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与旅行     
<正>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是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有着超然物外的洒脱。读书与旅行,既是乐事,也是雅事,都是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与素质。旅行就是读书,读山山水水、读人生百态、读风土人情;而读书就是心灵的旅行,在文字中旅行、在飘香的书页里游走、在先哲的思想里行吟。读书就是心灵的旅行,旅行首先要寻找心仪的目的地,读书首先要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旅行目的地有很多,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海外风光域外风情、  相似文献   

2.
李峥 《大观周刊》2012,(52):289-290
培根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十分深刻而又富有诗意的指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座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就如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可见,阅读对于青少年是十分必要的。就教学工作本身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吴与弼是明代的理学大师,他以个人独特的讲学方法、高洁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开启了明代儒学,为后来阳明心学繁荣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他主张读书应该和研究、学习三者合为一体,使之有益于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靳君 《兰台世界》2014,(7):126-127
吴与弼是明代的理学大师,他以个人独特的讲学方法、高洁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开启了明代儒学,为后来阳明心学繁荣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他主张读书应该和研究、学习三者合为一体,使之有益于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王占中我本书痴,惜书如命,珍书为宝,情愿与书终生相守。书是益友,是良药,是精神的食粮,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钥匙,是进步的阶梯,是情感的林莽,是心灵的阳光,是思想的录像,是人生的翅膀,是时代的生命,是智者的遗言,是修理自己的工具是真正的大学。书屋,是热爱的港湾,是激情的产房,是梳理思绪的妆台,是培养执著的熔炉,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投资,是生命的最佳宿营地。先贤圣哲,最早升起读书的旗帜。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孔子深谙读书之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能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6.
@吴熊和:不带任何功利性目的的阅读,是最幸福最美妙之事。@Cui林子:享受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因为阅读,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伟大的心灵,走进自我。然后我们拥有内在的耳朵,内在的眼睛,见人所不能见,听人所不能听,然后拥有幸福清明的人生。@零杂志:阅读是一种偷窥,读者因此是幸福的,总能偷看到些什么。写作则是一种表演,演给读者看,乃写作之苦。更为苦逼的是,同为读者的作家,犹如偷窥之后来表演,压力暴大,演不好要被轰下台的。怎么办?像小白一样读书,见《表演与偷窥》,不但偷窥好,还演得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7.
该书四境     
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尽管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但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艰。一本书能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好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为纸书。奇书如仙宴之珍馐,须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宠辱皆忘;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香沁心脾,神清气爽;好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而纸书则如白开水,只能权作润喉之用,而于充饥无补。  相似文献   

8.
读书以养心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没有书的日子会使心灵蒙尘,渐渐消蚀的读书热情使心灵的肌肤起皱。有时我们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书便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  相似文献   

9.
《读书》创办五年多来,一直保持着向上的势头。有些学者,愿意看、盼着读;一些青年学生对它有兴趣,愿意在菲薄的生活费中省出几元钱来订阅。这些都不能不首先归功于《读书》的作者们。他们把自己的思想精粹、著述心得,奉献给了这个园地。没有一大批优秀的、热诚的作者朋友为《读书》撰稿,要办好这个刊物是不可能的。以“刊格”来团结作者一个刊物,犹如一座桥梁或一条渠道。它的两端,连接着刊物的作者和读者。它依照自己的办刊宗旨,选择自己的作者和读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念中,读书被认为高尚而神圣,漫步在书香阵阵的书店中,更是扑面而来的淑雅之气、深沉的思考力度,都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安宁与沉静.  相似文献   

11.
祝清亮 《出版参考》2010,(14):32-32
转型期,社会普遍存在浮躁的心态。有没有一剂良药可以抚平人们的心灵呢?窃以为,《论语》正是这样一剂良药,它犹如一座到处深藏奇珍异宝的宝山,值得探秘。近日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论语〉连环画》可称得上一剂良药,它犹如一把登山的拐杖,让读者在领略山巅无限风光的同时也能够填充智慧的背囊。《论语》是记载孔子思想、言行的最主要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2.
我今年85岁。从1939年到上海谋生算起,65年出头了。读书,对我来说犹如空气,胜过一日三餐,生病住院也不例外。 过去,我常听人说“读书乐,乐读书”。而我自己的感受却是“读书苦,苦读书”。我养成的读书习惯是:  相似文献   

13.
名人书语     
无论到任何时候.读书对于我们心灵的抚慰作用都是无法泯灭的,它给予我们的温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将会让我们一生受用.而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或考试之类功利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栏刊登的文章,都是上海市1990年“火炬杯”职工业余书评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读过这些文章,犹如置身于瀑布前清新湿润的空气中,精神为之一振。两千字左右的短文,哪一篇也没有拼凑若干条理由,全面肯定或否定哪一本书。一篇是讲《新编》新在哪里,再一篇是用对话形式回答如何看待一部题材重大又有新鲜观点、材料的著作,另一篇批评一部普及读物在编写思想方面不够全面之处。大约由于作者都身在基层、熟悉群众语言、了解职工读书思想脉搏的原因吧,文章都使人感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深度。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组织这项征文活动已历三届,这里发表的不过是去年六百余篇应征文章中的三篇。预祝他们在来年纪念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开展十周年之际,能在书评辅导工作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社会普遍存在浮躁的心态.有没有一剂良药可以抚平人们的心灵呢?窃以为,<论语>正是这样一剂良药,它犹如一座到处深藏奇珍异宝的宝山,值得探秘.近日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论语〉连环画>可称得上一剂良药,它犹如一把登山的拐杖,让读者在领略山巅无限风光的同时也能够填充智慧的背囊.<论语>是记载孔子思想、言行的最主要的经典著作.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儒学的创始者,是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伟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是用精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向人们呼唤、高歌、呐喊……这是出版人血汗的结晶、生命的旋律、心灵的歌声,她犹如一棵植根于中国深厚文化土壤之树,令人惊喜,更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17.
赵畅 《图书馆》2002,(3):94-95
忆起宋人程颐有语 :“外物之味 ,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 ,愈久愈深。”书人若能赏得读书之味 ,怕是进入读书的境界了。何谓读书味 ?乃甜酸苦辣是也。读书 ,恍如“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 ,展现在书人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于是书人到底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 ,吸吮着极顶新鲜的空气 ,始翕张思想的翅膀。书人每每如训练有素的别动队 ,穿插自如 ,干练迅捷 ,屡有出人意表的战果。而一旦读到智识之外、境遇之外、宠辱之外 ,书人则心无羁绊 ,回归本性。臻于此境 ,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 ,有时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兴起的访谈、专访类节目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电视台.访谈节目里主持人的言语表达给观众留下难忘印象,而他们成功地运用好非语言信息,以此打开被访者的心灵之门,挖掘出人的思想亮点,更使我们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书犹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贵在善读,好书能使人成才,坏书则可以使人中毒.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无定性,可塑性大,这就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因此,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图书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张瑞 《大观周刊》2011,(51):10-11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美国传统外交思想的两大基本派别。而任何一种主义都无法摆脱其动机和实施过程中的工具性。在理想与现实之闽摇摆,最终为实现国家利益而服务。本文从思想根源、历史沿革和国际关系理论三方面解析了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犹如一座不平衡的天平,对外政策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无法避免标准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