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未来我国媒体发展的总体趋向,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期刊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平台,也为其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文针对传统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行几点具体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霞 《出版广角》2021,(17):51-54
文章分析了文摘期刊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总结了《读者》杂志加快创新融合、促进期刊转型升级的措施,指出强化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传统期刊内容生产的双轮驱动,是文摘期刊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文摘期刊要构建融媒体盈利模式,加快融合出版步伐,创新发展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内容为根本,构建多元开放的出版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媒介融合的理论和我国媒介融合的技术、政策、受众和产业化背景以及3G的发展使我国媒介融合加速,分析了现阶段新媒体与传统期刊业激烈竞争态势和我国期刊业媒介融合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期刊业媒介融合要构建立体期刊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注重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和期刊多元化经营,不断拓展期刊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强  田旭  郑小光  张彤  恽海艳  李楠 《编辑学报》2017,29(6):571-573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学术期刊产生了直接冲击.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使其在挑战中走出传统的局限,延伸了发展空间.以《机械工程学报》实践探索为例,将期刊高品质内容和优秀的审稿专家、作者群作为期刊竞争力的核心,借助新媒体手段,增加学术期刊内容展现形式及传播渠道,并有效增强互动交流,进而为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服务.  相似文献   

5.
孟耀的《新媒体与数字出版》一书,立足于不同的视角,重点结合媒介融合和期刊数字化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出版数字化,有独到之处.此外,本书对新媒体、媒介融合的研究,重在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力图为新媒体背景下报刊的数字化发展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中文气象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结合行业特点及新媒体优势,提出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科技期刊传播模式,以促进该学科期刊更好适应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气象期刊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武瑾媛  俞敏  袁睿 《编辑学报》2017,29(3):214-217
互联网浪潮冲击下,面临着响应更快、内容更丰富、传播更便捷的新媒体科普内容的不断挑战,传统科普期刊均在寻求转型.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中的科学普及形势,讨论传统科普期刊如何借新媒体手段拓展新受众,并利用及时反馈实现精准科普的融合发展方法.介绍《航空知识》近年来积极利用新技术、拓展新渠道、创造新内容等探索创新发展的经验,供处于融合发展路上的科普期刊借鉴.  相似文献   

8.
期刊的装帧设计是打造期刊文化软实力、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媒体走向深度融合的当下,探索传统期刊及其新媒体多元形态的视觉表征与审美范式,拓展设计美学在期刊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期刊发展不断寻求新的设计美学视角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国最美期刊"获奖期刊为例,从生态发展观中的和谐美、品牌的多维之美、跨媒体多元平台的形式美、期刊思想内涵的意境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之美五个维度构建期刊设计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融合发展观中的期刊设计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关注国家政策与国际时事、新闻出版、生态发展等领域,融合前沿信息技术与新兴媒介,创新期刊内容的新媒体表现形态与跨媒体的多元审美.  相似文献   

9.
王瑛 《出版广角》2022,(1):77-80
文摘类期刊是期刊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其优质内容的筛选价值、文摘成果的引领作用和文章集群的品牌效果,在传统媒体时代获得了极大关注,出现了面向不同受众群体的综合性文摘期刊.新媒体颠覆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加剧了传统期刊的生存困境.媒体融合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文摘类期刊应聚焦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不同特点,把媒体融合理念贯穿于刊物定位、内容生产、营销策略和人才管理多个环节,让文摘类期刊的优势再度彰显,成为传统期刊转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辛学福 《青年记者》2017,(14):41-42
时下,新媒体飞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广泛地深入到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日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自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诸多期刊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媒体的“怀抱”.新旧媒体的融合总是需要一个试验、探索和磨合的“初级阶段”,作为期刊人,在这一阶段如何有所作为,以渡过艰难时期呢?笔者以为,在这一“非常时期”,如何以“微观作为”求得“宏观效应”,应当是眼下期刊人探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期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迫在眉睫.新媒体平台是期刊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用、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阵地之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是发展必由之路,一流的科技期刊必须要有一流的新媒体平台作辅助.本文以中国化学会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的新媒体平台运营经验为例,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新媒体平台传播体系的构建与运行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人们引领到了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且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都让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然而,尽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诸多优势,但是,随之而来也会产生缺乏深度、信息过剩、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传统财经期刊应当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自身的思想深度巧妙嫁接、相互融合,迸发出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期刊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  高森  任延刚 《编辑学报》2017,29(2):184-186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医学期刊也面临同样的媒体融合问题.如何完成医学期刊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融合,促进期刊发展,使之“1 +1 >2”,是每个医学期刊编辑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介绍地处沈阳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发挥地方医学媒体特色,结合国家健康宣教的新理念,践行办刊宗旨,通过临床医学推广和健康宣教服务等活动,增强品牌特色,实现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纸媒期刊所能提供的基本服务已无法满足各类用户对信息的深层次需求和差异化要求.科技期刊如要在这一时代立足,应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将传统期刊和新媒体各自优势相结合,为读者和作者提供精准服务,并通过互动实现多方共赢.文章介绍《药学进展》编辑部在微信群和微信订阅号运营中的实践经验,旨在为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平台服务读者和作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为全球数字化技术和期刊传媒领域最领先的国家,出版商面对传统报刊发行与广告受挫的现实,积极应对.在期刊内容上进行整合,通过媒体融合与新媒体联手;在期刊经营上,探索新环境下的发行与广告模式;针对终端载体,多管齐下,其经营策略和措施值得我国出版行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学生期刊要积极吸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寻找传统期刊的发展之路。在学生期刊封面创新方面,应坚持用户体验为核心原则、简洁交互为主要途径、界面适应为美学标准等,更加注重图像表达,提升艺术表现力、打破传统期刊固有格式,促进设计多元性、重视图文互动,提高内容转化率。在学生期刊内容设计方面,要积极融合新媒体编辑思路,创新期刊杂志传播形态,注重读者互动与服务。  相似文献   

17.
俸云 《出版广角》2013,(15):42-43
面对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传统期刊应积极转型,主动吸取新媒体合理的因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进一步确立自身的内容优势,并依托内容优势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及新媒体技术,建设多元化发行渠道。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蓬勃发展,各种传播技术和渠道应运而生,因此,传统期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期刊要想在激烈的网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在不断提高期刊质量的基本前提下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创建期刊的品牌,提升期刊在行业的影响力,最终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即精心打造期刊的数字传播平台,树立期刊品牌的网络形象;多元化传播,跨媒体融合营销,扩大期刊品牌的传播路径;加强专刊和品牌栏目的策划,彰显期刊品牌的个性特色;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国际化合作,提升期刊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掌握"全媒体"综合技能,构建期刊品牌的关键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强 《编辑学刊》2021,(2):64-68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同时也存在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在期刊内容生产的过程中,要分析传统学术期刊的价值与优势,找到适合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配合相应的内容,寻找包括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出版、线下专业业务培训、专业平台的打造等期刊发展的新途径.与此同时,新时期期刊的发展,还要求期刊的编辑和从业人员要转变传统的期刊经营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跟上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