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十年来,出版界一些热心的人士围绕“编辑有学无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无意于对编辑概念作任何界定,只从编辑角色转换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概念的发展变化,梳理出编辑概念的发展变化脉络,并阐述21世纪市场经济中中国出版业改革的编辑角色转换模式。 一、书斋模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编,次简也。”以丝次第竹简而排列之日编;“辑,车和辑也。”辑与集同,合也。可谓,编辑的本义即收集整理,按次第编辑之。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称为编辑。编辑整理后的作品是经过精心筹划、选择、收集、整理和加工后的结果,体现了编辑者的意志…  相似文献   

2.
古代编辑的含义要比现在广泛得多,当然也含有编辑者和编辑工作两方面的内容。从编辑主体的业务素质方面说,我国古代编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学者、专家编书。古代的编辑者、编辑家都是当时社会上著名的学者或业有专精的专家。雕版印书中的审稿校勘等编辑工作,从后唐开始就极其重视,刊印之前设初校和详校,校官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编辑活动源远流长。随着书籍的产生,即有搜集、选择、整理人类文化成果的编辑活动。自西周以来,历代都有致力于编辑活动并卓有建树的编辑家。中国古代,一般是编辑活动与著作活动台一,编辑家们多以其学识、功力编纂书籍,对编辑理论进行  相似文献   

4.
编辑加工行为凝集了编辑者的创造和劳动,其中并不乏具有独创性的部分,因此,有必要承认编辑者享有作品的汇编权和作品的共有著作权。鉴于多数编辑作品的单位归属性和编辑加工行为的举证困难性,有必要通过编辑者与作者签署书面协议的方式,明确编辑者权益与作者著作权的界限,以实现编辑者和作者利益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编辑社会角色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借助于形象思维看一些编辑称谓的变化,反思古今中外编辑社会角色的演化.认为应以编辑家和编辑学家取代杂家等带有贬意和缺乏科学基础的称谓;在肯定为人作嫁,甘当无名英雄等职业美德的前提下,倡导编辑拿起两枝笔,一枝笔编文,一枝笔用来充实自我;编辑应身处科学中流,测其力,导其流,做守门人,做超级侦探,成为编辑艺术家的比拟,反映了编辑角色进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不薄名人爱新人——试论秦兆阳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著名的编辑家秦兆阳先生重视新人作品,培养和力推文学新人的编辑实践,指出秦兆阳先生重视新人新作的原因是为了实现其编辑主张和办刊宗旨。探讨了秦兆阳先生的办刊编辑思想是以一定的文学主张为宗旨,以优秀的作品为支撑,形成了文学主张、文学编辑、文学作品和谐统一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词人朱彝尊,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编辑家,不仅编撰过经学、文学、史学等多部著作,还以其独到的编辑见解泽被后世.本文择取《经义考》《明诗综》《词综》《明史》等相关作品,从编辑体例、方法及影响等方面,对朱彝尊的编纂理念及贡献进行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8.
编辑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编辑劳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它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劳动者个体的钻研和思考。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图书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都要靠一个个编辑人员勤奋努力的个体劳动,才能取得成功;编辑劳动成绩的大小、创造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编辑个体的智能和劳动态度。正是这种个体劳动的特点,才会使优秀的编辑工作者可能成为编辑家,并在自己的劳动中形成与众不同的编辑业绩和编辑风格。不过,编辑劳动的个体性与其他脑力劳动的个体性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等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方式主要是个体的;他们的社会角色(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又要求他们这种脑力劳动突出自己的个性,个性特色越是鲜明,其精神产品就越能显示出独特的创造风格。因而他们的劳动个体性特别强烈;而编辑的劳动方式并不全是个体的;编辑的社会角色是:精神文化生产的组织调节者、精神作品文本的制作者、传播者。这种社会角色对编辑劳动的要求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高度结合;编辑创造的业绩与风格也不能离开这种结合表现出来。所以,编辑劳动的个体性就与群体性很难完全分开。最近,有位作家给编辑家黄伊写了一本传记:《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  相似文献   

9.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提及的"论者"、"怜之者"、"论昭明者",应非泛泛而谈,而是实有其人,殷孟伦均置之未注,今经考证为明末人张燮。作为编辑者的张燮,其《七十二家集》为张溥编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所袭取;作为"论者"的张燮,其所撰六十一篇题辞也是张溥百篇题辞取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再论编辑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论编辑家》(刊载于1993年6月2日《新闻出版报》)一文中提出,“培养、造就千千万万优秀的编辑家,是出版界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成为编辑家代替成为杂家要求于编辑,是基于今天已从编辑无学进入了编辑有学时代,编辑如果仅仅是个杂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这是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将编辑家作为与杂家相对立的概  相似文献   

