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小众图书兼具个性、趣味性与专业性,更贴合现代读者多样的阅读需求,是出版物市场中的"潜力股".通过用户的力量促成产品开发的众筹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筹资方式.本文将众筹模式作为小众图书出版的契机,从平台打造、内容挖掘、宣传营销三个方面提出小众图书出版的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  &# 《出版与印刷》2015,(2):2-3
近几年,小众图书出版日益受到很多出版社的青睐。著名出版理论家陈昕在其《中国出版产业论稿》中提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将形成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分众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将日益增大,并逐步超过一般大众市场。小众图书出版现已成为我国出版业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所认可。但单一的出版模式并不能形成规模,更不用谈长久的发展。小众图书的出版要想走出一片新天地,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的图书出版市场上,艺术类图书越来越少见,除紫禁城出版社等专业艺术类出版社外,多数出版社不愿意涉及这片领域。对于以盈利和生存为首要出发点的民营出版公司来说,由于艺术类图书制作成本高、读者小众化等"劣势",他们更不愿意着手发展此类业务。蜜蜂出版一直以出版文化、艺术类图书见长,其"世界艺术经典"、"文化·阅读"、"美学·哲学"等书系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不同于一般书商包装畅销书的方法,对于这种大众艺术类书,我们有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在世界影坛崛起——谜题电影.导演把电影制作成"谜面",整部电影成为一个放大的"谜语",观众观影即"猜谜",需重复观看,多次回顾、思考,才能揭晓"谜底".这类"智力游戏电影"题材广泛,情节扣人心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深得影迷喜爱.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是指有一定目标读者、学术性较强的一类图书.该类图书的市场份额比大众图书小,却有着读者相对固定、稳定性强的特点,一旦积累了目标读者,形成了稳定的营销"朋友圈",即能形成长线的营销效果,这个营销"朋友圈"需要由编辑来主导建立.本文将以"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丛书的营销方案为例,重点阐释扩大专业图书"朋友圈"的几个有效措施,以及最终转化为专业图书的实际销售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众化品牌:期刊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军 《编辑之友》2005,(6):50-51
小众期刊是伴随着期刊走向市场和期刊市场的逐渐成熟而出现的一种出版文化现象.现在还很难给小众期刊(或日小众化、分众化、专门化期刊)下一个逻辑上的准确定义.它是相对于大众期刊而言的,是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如果把面向市场的期刊作为出版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来看待,就有一个市场营销观念和市场营销战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4年前为筹备电影频道,我们曾采访一些观众,问:"喜不喜欢看电影?"百分之百的观众回答:"喜欢!"问:"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百分之九十的观众回答:"什么电影都喜欢。"4年后的今天,再采访这些观众,他们的回答着实让人吃惊。问:"喜不喜欢看电影?"百分之百的观众回答:"要看是什么样的电影,有些喜欢,有些不喜欢。"问:"喜欢什么样的电影?"有的说"喜欢名著改编的电影";有的说一喜欢希区柯克导演的推理侦破片。"有的说"喜欢潘虹主演的悲情电影。"也有人说"喜欢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回答五花八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是观…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时代,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上,出现了"品牌"的概念.所谓"品牌"也就是"牌子",它是商品的"脸谱".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出版品牌是指出版者的名称(即社名),标志(如社徽)和出版物的名称及标志,或其组合.一般来说,相对于出版业,有单品种图书品牌、系列图书品牌、作者品牌、出版社品牌等等,这几者之间互动经营构成了出版企业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前,出版企业普遍存在发行量越大图书库存就越高的"怪圈",这个"怪圈"也是出版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顽症。本文就图书高库存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完善出版企业对库存图书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走出图书高库存的"怪圈"。  相似文献   

10.
