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全球格局加速重构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网络全球化向纵深推进,催生出日渐频繁的跨境数据流动实践。加强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是我国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研究设计/方法]借助文献研究、政策文本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探究我国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因应策略。[结论/发现]我国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面临多法并轨、监管离散、风险复杂、管辖冲突等现实困境。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推进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的行动策略包括:坚持底线安全观,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法律规制体系;秉持共同安全观,统筹推进跨境数据流动安全监管;运用整体安全观,提升跨境数据流动风险管控效能;践行国际安全观,为全球数据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创新/价值]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因数据无序跨境流动引发的非传统安全风险,加强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提供实践进路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对美国国家情报评估影响因素与工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国家情报引领并服务于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方法/过程]基于政策过程理论及相关研究,本研究从“评估原则”“评估问题”“评估思路”与“评估报告”四个维度构建国家情报评估理论框架,并引入20个美国国家情报评估工作的案例,借助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探讨美国国家情报评估的影响因素与工作模式。[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美国国家情报评估工作是多种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概化出非组织模式、情报政治化模式和机构协同三种国家情报评估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意义]《国家情报评估》被认为是美国情报界最正规和最高水平的战略分析产品.对国家情报评估与决策的关系深入研究,可有助于我国完善科学决策体系,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多源流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从建议采纳视角出发构建出国家情报评估与决策的影响机制模型,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情报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敏聪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1):127-134
[目的/意义]分析美国国家情报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施背景及意义,并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及美国国防情报局等国家情报机构的人工智能项目实施内容、方向以及模式,归纳美国国家情报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对我国国家情报体系AI技术应用的启示。[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CIA以及DIA等机构的人工智能项目实施内容,以及美国国家情报体系AI技术发展的优势。[结果/结论]从项目数量、支持资金以及发展规划看,美国国家情报体系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AI技术,特别是In-Q-Tel公司的推动成为关键因素。我国国家情报体系应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加快AI技术的部署与应用,特别是借助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闫军玲 《兰台内外》2023,(15):34-35+38
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模式对档案安全要求更高。总体国家安全观背景下,电子档案单轨制数据信息的固化锁定、存证与保全都是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单轨制电子档案管理的特性,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析电子档案单轨制面临的技术、网络、环境、管理及法律方面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加强电子档案单轨制风险治理措施,以期夯实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根基,确保电子档案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针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情报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为科技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并为国内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简要概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情报需求的特点以及情报保障体系的特点,并分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情报保障的作用,指出情报保障体系建设的三个面向,最后研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情报保障核心体系建设和运行模式。[结果/结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情报保障体系应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保障内容、涉及范围更广更全面。情报保障体系框架是由多主体协同建设,为国家科学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以及各圈层服务。情报保障体系要着重于情报平台、情报人才队伍、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情报管理制度建设。情报保障体系的运行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与内部情报平台以及外部情报合作相互联系、交流互动的过程,也是情报资源创造和实现的过程,从而为创新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创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转型与超越,以制度逻辑考察有关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现状,利用文献调研法探索发展过程中蕴含的制度内涵及外延。[结果/结论]理事会制度是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为法人制度效果有限、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和科层制度根深蒂固等;制度逻辑下公共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具体包括:明晰主体权责、厘定治理边界,完善利益分配、重塑治理格局,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治理行为,推进信息公开、开放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正逐渐引起学界与实践界的重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的系统回顾与思考有助于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向前的动力与思路。[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政策文本分析法,对社会治理智慧化过程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探究社会治理智慧化的演化逻辑与模式,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概念框架,进一步融合典型案例场景分析、思考、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发现]梳理出传统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构建智慧化社会治理概念框架,进而提出智慧化社会治理模式在技术、伦理、制度、权利和效益五方面的挑战。[创新/价值]以图书情报领域注重运用数据智能技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视角,从技术和理论双重演化逻辑剖析了社会治理智慧化过程,以期为驱动我国迈向智慧化社会治理进程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线索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秉  徐方廷 《情报学报》2023,(12):1448-1457
