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筹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在伦理价值上实现了由单一价值向复合价值的转变,由静态价值向动态价值的转变,由消极价值向积极价值的转变.出版价值的转变源于众筹出版伦理秩序形成的内在逻辑:资本逻辑使人们从计算理性中发展了出版主体间的契约精神;文化逻辑使异质性文化发展具有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而实践逻辑使“出版主体价值”发展成“出版关系价值”.可见,与传统出版主要是“寻求意义”相比,众筹出版在伦理上更加表现为“生成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确定了主要目标.为做好大学出版工作,本文通过重温大学出版的初心和使命,总结大学出版发展应坚持的主要原则,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建议.大学出版应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实现从传统出版企业向知识服务商、教育服务商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追求人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大学精神和大学出版精神的核心.对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如何弘扬大学学术精神、追求出版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发展数字出版事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出版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在于解决图书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它对出版伦理在生产、流通与消费诸领域的价值重构提出了要求.当今,互联网成为重要的生存阵地,经济文化“广义虚拟化”,大数据分析成为重要决策机制,出版供给侧改革的良序发展在此基础上能够校准供需关系,化解出版伦理失序问题.  相似文献   

5.
庄庸 《出版广角》2012,(3):22-23
正出版业缺的,其实不是宏大的"出版理想"和"文化情结",缺的,其实是做人的底线伦理和做事的高标准则。否则,文化繁荣发展得再花团锦簇,我们仍然会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巨人的空壳躯体。  相似文献   

6.
正出版业转制后将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摆脱了旧有体制的约束,面向市场,为学术出版探索新的发展形式提供了可能;同时,数字化的业态转型带来的"个性化服务"和"大规模定制",与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读者面窄、需求分散"的特性不谋而合,数字化为中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探索新的赢利模式也提供了可能。学术出版是对人类文化研究成果进行保存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大学出版社成立伊始就肩负着学术出版的重任,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走出去"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出版"走出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基于一些优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分析大学出版在中国出版"走出去"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从传播定位、传播竞争力、国际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大学出版社未来"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出版精神是出版人价值导向、理想信仰、道德追求的统一.出版精神作为一种伦理精神,源于出版的伦理式实践,又指导着出版人的伦理追求.出版人应承担起发展出版精神的历史使命,实现出版物品质与个人品质、自我精神和出版精神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蒋志臻 《中国出版》2012,(23):58-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出现了可喜的繁荣发展。当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盗版侵权,庸俗低俗媚俗,出版物质量滑坡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网络出版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后转制"时代依然存在,严重阻碍出版业跨越式发展、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历程。在市场化环境中,要破除上述问题,除加强立法规范之外,还应高度重视出版伦理的建设,发挥出版伦理在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内容质量、增进出版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华征 《出版科学》2016,24(4):67-71
事件出版是以“事件”发展为中心策划的出版活动。事件出版在伦理上的失序对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出版组织的自我进化具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事件出版伦理失序的根源是价值通约主义、消费主义和原子个人主义的盛行。矫正事件出版的伦理失序,就要在出版实践中破解“斯密悖论”,将“目的化手段”进行再颠倒,并祛除媒介化生存的迷魅。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出版机构以内容、品牌、用户等核心资源为基础,通过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开发和满足用户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等方式,介入影视、演艺、会展、培训、旅游等文化创意项目经营,形成"出版+文创"的产业新形态,出版资源文化价值的多维度实现和经济价值链条的延伸,成为出版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治理的制度安排都难免具有局限性,而且只能规定出版行为底线,无法强制出版主体拥有崇高的价值追求.出版伦理的建构能够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缓解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矛盾.文章分析了学术共同体的出版伦理认知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影响,阐述了传统学术期干《出版者和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者的出版伦理建构路径,最后提出应建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的出版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3.
谈论大学出版,必须回到"大学"这个逻辑起点,廓清大学本质和现代大学精神,才能找到根本或方向。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其本质是自治、自由、自律的学术共同体,而大学出版则是这个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基于文化、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定位彼此之间的关系,构建起多元考评体系、有效的督导体系和选题遴选机制,才能走上共生、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4.
传媒伦理学研究对繁荣发展中的媒体实践起到校准作用 ,它既是一个新兴课题 ,又是一个热门课题。最近出版的《彩色的天平———传媒伦理新探》在考察中外传媒伦理发展历史的前提下 ,对传播的伦理原则、传媒伦理与社会环境、信息传播、传媒文化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书作者陈超南是一位哲学研究者 ,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交叉学科的理论背景开拓了作者研究的视野。与其他著作相比 ,《彩色的天平》主要从文化思想的角度来讨论传媒伦理 ,具有宏观与深入的特点。《彩色的天平》一书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定价13元。文化…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出版伦理的困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于当前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出版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指出出版伦理的缺失引发学术期刊发展建设多方面的问题,认为包括数字化发展、行业体制改革、服务意识转变和社会转型等因素是导致当前学术期刊出版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从行业自律和他律等方面对于如何解决出版伦理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是手段,文化是目的.大学出版作为文化产业,其贡献在产业之外.倘若我们今天的大学出版社背靠西南联大这样一所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思想活跃、成果迭出的大学,何愁没有出版创新?我们讲大学出版社为大学服务,恐怕主要也在于坚定地支持这种探索、思考和创新.认识大学的保守文化,小心呵护它,才会按规律办事,才会对大学的变革发展持以正确合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语境下的数字化表达从多个维度解构传统伦理价值:草根传播使传统精英和权威主义遭受危机;对技术的迷信使人们陷入"数字化生存"怪圈;碎片化传播使集体主义价值和整体性原则被消解。全媒体发展的价值原点和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当前,全媒体重塑主流价值观可通过三种路向:通过全媒体执政和微政府打造,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主流价值的核心;通过提升全媒体尤其是草根媒体的文化自觉,完成多元文化正面价值的交融与化合;通过儒家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转换,实现传统伦理价值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是指华文出版中贯穿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大致应包括出版理念、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文化、出版理性、出版管理之道、出版品质、出版形象、出版价值观、出版哲学等。本文通过对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要义分析,指出出版质量是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并为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将彻底改变出版的内容生产范式和内容供给模式,在创新推动出版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与问题。对此,出版学需重点关注AIGC的权利归属、侵权、权益保障等著作权问题,技术伦理和学术伦理失范等伦理问题,以及进一步引发的意识形态渗透、文化价值观偏离等文化安全问题,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探寻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大学出版社作为教育出版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在数字转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文化科技企业相比,数字转型优势并不突出。文章通过整理"十三五"期间大学出版社承担数字出版相关项目情况,总结当前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与转型经验,分析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发展趋势,并提出数字出版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