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笔者受到腾讯QQ阅读空间的启发,设想在图书馆开辟阅读墙作为阅读空间,以此来提高全民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提出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作为管理手段,积分制作为管理制度。并对这一设想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阅读"是顺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的道路上不遗余力,数字阅读的推广加快了推进全民阅读的步伐.文章从构建数字阅读环境、引进数字阅读设施、深化数字阅读服务及提升数字阅读能力等方面研究了推动全民数字阅读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兵  张军 《图书馆》2023,(2):72-76+98
为促进全民阅读有机体的持续发展,培养全民阅读习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公共图书馆引领全民阅读生态体系实现和谐、统一、平衡发展是有效路径之一。文章借助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对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全民阅读生态系统中的引领作用,及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内涵、构建要素及构建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主要构建路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主要由阅读主体、阅读资源和阅读环境构成,因此阅读生态系统应从区域均衡、评估定级、多元合作、技术把控、制度规范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到“推动全民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列为国家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实现了全民阅读工作在国家规划中的历史性突破。文章以“流动书包”和“丢书大作战”为例,分析了当下全民阅读推广的两种方式,即政府主导的服务方式和社会多元主体主导的活动方式,二者在运作主体、推广方式、渠道选择、目标定位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为了取得更好的推广效果,在全民阅读推广实践工作中,可将二者有机融合,构建服务与活动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5.
彭奇志  杨沉 《图书馆》2023,(9):60-65+98
文章从生态系统的视角揭示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内涵,构建了由全民阅读生态主体、阅读资源和阅读生态环境三大部分组成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基本结构模型,探索了全民阅读生态链及其流转路径,分析了当前我国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结构不合理表现,并提出了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阅读积分制——高校图书馆阅读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阅读率不高、读者到馆率较低的情况。阅读积分制根据读者的阅读行为设置具体的阅读积分得失规则和读者等级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情况。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阅读积分制培养读者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同时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阅读管理,从而推动图书馆阅读事业发展。此外阅读积分制的建立还可以缓和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进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全民阅读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民阅读的角度,阐述了在网络信息传播技术迅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作为构建全民阅读社会中坚力量的公共图书馆,应借助高新技术成果,拓展、扩大延伸服务领域,创新、发展延伸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以推动并保障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全民阅读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多维集成视角下全民阅读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阅读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旨在促进全民阅读事业的系统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围绕阅读资源建设,从生产、传递、利用三个方面梳理国内外全民阅读评估的相关实践及经验。结合我国全民阅读工作的进展和实践,从组织维、资源维、用户维三个角度探索全民阅读评估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基于多维集成视角建立全民阅读评估框架,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全民阅读评估标准体系。全民阅读的评估主体包括国家管理者、地方管理者、行业部门管理者和基层单位管理者四类;评估内容涵盖阅读资源的生产、传递及利用三个方面;推进保障包括确保评估标准的可用性,建立数据收集与统计机制和意见反馈机制,将全民阅读评估纳入文化建设工作及绩效考评中。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背景及倡导全民阅读面临的问题,立足辽宁省鞍山地区全民阅读活动的实际,论述了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优势及其责任和作用,提出在全社会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推动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民阅读概念的认识和解读,分析了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图书馆应为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构建和谐的全民阅读环境,并对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流通系统的轮岗制可以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培育换位思维和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多面手,轮岗中馆员与读、馆员与流通部门、馆员与馆员之间有望形成“双赢”局面,不过轮岗中应做好宣传工作、交接工作等。  相似文献   

12.
杨涔  邵波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2):65-72
[目的/意义] 从用户体验的视角,构建一个融合影响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满意指标的评价体系,试图引导移动端图书馆系统完善用户服务。[方法/过程] 结合已有研究文献以及相关的在线评价,与专家讨论后,选择四大类16个指标构建基于用户使用体验的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结论] 移动端图书馆系统应该增加电子数据库和多媒体资源供给量,以满足用户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求;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在线下载、在线阅读等功能,以帮助用户有效使用馆藏资源服务于其工作和学习;移动端图书馆系统要不断优化系统性能和人机交互界面,从而简化操作逻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3.
Handle System在中文DOI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介绍DOI系统的核心Handle System,包括Handle System的名称空间、数据模型以及体系结构等。在此基础上,分析Handle System在中文DOI系统中的应用,解释中文DOI系统与全球handle注册中心(GHR)、本地handle服务(LHS)之间的关系,描述中文DOI系统设计和功能,重点研究基于Handle System的DOI解析机制;最后指出中文DOI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档案管理系统国家标准,结合实际档案工作的需求,从档案管理系统市场主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完善档案管理系统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符合当前时代档案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方法,以期对档案管理系统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网络综合布线及网络系统工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图书馆网络综合布线及网络系统工程, 介绍了大量相关先进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并提出若干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发现系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资源整合平台,而与OPAC系统的整合程度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各类发现系统与OPAC系统整合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图书馆OPAC与现有发现系统进行整合的方法,包括模型的构建、使用的方法与技术,为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图书检索中忽略读者信息的不足,提出基于混合动力检索思想的新的检索模型。该模型根据图书的检索频率将书籍分为"冷、热"书籍两类,使图书检索从一个单向检索变为双向检索,再结合读者的特点使用Apriori和K-means算法建立数学模型,为读者检索最合适的书籍提供方便。提出模型具体的实现步骤并进行实验,将新旧检索结果进行对比评测。实验证明,新模型的检索准确性和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立中国特色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指出:学科体系从面向科技情报逐渐转为面向社会科学、农业、医学、军事、安全等领域;学术体系从关注科技文献、文献交流规律的研究逐步拓展到关注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的采集、组织、处理、检索、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话语体系从科技发展、文献工作扩大到资源建设以及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继而逐渐拓展到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情报观下的情报学学科体系,分析守正与拓展视角下的情报学学术体系,强调情报学话语体系中的核心话语领域和核心话语权。研究认为,中国特色情报学一定要能够发情报思想之声、在国家战略中展现情报之魂、落实情报决策支持之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时代,在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9.
电子文件数量的大规模增长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快推进了数字档案室信息系统的建成。一套数字档案室信息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动数字档案室信息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结合我国数字档案室建设现况及相关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构建数字档案室信息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以BSC模型为基础从资源配置、履行职责、用户评价、综合效益等方面提出适合我国数字档案室信息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新县制时期的保甲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甲制度是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中国乡村政治制度。国民党统治初期,南京政府规定“剿匪”省份首先实行保甲,在乡村基层以军事部勒方式编制民众,整个地方社会变成战时军事组织。三十年代中期,保甲制度推广到全国其它省份。1939年,新县制[1]规定纳保甲制度为自治基层组织,国民党以此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地方社会控制系统。保甲制度作为国民党加强对乡村市镇控制的基层组织,是近代地方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县制时期保甲制度的内在特质和实施状况,来论述保甲制度和地方自治的关系。(一)国民党实行保甲制度,自有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