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农业气象台站历史沿革,就是台站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的变动情况,反映农业气象台站发展、变革的历程.农业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是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重要背景信息,是了解我国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情况的历史记录,是农业气象资料序列均一性检验订正的科学依据,也是永久保存的气象记录档案.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气象档案馆馆藏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纸质档案始于40年代末至2002年底,这些纸质档案库存量多,普遍出现纸质老化、变脆、破损以及字迹退化现象,2003年后我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转轨为自动站观测,气象记录报表实现了数字化,自动站的各种报表均以许多张图片的形式保存,一个基本站的地面气象月报表每月有30个文件,基准站月报表每月有37文件,测站区站号及报表页次均需要通过文件名称来辨别,查找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这种档案的实体状况限制了其信息提供利用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为实现对气象观测报表的数字化管理,开发了《气象观测电子报表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了气象观测电子报表的数据库存取、查询、打印与输出及地面气象自动站电子报表数据动态查询与信息发布.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需要时间序列长、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更高气象资料,特别是精细化预报服务和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需要尤为突出,辽宁省气象档案馆馆藏的历史气象观测记录进行数字化处理,是对当前气象业务和科研,特别是对国家气候变化研究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工作,推进气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霄  王凌 《四川档案》2023,(1):40-42
<正>气象观测记录档案是气象观探测业务的原始记录,是气象工作者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服务气象业务与科研、提供政府决策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和省气象局领导支持下,在省级档案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各地气象档案馆积极融入气象业务现代化,不断更新观念、推出新举措,夯实档案工作基础,服务气象业务现代化大局,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以四川省气象档案馆为例对气象档案工作创新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气象档案工作的未来作了理性展望。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自动气象站、L波段探空系统和新一代风云气象卫星在内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取得了飞速发展,气象信息系统的通信和存储能力大幅度提升,海量的数字气象资料在国家和省级气象档案馆汇集,既给气象档案业务从传统工作方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型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各级气象档案馆的技术储备和队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气象档案是各地气象要素、天气气候状况及变化的客观记录.具有时间性、区域性和连续性的气象观测原始记录数据、图像及其加工分析产品,是区域气候变化和全球变化研究的基础信息资源.由于气象部门较早建立档案资料管理机构,明确提出气象档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定期汇交"的管理原则,如今,国家和省级气象档案馆都保存有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来气象台站的原始气象观测记录档案和不同时期出版的气象资料,以及建国后形成的各种种类和载体形式气象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7.
郭萍 《科技档案》2005,(2):10-14
气象观测资料和各种类型的大气探测及数字化气象数据信息都是宝贵的公共信息资源和潜在的气候资源,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也是搞好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当今,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大气环境及其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正日益成为社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因此,如何充分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我国从事气象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气象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明朝初期(1403),朝廷中开始设立钦天监,有计划地进行气象观测,观测结果由通政司上报雨水奏折,自此有组织、规范化、体系化的气象活动逐渐形成。这一体系为北京地区后来的气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崔娜 《湖北档案》2014,(2):26-27
正气候档案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档案,传统意义上,气候档案主要指按不同时间段(10年、20年或30年)整理编撰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气候档案所涵盖的内容已从过去"地面气象数据"扩展到包含更广范围、更多来源的"气象探测数据"以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城建、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档案资料。本文从更好的挖掘气候档案价值、提供更好的社会共享服务角度出发,分析了气候档案的属性特点及其社会共享服务的难点,并提出了促进其社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极端天气不断增多,气象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地面气象记录报表的数字化处理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目前全国2400个国家基本(准)站和一般站已基本完成从建站到2008年地面气象月报表中基本定时观测资料的信息化工作,680个国家基本(准)站已完成1991—2008年风向风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的气象档案业务在全国是开展最早的省份之一,已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我省气象档案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档案工作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现在气象档案无论业务能力还是现代化水平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气象局提出在气象系统内争创一流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和一流台站的创一流活动,大大推动了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气象档案业务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了收集自动化、档案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新阶段。1.档案收集自动化,存储载体磁性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自从…  相似文献   

12.
兰平 《山东档案》2020,(1):29-31
1912年1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蔡元培先生出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在他的提议和指导下,临时政府决定设立"中央观象台".同年11月,在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遗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官办的气象观测和地磁观测的综合性国家观象台-"中央观象台"(现仍保留完好).观象台形成的观测记录和史料文献也成为我国官办机构下最早的气象档案.由于条件所限,此时的观测记录还不是很完整,形成的气象档案内容要素较少,但这些保存下来的气象档案,为研究我国民国时期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珍贵气象科技档案保护策略浅论倪景春吴增祥家气象档案馆保存有一大批解放前形成的原始气象观测记录表、簿和天气图、出版物等气象科技档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经历历史的沧桑,这些档案(资料)普遍出现了纸质老化、恶化,字迹褪化、扩散现象,严重危及档案的生命。对它...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的气象档案业务在全国是开展最早的省份之一,已有5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迅速发展,我省气象档案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档案工作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公众对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直观性和简单操作性需求,提出以OpenLayers为关键技术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本系统以全国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气象要素三方面生成气象要素分析图,用OpenLayers GIS技术将分析图和道路图等叠加,完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本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气象部门,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16.
刘霄  苑跃 《四川档案》2014,(4):55-56
<正>四川省气象档案馆是以保管气象记录档案为主的专业档案馆,2000年经中国气象局、四川省档案局考核,被确认为"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单位"。近年来通过保管体制调整、大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目录管理系统、配置防火防盗和温湿调控设施设备,夯实了档案管理基础,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然而面对"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的新形势、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气象观测中原生电子文件的海量生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气象观测要素数据为基础,依据国家对相应灾害的定义标准,完成对气象灾害本体的设计,然后,借助protege及其推理机将气象数据转换为气象灾害知识。通过IDV软件把得到的气象灾害知识制作生成灾害分析图,最后利用0penlayers技术将生成的分析图与Google Map叠加并发布到网站上,为用户提供更为形象和便捷的气象web服务。本系统已应用于中国天气网四川站,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并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象工程现代化建设的加深,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部门业务及办公系统中。电子设备在工作中出现故障,造成气象预报不准确,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命,因此气象电子设备的维修显得更加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气象电子设备的几种维修技术。  相似文献   

19.
纳丽佳  丁圣 《信息系统工程》2013,(11):97-97,105
气象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很丰富,气象业务一直以来都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业务和服务水平,本文结合市县级气象部门实际介绍气象信息技术结构和气象业务应用情况,探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未来气象业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12年至1949年期间的气候状况,人们了解的并不清楚,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资料,虽然这一时期我国已开始兴办气象事业,但因连年战乱,经费不足,站点有限,而且气象记录时断时续,残缺不全,仅用这些气象资料来分析气候是很不全面的。可喜的是,在这一时期,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现集中保留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其中有大量的气候史料可供提取。档案资料与气象观测资料不同,它不但有气候状况的记述,而且还记载了气候对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社会对气候的敏感程度虽不及气象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