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文科背景下,数据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更加紧密,开放数据潮流掀起后,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等开始参与到开放数据运动中,数据开放成为大势所趋。数字人文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数据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要素,同时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也促进了文化记忆机构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开放数据与数字人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方面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开放数据与数据开放;另一方面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也不断涌现大量的开放数据。本研究以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等为例,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三个层次出发厘清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竞赛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并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我国开放数据竞赛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提出参考意见,构想数字人文与开放数据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司雯  蒋冠 《兰台世界》2023,(3):41-44
“以资源为中心、以用户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建设的数字人文项目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视角。数字人文基础设施是数字人文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图档博机构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通过文献与网络调研,收集国内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案例,对其建设方法与思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数字化—数据化—知识化—可视化”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3.
数字人文不仅革新了人文研究的范式,还意味着全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联合各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包括各类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以支撑新的研究范式、知识生产方式和知识交流模式,已经成为共同的呼声。探讨如何建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厘清各种责任主体尤其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何种角色、承担何种任务、做出何种贡献,有利于帮助图书馆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整个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单位。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将"数据基础设施"从"研究基础设施"中剥离出来并作出定义;分析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的一般性功能需求和技术规范,包括跨机构的共建共享、跨网域的开放获取、跨领域的知识融通、跨时空的版本迭代四个方面。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践为例,从原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图书馆的书目控制、规范控制、知识组织、文献循证方法和关联数据、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结合起来,有望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贡献。联合各类机构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推进数据开放互联和知识融通,建设公共性、开放性、持续性的"数据基础设施",是GLAM机构在数字人文大潮中应尽而可尽的责任。图2。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4.
近年作为计算机科学和人文学科交叉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范围扩大、内涵延伸,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文章梳理国内外数字人文研究现状与进展,探究数字人文在我国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可能性与潜力;并以融合的多源异构文献题录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计量学、关键词聚类、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兼顾独立学科判定标准的科学性与交叉领域的特殊性,从学科基础建设情况、社会需求与应用、学科范畴与二级学科、学科共同体与成长性4个维度进行分析。文章认为数字人文具有发展成为一级交叉学科的潜力,但存在理论基础有待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对上海图书馆举办的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会议征集的51个汉语语境下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汉语世界关于中华文化主题的数字人文项目概况,为国内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51个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根据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设施类型和项目成果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与讨论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就"数字人文与人文学科""技术手段与方法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与问题解决"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 51个项目的总结显示出五大特点:在历史学、文学领域蓬勃发展,机器学习与数字人文深度结合,数字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综合性数字人文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合作性项目开始显现。本文也针对当前数字人文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机构间合作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大数据交叉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继续提升学科服务能力和基础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娟  柯平 《图书馆杂志》2023,(4):78-87+140-145
文章从宏观政策和微观认知两个维度探索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推进策略。通过梳理我国文化遗产相关理论研究与国家政策文件,明确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的既有基础与政策依据;运用专家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获取研究者对我国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的见解;基于理论、政策与研究者见解,文章从研究环境塑造、研究者主题选择、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基础建设、研究机制构建5个方面构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研究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面向人文研究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人文科学研究正在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新型研究模式转型,形成所谓“数字人文”研究新范式。“数据科学”为这些变化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支撑研究活动的基础设施也需要经过改造或重新建立。新的人文研究平台以数据为基础,以方法为导向,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智慧型服务。这些变化将带来更大范围和深度的数据资料的应用和协同研究,将使研究人员以过去难以想象的尺度和维度提出问题。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是国家层面的,也可以是地区行业或组织机构层面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人类记忆和文化遗产机构近20年来馆藏内容大规模数字化,可以通过升级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转型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在数字时代发挥其巨大的价值。图1。表3。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数字人文仓储建设背景的基础上,界定了数字人文仓储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数字人文仓储的架构模型,探讨了数字人文仓储的建设规范、技术架构和实施策略等问题.文章认为,数字人文仓储是社会智慧化进程中,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由“大众化基本服务”走向“集成化、专业化、精确化、智能化、互动性”服务的产物,将奠定我国“国家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丹  何琳 《图书馆论坛》2023,(9):107-119
探索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可为“数据驱动、技术创新、应用引领”的数字人文发展提供参考。文章聚焦“数据基础”“技术支持”“应用场景”等3个维度,在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数据基础设施、数字技术体系发展现状基础上,论述人文学科的应用场景与转型。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助推了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现代转型。同时,数字人文的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学术研究的独创性与技术手段的同质化之间的矛盾、人文学者的数字学术需求与实际使用程度之间的矛盾、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以数字人文为目标,开展声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了解数字人为的含义及其满足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本文探讨了声像档案在现有管理方式下信息利用的主要阻碍与壁垒,面向数字人文,除了满足声像档案藏与用等基本功能,还需要满足人文领域研究。在分析声像档案用户需求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声像档案资源组织方法,构建从数字采集到精准服务利用的模型,透过数字人文的蓬勃发展,拓宽数字声像档案在人文学科的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1.
