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媒体的舆论监督被视为继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行政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媒体的权利,也是每一家有良知的媒体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操守。正确地行使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可以有效地弥补其他三种监督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舆论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题中之义,也是公民基本权利,当家作主地位的延伸。然而,近年来,恶意阻挠媒体监督的事件却屡次曝光。这当中既有当事者民主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媒体自身报道失实、职业理想偏离等方面的原因。笔者以近日的"记者黑名单事件"为例,以期对我国的媒体舆论监督做一较为全面的"把脉"。  相似文献   

2.
姚伟 《新闻前哨》2004,(10):29-30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普遍认为它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社会对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推崇,媒体的监督权与公民人身权的冲突也日益激烈。然而,我国社会主义舆论监督与  相似文献   

3.
传媒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强调依法保护媒体与记者的舆论监督权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表示,欢迎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进行监督,要依法保护媒体与记者的舆论监督权。 肖扬说,新闻媒体作为反映人民群众意志和呼声的管道和窗口,在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威力和重要的影响力。这种监督是改进和完善司法机制的良药和促进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的任务,解决法院  相似文献   

4.
所谓媒体言论权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完成舆论监督所需权利体系的总称。舆论监督是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与媒体行使监督权相伴,新闻侵权官司也大量出现,涉及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冲突的案例不断增多,有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和压制更使舆论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因此,如何协调和平衡好权力监督过程中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媒体行业面临的十分迫切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确定媒体言论权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新闻媒体是民主法治国家须臾不  相似文献   

5.
媒体司法监督与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等国家监督在出发点和落脚点上,并无不同,但在监督权的法律渊源和监督的特点上各有不同。媒体的这种监督权在监督主体、监督的手段、监督的效力以及监督的法律功能等四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媒体干预",其实质为主观驱动式媒体监督。美国两次社会转型期中的"揭丑运动"是媒体干预的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的揭丑性报道和杂志掀起的"黑幕揭发运动",护佑美国完成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水门事件"为代表的调查性新闻事业,为内外交困的美国社会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处于转型期中的美国媒体干预历史启示我们:我国媒体监督模式亟待转型,即由客观培育式向主观驱动式———"媒体干预"转型,以更主动的姿态捍卫媒体监督权,特别是对行政权力和垄断化的商业权力滥用的监督,这将关系到公众的长远利益和整个社会转型期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7.
所谓媒体言论权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完成舆论监督所需权利体系的总称。舆论监督是媒体特别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在我国政治、经济、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与媒体行使监督权相伴,新闻侵权官司也大量出现,涉及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冲突的案例不断增多,有些公权力对舆论监督的干预和压制更使舆论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确行使新闻监督权,搞好关系国计民生的舆论监督报道,一直是上上下下对于媒体的期望,也是媒体的责任.但由于舆论监督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其阻力很大.在一些地方,封锁消息、拒绝监督、压制批评报道,甚至对申张正义的新闻记者进行殴打报复等,这些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危机事件中地方媒体舆论监督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其后果不仅仅体现为经济损失巨大,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公众的恐慌心理,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作为承担着社会发展嘹望哨功能的大众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处理过程中,理应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职责,在事件发生之前做出预警,在事件发生后及时、迅速地传递信息,监督相应部门对危机事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权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项权利的产生有一项共同遵循的理论,那就是社会契约理论。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将一部分权力授权给一部分人组成的政府机构,让他们行使管理国家和履行公共事务的权力,但同时也会保留一部分权力,这就是监督权。现代社会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很多,新闻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方式,在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力是应当受到一定约束的,随着新闻媒体的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更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本文主要从新闻媒体的监督权限制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智 《记者摇篮》2015,(1):25-26
如今,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之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媒体监督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在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监督权的异变,防止监督权干扰司法权现象的出现。现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过,回顾一下近些年的新闻报道,我们发现,较早出现监督权异变的是新世纪之初。在2001年3月20日至23日,曾担任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的蒋艳萍,因涉嫌特大经济犯罪,于2001年1月16日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2.
新闻监督权作为"第四权",对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官员言行以及司法审判等方面的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媒体对司法的监督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偏差,导致传媒界与司法界的冲突与紧张。本文从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对司法监督的双重困境出发,分析了困境的体现及成因,并提出了突围之道,以期对新闻媒体监督司法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瞭望塔",新闻记者也被誉为"社会良心"。但在新闻传媒业日益发达的当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却呈现出滥用和冒用的趋势。个别媒体或少数媒体工作者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谋取私利,或达到其他的不良目的。这不仅扰乱了媒体的行业秩序,而且磨损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加强对媒体不端行为监督与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林凌 《当代传播》2007,(5):12-14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监督在揭示事件真相、呼唤社会公正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媒体正确处理舆论监督的原则是:不缺位,也不越位;恪守媒体角色,公正介入监督事件,在一些特殊领域遵从特殊的监督规律,讲究新闻舆论监督的时机和形式.  相似文献   

15.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为新时期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敲诈不断发生,损害了媒体、记者的形象,也让舆论监督面临相当的困境。“你们自己都这样,有什么资格监督别人”,是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的诘问。
  新闻敲诈,让所有媒体人蒙羞。但这么干的媒体、记者,毕竟是极少数。因为极少数媒体和记者而对新闻行业做全面否定,不是理性的态度。目前社会环境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推进社会进步,媒体的监督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东莞涉黄、上海福喜事件等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都是媒体记者不畏艰难,甚至卧底发现和曝光的。一次次“假如没有媒体监督”的假设,凸显了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我国媒体与法院关系的张力缘于各自寻求自主性的结果。面对媒体监督,法院判决既有可能屈服于舆论压力,也可能借此找到管理和应对媒体的方法。要平衡我国媒体监督权和法院审判权的冲突,仅仅限制媒体报道是不够的,法院只有通过自身改革促进司法公开,同时赢得其他权力机构的支持,才是实现审判独立,树立司法权威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公开监督,它比起一般的内部批评监督、组织管理监督和纪律检查监督等有其特殊性。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是党报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保证。然而,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还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19.
林林 《记者摇篮》2009,(11):35-35
媒体是社会监督的利器,对社会公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食品安全面前,媒体总是不失时机地挺身而出。可以说,媒体的监督像一把利剑,让那些有害食品制造商无所遁形,因此,媒体对净化食品市场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的社会贡献。但是,这把利剑如果使用不当,就难免伤及无辜,不仅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反而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的牛奶和鸡蛋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20.
新闻监督的法治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宪政语境下,新闻监督政府成为可能,新闻监督权不应界定为一种权力,而应界定为社会公共权利,介于权力与权利之间。新闻监督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利,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则。鉴于我国尚未制定较为权威的新闻监督法律,故需要根据新闻监督权的运行规则选择立法模式并制定科学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