产权统一联动、投稿阶段创作成果保护、撤稿机制、编校出版人员岗位要求、数字出版版权风险与挑战等8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论证。【结果】通过论证确定科技创新发展对未来出版必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与广泛应用,未来读者对科技创新发展相关内容的阅读兴趣与需求日益增强,科技类相关出版物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结论】未来出版模式将更科学,流程更精简、合理、高效,出版版权将与商业专利等知识产权实现自动、即时审批、授权、链接,且两者建立统一联动机制,投稿即可申请创作成果保护,防范和减少投稿至公开出版或发表这一阶段的版权风险,撤稿机制将日益完善和创建部分出版内容修复机制,大部分编校出版人员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替代,且对编校人员要求日益提高,数字出版版权风险与挑战将会得到更好应对与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