出版大众图书,既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可以丰富出版社的产品,拓展出版社的市场.大众图书出版既要重视选题策划,又要重视市场营销.2012年,人教社成立了大众图书编辑室,正式进入大众出版领域,一年来出版了《倪萍画日子》等大众图书,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年末《三体3:死神永生》的出版已然成为中国科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无论《科幻世界》发行量有多高(巅峰期曾达到40万份),科幻依然是一个小众化的通俗文学类型,它也依然徘徊在受众有限的"杂志时代"。而进入"后三体时代",似乎"科幻"一下子进入了大众视野,整个科幻呈现出一种多元产业化发展的态势。先是图书出版业的迅速跟进——自2011年起,"科幻"成为出版界的热词,最多时每年有近200种科幻新书出版。随后是影视、动漫、游戏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地方科技社的策划编辑,在承担版权经理人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一整套策划、出版、宣传工作。如何将中小型出版社推入市场,在版权贸易中获得自身发展,我在经历困难的同时,也得到很多启示和收获。1.选择更符合自身条件的图书,关注细分市场版权引进如何通过版权贸易,帮助中小型出版社增加影响力和打造图书品牌,是版权经理人需要思考的。我认为版权经理人在关注大众出版的同时,更应该了解细分市场,也就是小众出版的发展。小众图书虽然发行量有限,但读者人群黏度高,更容易打造品牌,让市场产生辐射效应。在前期的市场调查,了解读者群需求后,着重对某一专业图书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刘滢 《出版参考》2015,(2):32-33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成规模出版的“大众音乐图书”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中国的大众音乐图书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就有了,而笔者在文中谈到的大众音乐图书的概念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规模化出版的“大众音乐图书”). 经济的开放必然伴随着文化领域的开放.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民被压抑太久的文化艺术渴求如洪水般全面爆发,中外文学、历史等各领域著作的爆炸式销量自不必说,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为代表的大众音乐出版创造了单品种累计销售数百万册的传奇.如该社出版的《外国名歌200首》《中华卡拉OK大家唱》等几种大众歌本图书累计销售达400余万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这是历史环境所造就的不可复制的奇迹.可以说,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是大众音乐出版迅速壮大发展的一段光辉岁月.  相似文献   

15.
袁隽 《编辑学刊》2021,(6):112-115
小众图书作为一种重要的图书门类,受到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的重视.文章从小众图书的概念、特征入手,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传承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和能够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探析小众图书出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图书出版由大众出版向小众出版转型渐成趋势,但基于商家效益最大化、出版考量机制、出版配套成本等因素考虑,完全意义上的小众图书出版尚不尽现实,应侧重挖掘开发具有大众潜质的小众图书,寻求产品的“小市场大份额”。同时在进行图书出版开发时,应结合选题价值判断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换位思考主观分析,以增加选题论证的可信度及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把控,减少图书出版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7.
杨昀 《出版参考》2012,(22):12-13
编辑素养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老",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编辑环境下,却是一个有着现实意义的"新"问题。同时,编辑素养也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涉及文化底蕴、学识等等。在这里我想仅从少儿图书出版的特性上,结合目前少儿出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成为一个好的少儿图书编辑需要具备的素养。一、少儿图书出版的特性1.少儿图书具有特定的读者对象少儿读物的特定读者对象——广大少年儿童,决定了它的思想内容在一定意义上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图书出版业来说,编校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中国人历来就有尊崇文化和书籍的传统,所谓"文章千古事".在现代信息社会,图书更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关涉到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也是关乎民族兴衰的一项基本工程.但是,随着图书出版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图书质量大大缩水.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不久前某家省出版社出版的某位著名作家的文集,竟然在短短两千多字的前言中出现17处错误,被读者称作"一起严重的图书质量事故".针对图书质量问题我们不妨剖析和借鉴一下美国一些出版公司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经3月29日正式签约,中国新闻出版系统最大的对外贸易企业之--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图书出版、发行及连锁书店集团--新加坡大众集团的控股公司--新加坡大众控股有限公司分别在新加坡、北京和香港同时宣布合资成立"现代大众图书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0.
许清 《编辑之友》2010,(10):34-36
为期5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以下简称"图博会")于2010年9月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这届图博会对国内的出版社而言,是图书展示、版权交易、让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有利平台;对外国出版社来说,是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文化与图书的有利时机.尤其是对主宾国而言,这个意愿更是非同凡响.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图博会不仅可以看到很多"走出去"的图书,还可以与国内外的很多名人、名家面对面.喜欢国外作品的,可以在现场见到各个国的精品图书.此次图博会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1841家中外出版机构汇聚北京,展览展示约20万种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