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凌燕 《采.写.编》2021,(12):126-127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用户迅速增加,数字阅读方式成为主流.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以及传统期刊受到人们的冷落,众多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对传统期刊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期刊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期刊需要在管理、内容、表现形式、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趋势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手机等为载体的新媒体应运而生,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即时、快捷获得新闻,并参与互动。面对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传统新闻类期刊如何突破其客观局限性,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在一个更加自由、开放、透明的环境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值得新闻类期刊工作者深思。基于此,本文着重阐述为了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闻类期刊应做出的改变,以及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类期刊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介绍了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迫切性,根据期刊特点总结了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路径,且在融合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瑾媛  俞敏  袁睿 《编辑学报》2017,29(3):214-217
互联网浪潮冲击下,面临着响应更快、内容更丰富、传播更便捷的新媒体科普内容的不断挑战,传统科普期刊均在寻求转型.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中的科学普及形势,讨论传统科普期刊如何借新媒体手段拓展新受众,并利用及时反馈实现精准科普的融合发展方法.介绍《航空知识》近年来积极利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创造新内容等探索创新发展的经验,供处于融合发展路上的科普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5.
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未来我国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向,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期刊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也为其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文针对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几点具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期刊的数字出版被业内专家和广大学者所关注,对于其的研究应运而生.与之相对应的传统期刊面临着改变自身适应新的产业形势的挑战.虽然传统期刊有着无法被取代的自身优势,即在内容的可信度、权威性、原创性等方面的优势,但无法避免承载着海量信息的新媒体,在时效性与信息量上对传统期刊造成冲击.传统期刊的数字出版业务是期刊在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势在必行的举措.笔者以浙江省期刊为例,深入分析近五年浙江省期刊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现状,以此探索数字出版在传统期刊领域主要的影响因素、所遇到的困境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包括期刊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巨大冲击。传统的期刊编辑理念已不足以应对日益发展的、变化的新形势,迫切要求期刊在编辑理念、内容传承、形式表现上进行创新,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期刊的劣势,从而赢得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期刊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业面临巨大挑战.少年儿童关乎祖国未来的发展,而少儿期刊肩负着陪伴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大使命,如何在新时期寻找少儿期刊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已经成为出版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文章从内容创新、营销布局和新媒体传播等多个角度探索少儿期刊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以期为业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占领了传媒领域的高地,对我国的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并很快地夺走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以传统期刊为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欧美等国的传统期刊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而新媒体对于我国传统期刊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新媒体的发展过程来研究其对于传统期刊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传播媒体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也随之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并对传统期刊形成强烈冲击。传统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等相关信息的载体,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期刊如何凭借其自身优势特点,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整合各类资源,突破其发展瓶颈和客观局限性,是每个编辑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传统期刊与新的传播媒体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加以对比分析,最后阐述了在当今新旧媒体相互碰撞的环境下,传统期刊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杨静 《采.写.编》2021,(7):135-136
在少儿科普期刊发展进程中,期刊编辑作为影响少儿科普期刊发展的直接因素,能以期刊编辑综合能力,助力少儿科普期刊向更好的态势发展.新媒体时期为少儿科普期刊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少儿科普期刊编辑现有的期刊编辑能力形成冲击,需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具有新媒体期刊编辑能力、思维,推助少儿科普期刊向新媒体方向发展.对此,立足于新媒体时期对少儿科普期刊带来的机遇,分析新媒体时期少儿科普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提出新媒体时期少儿科普期刊编辑跨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概述传统期刊及其版本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期刊和新媒体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新媒体背景下期刊业及其期刊版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期刊实施新媒体战略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崔庚 《传媒》2018,(6):30-32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期刊正日益丧失其原有的优势.以短、平、快为特征的新媒体呈现出不可阻挡的发展态势,许多重大新闻,新媒体可以与事件同步传播给读者,而传统期刊无法与新媒体比拼速度,只能另辟出路,深度报道就是许多传统期刊的安身立命之本.但纵观期刊市场,深度报道多是调查性或解释性报道,一般以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呈现出严重的模式化和同质化倾向.在媒体竞争时代,赢得竞争的方法在于满足需求,更在于创造需求.读者关注的深度报道领域正在不断扩张,并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如何用新的表达方式去满足读者对深度报道的新需求成为新时代期刊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融合国家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数字出版"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推动引导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大步伐迈进,成效突出.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学术期刊传播路径的变革.基于河北省高校期刊新媒体发展的调查情况,文章从内容生产和传播发行两方面总结河北省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差异化选择、合作化运营、"线上+线下"服务和协同创新人才的融合模式,以期突破河北省内学术期刊传播的困局,为高校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强  田旭  郑小光  张彤  恽海艳  李楠 《编辑学报》2017,29(6):571-573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学术期刊产生了直接冲击.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其在挑战中走出传统的局限,延伸了发展空间.以《机械工程学报》实践探索为例,将期刊高品质内容和优秀的审稿专家、作者群作为期刊竞争力的核心,借助新媒体手段,增加学术期刊内容展现形式及传播渠道,并有效增强互动交流,进而为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中文气象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结合行业特点及新媒体优势,提出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科技期刊传播模式,以促进该学科期刊更好适应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气象期刊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期刊的装帧设计是打造期刊文化软实力、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媒体走向深度融合的当下,探索传统期刊及其新媒体多元形态的视觉表征与审美范式,拓展设计美学在期刊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期刊发展不断寻求新的设计美学视角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最美期刊"获奖期刊为例,从生态发展观中的和谐美、品牌的多维之美、跨媒体多元平台的形式美、期刊思想内涵的意境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之美五个维度构建期刊设计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融合发展观中的期刊设计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关注国家政策与国际时事、新闻出版、生态发展等领域,融合前沿信息技术与新兴媒介,创新期刊内容的新媒体表现形态与跨媒体的多元审美.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出版广角》2021,(17):51-54
文章分析了文摘期刊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总结了《读者》杂志加快创新融合、促进期刊转型升级的措施,指出强化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传统期刊内容生产的双轮驱动,是文摘期刊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文摘期刊要构建融媒体盈利模式,加快融合出版步伐,创新发展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内容为根本,构建多元开放的出版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竞技中,以优质的内容和完美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塑造强势品牌;将纸质期刊与新媒体相结合,拓宽纸质期刊的传播宽度;突破媒体边界,尝试多媒体、多元化、立体化经营,架构完整的传媒产业链,是传统纸质期刊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20.
当前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化.在期刊编辑工作中广泛运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传媒形式,这样的传媒方式与传统的期刊传媒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更加便捷.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不仅要对一些优秀的传统编辑思路进行传承,更要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本文分析了新媒体与传统期刊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