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意义] 为探索图书的老化速度与引文特征,更客观地评价图书的学术价值和利用规律。[方法/过程] 对汤森路透WoS平台中图书引文索引(Book Citation Index)中2012-2014年间的图书情报学学科图书的引文数据进行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的计量,并与WoS中该学科的期刊引文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做分析比较。[结果/结论] 对比结果显示,该学科图书引用半衰期大于期刊引用半衰期,图书被引半衰期要小于期刊被引半衰期,并从图书的引文和被引规律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牛晓锋 《出版广角》2018,(12):52-54
文章以2016JCR中SSCI收录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学科期刊为来源数据,采用Spearman分析2年影响因子百分位、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响因子百分位与WoS数据库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与h指数及累积h指数、与Scopus数据指标的相关度的不同.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与WoS数据库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5年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论文影响分值、引用半衰期、特征因子和标准特征因子的相关度高于2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和他引影响因子百分位;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与相同引证时间窗口h指数、累积h指数全部表现为最强相关性,与Scopus数据库计量指标CiteScore、SNIP和SJR均表现显著相关性.5年影响因子百分位对期刊的评价效力更高,更适用于期刊的学术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以及Scopus为文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针对2004年至今的以Google Scholar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从文献量及年代分布、文献类型及语种、作者、期刊、文献被引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Google Scholar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利用期刊零被引率对国内图书情报学期刊的零被引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并探究论文零被引的一些原因。[方法/过程] 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期刊零被引的计算方法,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数据计算国内14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的零被引率。[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14种期刊的零被引率整体较低,反映出这些期刊上的论文大部分被研究人员所引用;②根据13种期刊零被引率分布状况,可以将其分为"锯齿型"、"W型"、"下滑型"3种类型。③论文零被引的主要原因是选题太偏和有些研究主题不属于图书情报学领域。虽然研究了国内部分图书情报学期刊零被引情况,但研究方法和一些研究结论对于其他学科期刊的零被引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同时对期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F1000数据库中生物信息学和免疫学近2 000篇文献为样本,多角度探讨WoS与Scopus数据库的优劣,其中包括两个数据库中被引频次的相关性、与F1000因子的相关性、主要评价指标数值及排序的相关性、历年被引累积量与被引总量相关性、多维空间感知图下的指标间相关性。结论指出:虽然各项指标源于WoS与Scopus不同的数据库,但是就被引频次及与F1000因子关系而言,两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库的主要评价指标,无论是数值抑或是排序,均体现出高度相关。上述结果可为科研评价中两个数据库的替代性和选择性提供借鉴,同时为定位在开源Scopus系统的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历史影响因子:一个新的学术期刊存量评价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期刊评价指标是期刊某个视角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有必要必须不断深化和发展;提出一个新的期刊存量指标--历史影响因子,就是期刊总被引频次除以载文量再除以办刊年限。[方法/过程]以科技管理类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采用相关系数、聚类分析、岭回归进行了实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历史影响因子兼有影响因子和h指数的优点,克服了传统期刊评价指标存量指标过少、不考虑期刊办刊时间、不考虑期刊载文数量等局限,是一个较好的期刊评价指标。历史影响因子没有考虑期刊自引问题,而且不同的引文数据库对历史影响因子的影响也比较大,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需要排除自引或选择其他引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期刊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对于优化期刊质量、促进科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从传统指标、影响因子系列评价指标、H指数以及衍生指标、类PageRank及其衍生指标、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社交媒体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跨学科期刊评价方法出发,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特征及其不足之处。[结果/结论]现有评价指标融合度较差,较少考虑引文偏态与自引问题,且新兴的基于社交媒体的评价方法可行性有待商榷。未来应重视深度融合评价指标,引文偏态改进方法多样化,社交媒体期刊评价方法规范化以及跨领域期刊评价方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研究基于开放式引文数据库提出的新型期刊评价指标Jfactor以及其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分析Jfactor的特点,并对我国期刊评价提出启示。[方法/过程] 结合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高能物理领域期刊的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包括Jfactor与impact factor、5-year impact factor、eigenfactor score,同时将指标之间作比较研究。[结果/结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Jfactor与impact factor相关性最强,其次是5-year impact factor,与eigenfactor score的相关性相对最弱。相对于impact factor,Jfactor的计算数据更加透明,而且充分考虑了开放数据对论文引用的影响,对我国期刊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夏旭 《图书馆论坛》2004,24(6):90-95
