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中比较普遍被使用的主要是"文""卷""典""册""簿""籍""书""牍"等.这些单音节文档名词起源早,可以单独使用,不仅是各类双音节、多音节文档名词的源头,而且是从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与意义的基础.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使用频次较高.其中,"书""文"为高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为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卷""籍"为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相似文献   

2.
丁海斌  袁礼 《档案》2014,(5):11-17
先秦是我国文档名词的起源期。先秦文档名词的内涵由单义性向多义性逐步演变,组合由单音词向双音词演变,其产生领域呈分散性和多样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先秦文档名词的特征及历史影响,进而着重分析了“书”、“典”、“图”、“文”等高频词及其族类名词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其中以“书”、“文”两族类最为重要,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刻;对低频词也进行了统计与简述;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周礼》中的文档名词情况进行了总体性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先秦是我国文档名词的起源期。先秦文档名词的内涵由单义性向多义性逐步演变,组合由单音词向双音词演变,其产生领域呈分散性和多样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先秦文档名词的特征及历史影响,进而着重分析了"书"、"典"、"图"、"文"等高频词及其族类名词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其中以"书"、"文"两族类最为重要,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刻;对低频词也进行了统计与简述;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周礼》中的文档名词情况进行了总体性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图族"文档名词是我国古代文档名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对其族类文档名词,包括图、地图、籍图、图表、图簿、图牒、图籍等11个文档名词进行了简要分析.该族类文档名词的起源时间较早,名词个数和数量较少,频次较低,呈波浪式发展.该族类在文档及相关名词(如图书)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丁海斌  袁礼 《档案》2014,(7):5-9
通过对183种典型秦汉三国文献的检索、统计,对其中出现的文档名词进行了总体性的分析,说明了秦汉三国作为文档名词加速发展时期,文档名词数量、内涵、构词等的演变;对"书"、"典"、"图"、"籍"等族类名词的出现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较具体的研究分析,指出"文书"、"诏书"、"典谟"等新的重要文档名词首次出现,并对文档复音词的数量超越单音词做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6.
"籍族"文档名词是指共同含有单音词"籍"的文档名词,包括典籍、载籍、户籍、册籍、图籍、黄籍、籍帐、法籍、籍图等,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档名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籍族"文档名词中的名词数量相对较少,使用频次很低,并呈波浪式的发展规律.根据"籍族"文档名词所固有的涵义特征可将其分为通用性文档名词和专指性文档名词两大类,它们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7.
“案族”文档名词是指含有单音词“案”的文档名词,主要包括“文案”“案牍”“案卷”“档案”“书案”“案牒”“案记”等名词,是中国古代文档名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案族”文档名词中的名词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名词使用频次较低,但“文案”“案牍”“案卷”“档案”等词都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计量语言学的方法,分析了“案族”及该族类内主要文档名词的基本使用特点及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据考证,"公牍"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戎幕闲谈》一书.它是由"公"和"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在唐代以前,单音词"牍"就已经具备了文档含义,并组成了"竿牍""案牍"等"牍族"文档名词.在宋代,"公牍"的使用次数大幅增加.在元代还出现了"公牍文"这种新的文体.清代其使用次数激增,民国时期出现了两部以"公牍"为名的著作,分别是《公牍学史》与《公牍通论》.到现代,"公牍"仅在人们引用旧时文献时才会出现."公牍"的含义较为稳定,从出现之时就泛指公文,后代也沿用了这一词义,且多为官员、文人使用.  相似文献   

