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意义]推动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迈向数字转型,是档案学专业进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和实现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方法 /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政策分析法解析一级学科更名对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研究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数字转型的时代需求与机遇、现实基础和条件、实践策略与路径。[结果 /结论 ]档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在开展全域性数字化改革转型的数字时代,一级学科更名对于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言机遇大于挑战,亟需通过明确学科建设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建设体系、加强教材资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等举措实现对档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2.
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宏观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数字时代的含义及其特征、数字时代档案工作内涵新变化、数字时代档案工作实践新内容、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理论新探讨和数字时代档案工作者的新职责等方面梳理和总结了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现状。旨在为我国即将编制十二五规划之时减少雾里看花的迷茫,更好的理清下一步思路,为科学地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对金融产业发展提出更多要求,金融产业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数字金融档案建设,因此有必要明确大数据时代数字金融档案建设与管理现状,并以问题为依据构建数字金融档案管理系统,强化数字档案服务功能,构建金融档案安全存储系统,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运用,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时代数字金融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更好地服务金融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府体制运行形成的数字档案是政府部门履责的重要凭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政府需主动完善数字档案的提供方式,建设数字档案共享平台,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福建省印发的《福建省数字档案共享管理办法》,阐述了数字时代档案信息共享的新理念与新路径,深化了数字福建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发展机遇、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价值和意义、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陕西档案     
《陕西档案》2014,(2):19-21
数字化让民国档案更具生命力 加速推进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完成民国档案的“数字转型”“数字升级”“数字换代”,实现民国档案事业适应时代的、跨越式的“数字崛起”,才能满足数字信息时代国家与社会对民国档案利用和档案原件安全保管的需求,全力助推档案安全性与利用率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7.
尹鑫  杨文  张斌 《档案学通讯》2022,(2):97-104
把握好参与新文科建设的机遇,有助于推进我国档案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档案学科需要立足新文科建设的理念与要求,适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和教育方式的新变化,加强档案学科的思政和人文建设,优化档案学科发展的理论框架,促进档案学科适应和融入数字社会,培养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档案学科人才,推动档案学科建设跨界融合。  相似文献   

8.
后真相时代严重消解了公众对官方制度和传统信息源的认可度,数字档案信息作为最典型的权威信息源首当其冲。本文首先从后真相时代数字档案信息信任困境的表现出发,从认知与情感、理念与制度以及载体与技术等三个层面剖析了数字档案信任危机产生的根源,接着构建了数字档案信息信任链的结构模式,阐释了数字档案信息信任链的概念内涵、运行机制与功能价值,最后从伦理信任、制度信任和技术信任三个维度给出数字档案信息信任链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倪代川 《档案学研究》2020,34(6):119-127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纵深推进与现代信息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开放不仅成为数字时代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主旋律,而且是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基本发展态势。文章在分析数字档案资源开放环境与开放价值基础上,从数字档案资源的开放协作、开放共建、开放共享、开放共治与开放创新五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化发展态势,为新时期国家数字档案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思考,推动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的开放利用,满足信息社会用户数字档案资源多元化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6日,由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市档案学会和北京数字科普协会承办的"数字时代档案资源的视觉传播"学术论坛在北京科技活动中心举行。论坛旨在围绕数字时代档案资源的视觉传播途径、手段等进行学术交流,挖掘档案资源视觉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更好地使档案资源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资源共享。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档案资源视觉传播、数字视觉信息管理……,这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数字转型背景下,构建一套国家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相关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档案多元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借鉴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相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构建了一套国家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档案著录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探索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与社会记忆在数字环境下的深度融合。研究首先依据功能对档案著录工具进行分类概述,接着以不同类别档案著录工具的功能性为指导框架对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可用性进行分析,最后以三个数字记忆项目为实例列举了档案著录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议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我国档案工作的主题,也是今后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顺应社会潮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本文阐述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具体分析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现状,提出了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有利于优化档案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途径、方式和方法,从而增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更好满足国家档案事业在数字时代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方法/过程]分析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新变化及其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从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和过程方式层面,探讨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及优化。[结果/结论]提出基于数字时代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包括更新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向、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数字时代“,参与”已成为档案实践领域的重要特征和档案理论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本文在提出参与式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各类参与式实践进行识别、归类和特征描述,并将其分为“内部授权个体参与”模式、“内部授权组织参与”模式和“服务用户参与”三类模式。本文所阐述的全面系统的参与式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模式既为档案实践提供了多种创新路径,又为档案学术研究提供了若干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档案用户作为网络社会推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动力源,其信息安全面临危机。本文从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系统的相关内容出发,阐述了网络环境下档案用户信息安全研究对档案工作、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环节阐明了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的必要性;分析了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与模型;最后,从法制维度、技术维度、管理维度和意识维度等方面提出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系统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7.
蒋冠 《档案学研究》2020,34(3):46-50
数字档案资源服务是伴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了解和掌握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具体质量要求,对于科学有效地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在确定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质量的核心维度,即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服务内容的相关性与有用性、服务方式的易用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参与式社交媒体信息档案化管理的研究旨在在数字与社会转型背景下对档案社会化进行理论探索与提炼。本文以案例研究与理论构建法对现有社交媒体信息档案化管理实践从不同的社会化拓展广度和深度予以梳理和分析,剖析档案社会化在对象、主体、方式、场景、结果维度下的具体内涵及其形态。提出对档案社会化的理解与应用应当:推进档案化融合态势以把握档案社会化本质、夯实数字化构建基础,以巩固档案社会化设施、加强资源化建设导向,以延展档案社会化维度、立足档案世界发展,以持续档案社会化认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国内档案数字资源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逐渐形成了海量的档案数字资源。传统的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档案数据的存储、管理等功能,但并不支持海量档案数据的挖掘分析,无法充分利用档案数据隐含的价值提升档案管理和公众服务水平。语义网技术的发展为档案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应用研究方向。本文将针对档案数据的特点,深入分析语义网技术在档案数据挖掘分析中的作用,最后探讨将来档案管理系统可能的建设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将语义网技术引入数字档案馆建设,将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高效管理工具,也将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