以《复印报刊资料》(下称资料)研究论文定量分析和2000—2003年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全文转载排名为基础,通过比较其综合排名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的差异和CNKI、《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基金论文和被引频次验证排名合理性,结果表明《资料》期刊排名有一定的合理性,基金论文和被引频次是衡量期刊排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针对P指数不能反映评价对象引文分布的P缺陷,在P指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引文分布的指数计算方法。[方法/过程]引入发文-引文分布曲线和学术矩阵表征期刊的引文分布,利用期刊评价的非参数统计方法,通过将引文数据进行分区划分,基于P核和P尾内有引用的论文,采用期刊的平均引文率代表零引用论文的影响,重新定义P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Pnew指数。为避免学科差异对期刊评价的影响,以仅属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电子电气工程类目下有5年影响因子的53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期刊的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P指数、Pnew指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以验证Pnew指数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Pnew指数与H指数、P指数等多个关键指标的相关性较好。与P指数相比,Pnew指数既延续了其高灵敏度与高区分度的特点,又对P指数相差无几但引用分布大不相同的期刊有更好的显示度和辨识度,而且能够矫正引文分布对P指数评价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探讨开放同行评议(OPR)对期刊论文的引文及社会关注度的影响。[方法/过程] 采用描述性统计及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OPR与非OPR期刊在期刊年龄、SCI年龄、国别、出版周期、开放存取、评审透明度级别、论文引文及社会关注度指标上的差异,探索期刊一般特征对OPR期刊论文引文及社会关注度指标的影响,检验OPR期刊论文引文与社会关注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结论] OPR期刊论文有显著的引文与社会关注度优势。国别对引文指标有显著影响,出版周期对引文及社会关注度均有显著影响。OPR期刊论文的引文指标与社会关注度指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SCIE、Scopus与SciFinder的收录范围、检索结果与引证关系。方法:对3个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引证分析功能,以及从关键词、机构与期刊名称3个字段进行实例检索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CIE入选期刊最严格,Scopus收录期刊最多,SciFinder文献类型最全面。结论:SciFinder作为专业检索数据库,检索课题更全面,对检索结果的处理功能更强大。SCIE和Scopus更侧重期刊评价和引文分析,方便特定课题的溯源与追踪,也是写作和投稿很好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期刊耦合分析是从期刊吸收知识的共性进行期刊研究的方法,由于来源知识的分散性使得期刊耦合分析的应用效果较差。为改善其应用效果,提出一种融入引文内容信息的期刊耦合分析法。[方法/过程]该方法通过提取代表期刊引文内容的特征词,并通过融合函数将其融入传统的期刊耦合分析中。以图书情报学17种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了融入引文内容信息前、后的期刊网络,对两种期刊网络进行多维尺度分布对比、块模型划分对比、核心-边缘结构对比。[结果/结论]结果发现,融入引文内容信息后期刊耦合分析的网络特征有了明显改善,其期刊分析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从知识交流效率视角构建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为探索期刊影响力的多维指标评价及优化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DEA模型测算图书情报类期刊的知识交流效率,基于期刊效率的差异性与DEA方法的原理识别出期刊间的认可关系,构建认可网络并求解各节点的α中心度以表示期刊的影响力,运用期刊指标的相对强度值及其分类结果揭示期刊影响力的成因,并测算期刊知识交流的知识来源冗余率和传播及引证不足率。[结果/结论] 图书情报类期刊整体知识交流效率较高,但存在着差异性;期刊依据影响力的大小,分别位于期刊认可网络的中央、核心和边缘位置,受其他期刊的认可总数与认可程度依次递减;期刊分为学术热点、知识扩散、网络传播、国内影响、国际影响和改进型6种类型,国际影响力型的期刊较少;改进型期刊需要减少期刊知识来源冗余率和传播及引证不足率以提升期刊效率;提出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学科交叉融合使得学科间知识交流日益频繁,从个体引文网络和整体引文网络入手,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知识流动进行量化分析,对“新文科”背景下该领域学科的守正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2016-2020年23个学科450本期刊的论文引用关系为数据源,基于个体引文网络,从23个学科自身出发,根据学科互引关系确定模糊规则,利用Matlab进行模糊推理,确定学科知识固化程度;基于整体引文网络,运用“累积”的思想,计算学科知识累积流动率和累积影响力,根据知识流动情况划分学科类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从个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语言学、体育学、法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较高,统计学综合知识固化程度最低;从整体引文网络视角分析,将该领域23个学科根据知识流动划分为3种类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累积影响力最大。研究发现“累积”思想对学科的评价效力优于直接引文分析,能够挖掘“隐藏”的学科知识流动潜在信息,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social media (SM) impact of 273 South Afric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ccredited journals, which are recognised by the 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outh Africa for purposes of financial support. We used multiple sources to extract data for the study, namely, Altmetric.com, Google Scholar (GS), Scopus (through SCImago) and the Thomson Reuters (TR)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Data was analysed to determine South African journals’ presence in and impact on SM as well as to contrast SM visibility and impact with the citation impact in GS, JCR and Scopus.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impact of the journals on SM and other sourc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2923 articles published in 122 of the 273 South African (SA) journals have received at least one mention in SM; the most commonly used SM platforms were Twitter and Facebook; the journals indexed in the TR’s citation indexes and Scopus performed much better, in terms of their average altmetrics, than non-TR and non-Scopus indexed journals; and there were weak to moderate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altmetrics and citation-based measures, thereby implying different kinds of journal impacts on SM when compared to the scholarly impact reflected in citation databases. In conclusion, South African journals’ impact on SM, just as is the case with countries with similar economies, is minimal but has shown signs of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