9.
从《二十五史》看中国古代档案名词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二十五史》中有关档案名词的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比较清楚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汉代~清代)主要档案类名词的沿革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对《全唐诗》等文献中收录的唐诗进行了全面检索,发现了唐代诗歌中使用过的8个文档名词:"簿书"、"案牍"、"文书"、"文案"、"文卷"、"簿籍"、"黄籍"、"文籍"。对这8个文档名词在唐诗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分析了在诗歌中使用了文档名词的诗人的文档意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11):8-12
隋唐时期进入到了中国古代文档名词的稳定发展期,文档名词出现的数量、频率都有所提升,出现文档名词的文献范围也扩大,种类与内涵也有所丰富。本文以隋唐时期229部典型文献为检索对象,对检索的11个重点文档名词的出现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与分析,并且按照"文"、"薄"、"籍"、"书"、"案"、"牍"、"卷"七大族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卷"族名词的产生是这一时期文档名词的重要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丁海斌  付津 《档案》2015,(3):8-12
清代是中国传统文档名词的成熟期,文献多,文档名词出现的数量庞大,频率也有所提升。其中,由满汉文化结合而出现的"档案"、"档子"、"档册"等"档"族名词是这个时代的创新和亮点。文章按照"文"、"案"、"档"、"薄"、"卷"5个族类分别介绍了其族类特征,并对文书、案牍、文案、薄书、文卷等重点名词出现的数量、频率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3.
丁海斌  孟晓姣 《档案》2015,(4):6-12
民国时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文档名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书、档案、公文、案卷、文案、文牍等名词仍然表现出较好的继承性,文件、文书、档案、公文等名词被社会普遍采用,文书类名词和档案类名词也有了比较清晰的区别,文档名词的统一度大大提升,并有理论研究作为支撑。特别是"档案"一词成为统一的通用名词,"档子"、"档册"等词则渐被淘汰,但"档案"一词在专业领域之外的社会普及度还很低;"文件"一词自清末产生后,迅速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文档名词之一。民国文档名词的普及度大大提升,作为文书和档案名词主要代表的"文"族名词和"档"族名词的使用频率高达两位数,取得了突破性的提升。这26个文档名词划分为五大族类,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丁海斌  刘纹序 《档案》2015,(1):8-12
元代文档名词中,文书、案牍、文卷、文案、文簿、簿书、簿籍、文籍、籍簿、案卷等主要文档名词,与前代有历史延续关系;出现了"籍册"、"卷宗"、"册籍"等3个新词;而"文牍"、"书牍"、"黄册"、"黄籍"这4个宋代出现的名词,在笔者所检索的元代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这与元人的语言习惯有关;文书、案牍、案卷等在历史上通用性很强的名词在元代的使用量有所增加,这说明元代文化仍具有中国历史发展的一致性。文章对元代"文"、"案"、"卷"、"册"、"籍"5个文档族类名词在出现次数、使用文献数、含义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一般认为,《周礼》成书于战国时期,通过其六官系统表达了儒家的理想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该时期政府管理运行的机制和特征。《周礼》反映文书与档案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五史”和“天府”两个部分,涉及文档种类、文书撰拟和文档典藏等工作环节,从中可以反映出该时期文档工作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8):7-10
从对检索到的两晋时期的"诏书"、"文书"、"簿书"、"文籍"、"图籍"、"黄籍"、"典册"、"典谟"、"簿籍"、"典则"、"起居注"、"牍"等12个文档名词分析可见,两晋时期文档名词双音化的趋势更趋明显。其中,"诏书"、"文书"的使用频率较高,"黄籍"等新出现的名词也值得关注。此外,两晋时期主要有"书"、"文"、"籍"、"簿"、"典"5个文档名词族类,并各具明显的族类特征。  相似文献   

17.
“册族”文档名词是中国古代文档名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册、册书、文册、册文、册籍、籍册、册奏、册印、册宝、册子等17个名词组成.它们产生时间较早,但频次较低.其含义广泛,包含封诏类文档名词、簿册类文档名词、祭告类文档名词和其他专指类文档名词.  相似文献   

18.
吴哲  丁海斌 《档案管理》2023,(3):37-42+47
“版图”关涉国家政治,并与土地、赋税等制度紧密相关,是非常特殊与重要的文档名词。“版图”一词为《周礼》作者所创制,在《周礼》中即表现为两种涵义:阍寺名籍与府宅图、百姓户籍与地图。但是该词的使用,始于战国,历经秦火、新莽覆灭、玄学压制等一波三折,存在800年以上蛰伏期。到唐代以经取士后,方获得稳定发展。在两千余年演化过程中,其使用情况大体可分为创制与蛰伏期、接续期、增长期、延续期、高峰期五个阶段。宋代出现最重要、使用量最多之引申义“疆域”,此后“疆域”义渐压倒《周礼》原义,并延续至今。明清时期“版图”渐完成通俗化进程,现代仍然表现出旺盛生命力与发展趋势线。  相似文献   

19.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9):12-15
通过对"诏书"、"文书"、"起居注"、"典谟"、"文案"、"文籍"、"图籍"、"文簿"、"黄籍"、"簿书"、"簿籍"、"书牍"、"典册"、"案牍"等文档名词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可见,南北朝时期多数文档名词实现了出现次数和频率双增长,文档名词的特指性和文档范围内的通用性都有所增强。"文案"、"案牍"两词的出现,"诏书"、"文书"、"起居注"含义的渐趋固化和成熟,是这一时期文档名词发展演变的重要事件。南北朝时期的文档名词可划分为"书"、"文"、"籍"、"案"、"簿"、"牍"、"典"六大族类,它们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案”是由“文”和“案”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据目前所知,它最早作为文档名词出现在东汉的《太平经》中,有公文、案卷之意。后期“文案”增加了指代文书档案官职、图书账册、文书档案工作等含义。“文案”一词自汉代出现后,除在元代和民国的使用频率略有下降外,其使用频率一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使用的高峰期,现代“文案”更是在各个阶层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