韩国数字人文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应用领域较为广泛。通过网络调查法调研、梳理韩国数字人文发展历程和相关项目的内容,发现韩国数字人文项目按照所属领域的不同可分为数字文化与遗产、数字历史与档案、数字艺术与语言三个类别,具有政府机构主导、重视数字时代人文教育、崇尚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LAM与数字人文互动密切的特点。我国数字人文研究的推进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拓宽研究范围,开展数字人文教育培养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在促进历史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同时增进跨文化交流,构建多机构项目合作建设模式以引导学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推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档案学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研究平台、团队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较薄弱,学科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仍将关注人文、管理和技术三大研究取向,更注重这三者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对文件档案管理数字转型、档案记忆理论与数字记忆、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社会化趋向与文件档案管理理论创新、文件档案治理、古文书与档案事业发展史、文献遗产保护与修复及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开创开放、多元、创新的学科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为加深学界与业界对红色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解,推动红色数字人文研究不断发展,本文通过跟踪国内研究动态,明确其概念内涵、梳理其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设措施。首先从技术体系、资源体系与应用体系明确红色数字人文内容;其次从文献综述与应用场景阐述红色数字人文研究现状;最后探讨红色数字人文建设措施。从资源建设角度,红色数字人文发展需要加强数字处理工作,实现红色数字资源信息整合与组织管理;从服务质量角度,红色数字人文发展应当顺应技术推动、深化内容挖掘、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从记忆塑造角度,通过强化国家红色集体记忆参与感,驱动红色数字人文传播与发展。本文厘清了红色数字人文概念,较为完整地探寻我国红色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的总体图景,为未来的红色数字人文研究指明了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数字人文研究发端较早,与档案领域的交流互动频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数字人文与档案领域的合作历程,把握两者的研究趋向及发展环境,总结出美国数字人文对档案理论研究、档案业务实践、档案教育培训三个维度的影响。同时,指出我国档案领域可借鉴美国经验:从思想层汲取并融合数字人文理念;从业务层开展"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才层注重培养档案人才的数字人文素质;从平台层打造特色的涉档数字人文中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论坛",以"互动与共生:数字人文与史学研究"为主题,围绕"数字史学与量化史学""数字工具GIS与史学研究""史料与历史文献数字整理"和"史学研究数字环境与网络基础设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对高校图书馆实践数字人文提出了一些新主张和新看法。  相似文献   

16.
"快闪报告"是第九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ILF2018)"数字学术与人文研究"分会场的一个特别环节,12位分别来自哈佛大学、伦敦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图书馆的报告人,围绕"技术变革范式""数据塑造世界"和"需求决定导向"三个方面的议题,从"方法与工具""基础设施建设"和"用户体验"等角度,分享各自在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数字人文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众包模式与数字人文研究的结合在促进数字人文研究深化和突破的同时,也起到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作用,营造了大众和数字人文研究机构的双赢局面,成为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近年来致力于将众包理念应用于各数字人文项目。文章以上海图书馆各众包项目为例,从建设需求、用户对象、众包形态等方面介绍数字人文众包项目建设理念;基于系统/平台使用现状,为众包在图书馆数字人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数字人文是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领域发展而来。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来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数字人文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分析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明确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①数字人文研究的热点领域有:数字人文的基本理论,技术驱动下的人文学术实践转向,新合作模式引发的人文学术文化变革,以及面向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②数字人文研究的内涵更具兼容性,应强调计算转向,考虑重构人文知识的脉络与内容,构建当代知识系统及认知方式;③图书馆学的理论、方法及实践与数字人文研究形成协同发展趋势;④从技术应用和数据基础的角度看,图书馆学是数字人文产生的基础学科,也将是数字人文成果的主要应用学科之一。我国图书馆界应以融合的视角审视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发展的关系,进行数字人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图10。表1。参考文献54。  相似文献   

19.
王诗秒 《中国出版》2023,(17):48-53
从数字出版到融合出版,再到推进出版深度融合,我国出版业已经累积了相当体量的数字化建设成果。数字智能时代的出版,不仅需要与新兴技术全面而深度的融合,还需要释放知识生产空间,激发出版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精准人文将人文与科学理解为一个整体的工作范式,为德语区出版业整合数字化成果、深度融合新兴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文章基于精准人文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探析我国出版业在精准融合出版、数字交互出版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实践和发展路径,对精准人文在知识生产、知识体系型构和知识秩序重构中的应用可行性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靳文君 《档案与建设》2021,(4):12-16,11
文章调研以档案为核心资源的数字人文项目现状,分析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推进主题领域档案资源整合共享;把握档案部门在数字人文项目中的作用;均衡档案数字人文资源开发项目的发展;完善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数字人文背景下我国主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