11.
也说编辑     
李平 《编辑之友》2010,(3):9-10
编辑者,似不应以性别论。这一行,我以为,对基本素质的要求,应该男女同一。做编辑的,或男或女,孰优孰劣,真不好说。一个好编辑,特别是文学编辑,皆应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艺术敏感力以及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作风。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的编辑史研究涉及史前时期与甲骨时代编辑活动及实践研究、历史上的编辑家研究和编辑作品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吴平 《出版科学》2012,20(6):22-24
论述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包含历史上围绕一些有影响的作品、编辑家、编辑方法、出版制度以及书籍文化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的编辑家、编辑群体、编辑学派之间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编辑思想对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知识和信息的社会,期刊则是知识和信息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而在这种传播渠道处于选择把关位置的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编辑。在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期刊编辑只有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尽到社会责任,完成好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一、博览、多问、勤思是编辑应刻苦练就的基本功博览,即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来进行知识的储备,这是初当编辑者进入角色的前提。编辑  相似文献   

15.
编辑角色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的编辑学研究中,通常是偏重于编辑过程的研究,而编辑工作的主体——编辑角色,比较而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由于没有系统总结作为社会生活中重要角色的编辑者的普遍的行为特征和社会价值,致使目前的编辑学研究流于表层的个体编辑者的经验总结,从而使编辑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步入误区。不可否认,总结编辑过程中积累的编辑经验,对于编辑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然而,不去研究编辑角色的特质和功能,要想建立编辑学的学科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对编辑角色及其社会功能作了一点探讨,试图为有志于建立编辑学学科体系的广大编辑工作者提供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16.
编辑的创造性在于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部作品,在它完成之后与读者正式见面之前,要送到出版社或期刊社与"普通读者"之代表的编辑者进行第一次见面--作品原有的美,要被编辑者所接受、评判、消化.然后,编辑回过头来,再对作品有欠缺的、不完美的、可以继续挖掘的地方予以弥补、修正、充实,使之尽可能地达到完善、完美.这个过程便意味着正是通过编辑这一环节,作者实现了其作品由主观到客观、由心灵到现实的哲学飞跃.同时也说明: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完型,要使它从潜在美转化为现实美的意义上最终完型、定型,必须经由编辑之手进行加工整理.而所谓的加工整理,其实就是对作品进行编辑意义上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7.
在近十年来的编辑学研究中,许多有关编辑概念、编辑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有关编辑史的论著,都提到孔子是编辑家这一论断,还有一些专题论文认为孔子是中国最早的编辑家,中国编辑的祖师爷;孔子作为编辑家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本人在著作方面的贡献。也有一些论著提出,把编纂与编辑混为一谈,断定孔子为编辑家,是缺乏说服力的,按照古代精神生产方式的特点来分析问题,即使孔子参与了古代文献的整理,也只能说孔子作为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参与了某些古代的著作活动,与作为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编辑活动无关。这就形成了在孔子是否编辑家这个问题上出现的肯定论与否定论的分歧。鉴于分歧的实质并不是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是有关编辑学学科建设中一些基本理论的争议,特将双方的观点作一简要的综述,以期引起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8.
编辑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仅就古代编辑史的一些片断,谈谈对我们现代编辑工作的启示。第一个编辑及其编辑理论编辑,做为一种职称来说,是近代才有的。它概指以他人著作做为自己的工作对象的一部分专职人员。但做为一种职业来说,则古已有之。可否这样说,自从有书开始,就有编辑。不过,古代多是著作家兼编辑家,或编辑家兼著作家,编著往往不能截然  相似文献   

19.
文史类图书历来是图书编辑的重要内容,相较于科学技术类和文学文艺类,文史类图书编辑在精确度和编辑者个人素质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编辑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积累,同时能够在编辑的过程中准确地发现问题.本文将根据文史类图书编辑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分析在加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中宣部出版局编撰过《编辑家列传》,共出过三本,收在《编辑与出版丛书》中,这三本《编辑家列传》收有编辑家404人,都是现代著名的与工作突出的人物。过去编辑工作不为人们注目,编辑除非本人是作家,不然称不上社会名流。近些年来领导上与舆论界大加宣扬,编辑开始排上名次,而且也列有高级职称,出版界有点慰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