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骞于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9年)奉命出使西域,十三年后才得以回朝。张骞的西域之行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重点分析了张骞"凿空"西域对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西汉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罗敬党 《大观周刊》2011,(18):12-13
张骞是中国古代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张骞两次出使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世界视野,同时也为中亚跨入新经济时代带来了勃勃生机。开通了中国经中亚通往旧大陆的商道。张骞提出了从西南夷经印度半岛北部到大夏。包括今之西藏地区在内的中国西南地界走向的实证性见解,以及进行实地探索的可行性报告。顺应了盛汉风行的中国政制一体化思潮。  相似文献   

3.
●说西域 话古道 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实质性交流可远溯到汉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刘妍  柳雯 《兰台世界》2014,(10):105-106
葡萄酒自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至唐朝已经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广泛喜爱的饮品。唐代的葡萄酒文化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发展,谱写了中国葡萄酒文化史上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葡萄酒自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至唐朝已经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广泛喜爱的饮品。唐代的葡萄酒文化在继承前朝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发展,谱写了中国葡萄酒文化史上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张骞凿空西域,意外发现通过西南地区能够到达南越和西域,这也是汉武帝经营西南地区的发端。在汉武帝成功地征服匈奴与南越的同时,西南绝大部分地区被纳入到了汉朝的版图,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汉武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据史料记载:僰(bó)人是夏朝的遗民,商朝的战俘,属游牧民族.周武王伐纣时,征西南八夷参战,其中就有僰人,立下赫赫战功,在四川宜宾建僰侯国,从此,这个民族进入最强盛时期.汉张骞出使西域,在阿富汗、印度见到僰人对外销售的商品,张骞这才知晓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它比汉武帝开通的北方丝绸之路至少早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8.
陈柯 《青年记者》2016,(29):12-13
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连接亚欧大陆,促进文化交融;两千年后,“一带一路”建设,彰显儒汉文化,实现文明融合.丝路历史,源远流长;丝路文化,风情各异;丝路语言,特征各异,丝路文化对外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中国文化模式促进东西文明融合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9.
刘静 《兰台世界》2012,(16):21-22
公元前139年,西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途经甘肃、新疆,以及阿富汗、伊朗等中西亚国家,直到西欧及地中海国家的陆上商品流通之路。在这条绵延7000公里的商贸要道上,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因而被19世纪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冠以丝绸之路的美  相似文献   

10.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南靠祁连山,北依腾格里大沙漠,南高北低,是一块辽阔的平原。历史的长河曾在这里抛洒过晶莹的珍珠,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2100年前匈奴人修筑的古长城,成为今天凉州城最早的雏形。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凉州这座历史上的边塞古城,在中国西陲边疆上显示了她的重要地位。她不仅作为军事上的重要屏障,也是历史上东西文化、物资交流的重要驿站和商埠。  相似文献   

11.
射柳,又称"扎柳",即用弓箭射柳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射箭活动。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从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传入内地,直至清中叶仍十分盛行。"射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时期。庚信在《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中第一次提到:"藏松宝剑、射柳琱弓"。射柳活动本身则可以上溯到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古老的  相似文献   

12.
张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而其"凿空"西域,所建立起来了丝绸之路更为世界历史所推崇,但是张骞对中国古代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贡献却未能得到世人的瞩目。  相似文献   

13.
凉州,位于祁连山东麓,地势坦荡,一望无垠,是河西走廊最东边的一个重镇。约在五千年前,凉州地区即有人类活动,夏、商、周、秦时期,凉州为戎、翟、月氏、乌孙等民族所居。公元前176年前后,河西走廊被匈奴占领,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祁连山,打败匈奴浑邪王部,河西地区归入西汉版图,元封五年(前106),汉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河西走廊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路线。汉于河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武威郡领姑臧等十县。河西四郡的开辟,保证了河西走廊这段中西交通要道的畅通无阻,敞开了中原与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门。 魏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诸少数民族与汉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先后建立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十六国中的“五凉”,其地盘主要在今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前凉、后凉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南凉、北凉一度也建都姑臧。前凉从公元301年由张轨任凉州刺史起,到公元376年被前秦消灭,统治凉州达七十六年。后凉由氐人吕光建于公元386年,至公元401年被后秦所灭,统治凉州十六年。南凉由鲜卑人秃发乌孤建于公  相似文献   

14.
张骞的两次西域探险活动不仅为汉朝开拓出通往西域的长达数万里的南北道路,更促进了中亚地区与中华内陆的文明交流和语言文字方面的沟通。本文将从翻译史的角度来论述张骞通西域时的语言翻译实践活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213年(戊子)——秦始皇下令焚书(医药、占卜、种树的书不烧),此即史称“焚书”事件。 公元前201年(庚子)——匈奴昌顿单于(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带兵南下,一直打到山西中部,后经多次战争,才使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 公元前33年(戊子)——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嫁匈奴。由于昭君出塞,她对汉朝与匈奴和好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公元184年(甲子)——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16.
班固因作《汉书》而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家。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均颇有见地。然而在针对汉与匈奴关系上,班固的观点却颇值得进行一番讨论。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匈奴面临严重困难,故主动向东汉提出和亲要求,想借东汉的力量度过难关。长期以来,匈奴一直是危害汉北部边疆安宁的侵扰势力。于是朝臣纷纷献计献策。有人主张乘机打击匈奴,有人主张和亲以感化匈奴。班固持后一种主张并向章帝提出了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下简称"和亲议")。在对以前历代对匈奴政策利弊进行评述后,班固曰:  相似文献   

17.
张骞的两次西域探险活动不仅为汉朝开拓出通往西域的长达数万里的南北道路,更促进了中亚地区与中华内陆的文明交流和语言文字方面的沟通.本文将从翻译史的角度来论述张骞通西域时的语言翻译实践活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93年11月17日,新华社发出我和单培荣合写的通讯《“尼雅废墟”寻访记》,这是新华社报道的本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掘之一。通讯播发后,被海内外新闻媒体广泛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项目部主任迪安博士来信说,这篇报道已促使他将尼雅列为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教路线”重点考察遗址。 “尼雅废墟”是考古界一个神秘而又充满诱惑力的话题。 两千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班固等出使“西域”,报道了塔克  相似文献   

19.
正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政府派遣图理琛使团出使土尔扈特部是清代民族关系、中俄关系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使团出使往返费时近三年,行程近4万里,穿越西伯利亚,抵达伏尔加河流域,是清政府官员第一次抵达欧洲,随团史官图理琛依据沿途见闻和使团出使的情况写成《异域录》一书,由雍正帝亲自授令刊印。《异域录》学术价值很高,是研究民族关系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学不可或缺的资料。值  相似文献   

20.
李广是汉朝抗击匈奴的著名军事将领,一生中将所有精力都献给了抗击匈奴事业,为汉朝大败匈奴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军事基础。本文结合李广生平及抗击匈奴事迹,分析了其高超骑射技艺在他抗击匈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