国家安全情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支撑和利器,国家安全情报体系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情报体系作为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视角下的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研究,既有助于从多学科视角审视和健全国家安全情报体系,亦可为推进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新思路。首先,基于学科高度,论证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的多学科交叉属性,并给出多学科交叉视角下的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的内涵。其次,从国家安全学、情报学与系统科学三大学科视角出发,提取国家安全情报体系要素。最后,立足多学科交叉视角,提出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现代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从多学科交叉视角来看,国家安全情报体系要素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学视角下的国家安全问题要素、国家安全目标要素与国家安全工作要素”“情报学视角下的国家安全情报活动要素、国家安全情报管理要素与国家安全情报技术要素”以及“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国家安全情报体系中的主体集要素、国家安全情报体系中的关系集要素和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的环境集要素”,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现代化路径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情报体系的总体化、数智化、协同化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政府部门、民间机构均加入到互联网治理的议题之中,而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安全问题构成了全球互联网治理范畴之下一个重要的面向。研究聚焦21世纪以来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安全问题与治理,通过文献综述与实践层面的回顾,对新媒体及其语境、国家安全问题发展的重要节点、主导范式、议题及其治理发展做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梳理,以对中国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初步的、系统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数据治理是实现大数据驱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变革的基础,构建体现领域特殊性与敏感性的公共安全数据治理体系为开展科学研究与治理实践提供理论框架指导。[方法/过程]从交叉学科视角出发,对公共安全数据治理的概念进行溯源,并剖析其发展的学科理论基础和驱动力;在此基础上解析代表性文献,梳理公共安全数据治理的解决问题、治理主体、客体、工具和目标五个关键要素的内容范畴与核心内涵,进而构建涵盖多要素、不同维度的数据治理体系逻辑框架。[结果/结论]该框架以数据流为连接点凸显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融合,统筹各关键要素并指出公共安全数据治理的关键议题包括应用情境搭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主体决策机制建设以及治理工具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研究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特点,探讨新环境下信息安全管理范式的转型,对于中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以及推动全球信息安全治理体制变革完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过程] 对全球数据驱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规模、泛在、跨域、综合、隐性等五大特点进行归纳阐述,对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中国信息安全管理范式转型和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分别进行多维度的研究论述。[结果/结论]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正在形成新特点,中国的信息安全管理范式需要创新转型,形成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政策;全球的治理体制变革需要用"共"的价值观来推进、尊重并维护信息主权、建立反恐情报共享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结合信息生态理论和现代化治理理论,重构云计算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框架,以期对其信息安全进行有效治理。[方法/过程]在分析信息生态与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关联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信息生态视角[JP+1]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框架,并分析其构成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同时,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云计算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的治理对象、治理主体、治理环境及各要素内部的协同治理机制。[结果/结论]厘清云计算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主客体及其协同治理机制,为实现云计算环境下国家数字学术资源信息安全协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构建云计算环境下国家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控制框架,为云计算环境下国家学术信息资源安全保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借鉴传统复杂系统安全控制论的人、机、环有机整体以及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的人、操作、技术的模式基础上,结合云计算环境下信息安全控制关键域与治理域,构建云计算环境下国家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控制框架。[结果/结论]云计算环境下国家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涉及关键领域包括全员管理、控制策略、安全测评,云计算环境下国家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控制框架既包括云计算环境下国家学术信息资源安全控制措施,同时包括对其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测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种技术的专利风险评价体系及预警机制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种子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是农业技术的“芯片”,专利是粮种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形式。在国际粮食生产和贸易形势发生重大变革的环境下,建立我国粮种技术专利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凸显。[方法/过程]通过专家访谈、文献调研和数据检索分析,梳理了粮种技术的技术点及其专利IPC类别,探析了全球粮种技术的专利竞争总体态势。[结果/结论]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视角,基于我国创新实践的“专利组合管理—研发规划决策—自主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分析粮种技术的专利风险维度,建立了专利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粮种技术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路径,提出推进专利预警工作的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初步论述信息安全界理论前沿,论述威胁情报及其相关热点问题,试图引入新的情报概念,开拓情报研究新的领域。[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内容分析和归纳演绎,梳理出威胁情报的主要特点、基础性技术、实践现状与趋势、重要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威胁情报:①将成为情报研究新的热点;②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紧密跟踪和可用于信息安全管理决策的特征;③对国家信息安全管理和国家情报要素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④与其相关的数据管辖与隐私保护、情报共享等问题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揭示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数据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方法/过程] 运用规范分析法,梳理与界定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然后从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3个维度探究科学数据安全治理措施。[结果/结论] 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在数据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方面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加强数据安全立法、建立科学数据分级分类标准与系统、充分利用隐私增强技术3项措施可以治理数据机密性问题;建立数据保护官制度、实施数据保护影响评估、运用数据认证技术3项措施可以治理数据完整性问题;制定科学数据可用性政策、提高科学数据质量、构建基于数据联盟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项措施可以治理数据可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