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对外传播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自中国加入WTO始,更紧密地融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对外传播承担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大使命,任务艰巨。本文分析了我国传媒面临的严峻的国际环境,对外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以便早日改变西强我弱的舆论和传媒格局。  相似文献   

2.
张莲 《新闻窗》2008,(4):62-63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现代化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一体化的境况下,中国对外传播活动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国际新闻传播,将对外宣传视为党和国家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找准我国对外传播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恰当的传播策略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3.
卫军英 《今传媒》2005,(11X):45-47
传统营销传播依赖大众传媒作为主要途径实现其价值效果,大众传媒的缺位完全可能导致营销传播的流产。但是随着媒体世界的变化,在营销传播中,运用大众传媒形式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传播局限。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大众传媒在营销传播中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在新的信息传播背景下各种媒体面临着一次全面的价值重估。对于大众传媒而言,要改变这种局面适应新的挑战,就必须对自己的传播行为和传播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王静 《军事记者》2013,(2):49-50
先进军事文化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流和我军涉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日益增多,加强先进军事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塑造和展示我军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军队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事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具有生动形象、声形并茂、冲击力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是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体育事业和传媒事业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着,两种社会文化现象日益紧密结合,大众传媒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运动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内容,二者密不可分、互动双赢,社会越发达,体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就越密切。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大众传媒对体育信息传播的手段与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发展趋势呈现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胡正强 《现代传播》2007,4(1):40-43
在胡愈之半个多世纪的进步文化出版生涯中,对外传播成绩卓著。尤其是在抗日救亡斗争和随后的人民解放战争中,我国很多对外传播工作,即在他的参与、组织和推动下顺利开展,为争取世界民主进步人士同情和支持中国民族解放大业,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焦若薇 《当代传播》2012,(2):79-80,86
在对外传播综合系统中,由于技术的进步,中国大众传媒已具备一定影响力,逐渐构筑起国际传播现代构架。然而,在非大众传播领域,中国却相对有些滞后。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对外传播中承担了重要职责,但由于我国传统传播机制、传播策略存在偏差,致使新疆地区对外传播活动存在渠道单一、缺乏体系、传播内容碎片化等现象,影响了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外宣中的文化策略解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条件下,国际社会软力量的作用日益凸现,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扩大国家对外影响力,力争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并被充分重视。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数次调整对外宣传与传播策略,在实践中摸索出“对外宣传三贴近”原则、“对外大传播”观念等经验。本在分析当前国际政治传播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对外宣媒介产品的本分析,提出应以“以我为主”原则和受众本位思想为指导,在内容上找准海外受众关注的陌生与熟悉的化点,用解构化的方式和细节化的语言,加强化报道的分量与影响,以实现对外宣传与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进入 2 1世纪 ,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是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中国现代化 ,中国广播电视的对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领导人历来重视广播电视的对外传播 ,中国的广播电视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方面也作出了成功的实践。但就全球新闻信息市场而言 ,中国的广播电视在对外传播中的弱势显而易见 ,充分认识中国广播电视与世界链接的距离并寻找增强链接的有效途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勇 《中国出版》2012,(4):18-21
作为长期指导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内外有别"近年来受到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构建的新媒介环境的挑战。论文分析认为,"内外有别"对外传播原则的本质是以受众为本。在新媒介环境下,"内外有别"对外传播原则并没有过时,在国际传播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对外传播不但需要提倡和坚持"内外有别",更需要进一步细化为"外外有别"。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国际传播的目的,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提供有力的国际舆论支持。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在全球不断拓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广泛而深入。增强与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已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信息传播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压力。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媒体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必须科学布局、统筹规划、融合发展、一体推进;需要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基础上,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13.
黄丽 《出版广角》2015,(12):50-5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在这一过程中,对外出版翻译工作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文化信息的选择和转换,更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流量和走向.这就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承担起重要的责任.本文分析了对外传播视角下,对外出版汉译英中翻译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希望能为我国对外传播中对外出版汉译英翻译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建峰  富颖  张端 《今传媒》2013,(1):30-31
对外宣传工作是党和政府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宣传政策法规、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宣传经验的一种手段,也是一个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民族和谐进步的促进器。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城市和地区更加地重视城市的对外宣传。地方党报作为城市对外宣传的主要工具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梳理对外宣传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地方党报在城市对外宣传中所使用的手段和内容选择,并详细阐述了地方党报的外宣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日益变成常见的重要的大众传媒的今天,电视人作为职业传播也愈加增强了自审意识,他们在客观而冷静地剖析自我中,学会了扬长避短,尝试着将人际传播中的一些优势应用到电视传播上来。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笔者基于国家对外传播=国家(对外)行为+解释国家(对外)行为这一框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及舆论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正是其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本研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以及舆论外交(包括媒体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是其中之一的经济外交载体。文章从国际经济论坛、经济谈判、能源外交、公司外交与国际经济援助等方面,阐析了经济外交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新疆民文党报传播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业通道,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交织荟萃之地,更是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语言和多种文化相互接触和影响的一个特殊地区。这些便决定了新疆的新闻传播媒介使用多种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的必要性。 解放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党委、政府为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文化水平,沟通信息传播渠道,在普及大众传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新疆  相似文献   

19.
姜鹏 《新闻知识》2006,(1):8-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紧密。中国的传媒机构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在国际新闻传播理念、传播策略、还是在对外传播管理体制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至今仍未形成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相称的传播局面。如何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冲击是一个目前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互通有无的过程,而是激烈的生存竞争,它关系到世界占大多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尊严。  相似文献   

20.
传播能力是传播学中一个重要命题。传统上的传播能力研究主要指导人们在人际传播范围内的言行,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利用,关于大众传媒传播能力,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传播能力的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作为政治集团或社会利益集团的宣传工具而存在的大众传播带有强烈的工具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