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 如果要用降龙十八掌的招式给图书馆学各分支领域的研究技法起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只能对应“亢龙有悔”。 搞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第一个诀窍是“亢”,也就是搞研究时应该处于一种兴奋、激昂或愤怒的状态。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研究理论观念与思潮的学问,各种观念的碰撞、新旧思潮的交接,都是令人亢奋的现象。如果研究者自己无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梳理当代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特点,揭示教育哲学尤其是教育之“道”在图书馆学教育研究中的意义与重要性,阐述教育之“道”的统摄性与超越性特征对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启迪,以期为图书馆学教育及其研究提供一个自我审视的根本性方向与思路,为走出“兴盛”与“危机”并存的困境发挥其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3.
索传军 《图书馆论坛》2021,(5):20-25,29
文章首先从《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沙龙学术共同体倡议》《新时代图书馆学教育行动倡议》分析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界的集体焦虑现象;然后以“图书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的理论成果为基础,基于库恩关于学科发展的理论展开分析,发现我国仍然处于经验图书馆学时期,相关研究以社会热点为主,主要研究问题来自学科外部而不是学科内部。文章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发展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本质上是关于“知识对象”描述、序化与发现的科学;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应该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管理为轴心、以知识服务为重心,构建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正在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刘国钧提出“什么是图书馆学”开始,到80年代后期一批概论性教材出版,整整一代人在图书馆学基础领域研究体系与概念。 近两年,终于看到一种新的图书馆学形成了。于良芝的《图书馆学导论》表现出对图书馆职业的透彻思考,李超平将对此作出有深度的呼应;程焕文对图书馆精神研究很早,据说最近开始研究图书馆职业精神,将有大作问世,这种与图书馆权利相联系的职业精神,已不同于程早期将图书馆精神当作“爱国爱馆爱书”的认识层面,范并思最近也将有与图书馆权利相关的文章发表;李国新、陈传夫的图书馆法研究,将图书馆法从“图书馆工作大全”层面提升到真正的法理层面;李国新的图书馆自由是图书馆法的自然延伸,最近蒋永福与之呼应,蒋还呼应过图书馆精神,而蒋以前给人的感觉是属  相似文献   

5.
麦维尔·杜威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拓者,麦维尔·杜威及其图书馆学教育思想需要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借助哥伦比亚大学所藏档案资料,文章梳理了1876—1889年尤其是1887年哥大图书馆经营学院成立前后麦维尔·杜威图书馆学教育思想形成与演变的脉络,得出如下结论:在该时期,图书馆学教育服务于杜威的教育改革理想;杜威继承、发展并综合了他人的思想;其思想主体和成熟形态是实用的技术教育模式;杜威也曾尝试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学术性,而非彻底的实用主义;其教育思想因时而变,历经萌芽、雏形、重塑、成熟、修正五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他改造了古典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并通过图书馆学教育确立了以图书馆经营管理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图1。表1。参考文献74。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学教育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创新力、文化整合力和文化辐射力,图书馆学教育与这五个要素关联密切。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学教育在这五个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但也存在诸如学科价值认同出现偏差、专业吸引力不强、学科创新力和整合力较为薄弱、学科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要通过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涵的理想、使命、职业精神教育,增强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凝聚力;通过扩大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质量,推动图书馆学知识创新成果的社会应用,加强对图书馆学科和学科教育的宣传,提高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吸引力;通过知识原始创新、研究方法创新、话语体系创新等途径,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创新力;通过促进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学科群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学科整合力;通过利用各种对外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讲好图书馆学教育的“中国故事”,扩大图书馆学教育的文化辐射力。图1。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鉴比较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探讨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的问题、方法与使命等基本理论问题。在研究对象与问题方面,需要丰富比较国家选取的多样性,拓展比较的范畴和问题域,从现实困境中寻找研究课题,强化图书馆学教育史的比较研究,关注中外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关涉“人”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与资料方面,除使用通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外,亟待采用新方法,注重借鉴其他比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加强社会与文化层面的考察,以及对于档案等原始资料和一手数据的使用。在研究使命与取向上,中外图书馆学教育比较研究的主要使命在于探索图书馆学教育中外融合的路径,因此要坚持本土关照的研究取向,将反思与“互鉴”贯穿其中,创新和丰富研究模式,从经验借鉴走向理论生成,以期获得对学科教育发展路径的深层认知,为探寻学科教育未来走向提供行动知识,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57。 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人文精神:从理论走向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进入新世纪后,作为实用图书馆学的人文图书馆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人文图书馆学、制度图书馆学和技术图书馆学的迅猛发展,使新世纪之初的图书馆学研究形成一个高潮。如果我们将此期的图书馆学研究与20年前图书馆学研究高潮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一些相同之处:两次高潮皆是以实用图书馆学为主力,两次高潮的出现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变革背景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求。但是两次高潮亦存在明显的差别:1986年前后的“发展战略研究”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均以效率和效益为价值取向,而当前的“人文图书馆学”和“制度图书馆学”研究则是以人文和制度为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一书,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研究的崭新成果。首先,作者依据“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理,论证了中国古代确实存在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历史事实。其次,作者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体系的两大构成板块,即文献之道与馆阁之道。再次,作者以独特视角归纳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实践智慧和思想智慧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近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哲学”和“图书馆学发展”等三个热点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多元化与分散化。文章认为,弱化“研究分散化”特征,预防“研究多元化”光环下过泛过滥的所谓争鸣,使学术研究有效聚焦才能最终推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韦棣华是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缔造者与奠基人。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大量调研、历史爬梳与解读式内容分析,解析韦棣华图书馆学教育实践及理念。文章认为,以文华公书林的创立为标志,韦棣华助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从“隐学”走向“显学”,其教育实践功绩主要归纳为“建立文华公书林”“引入美式图书馆学”“力争美国退还庚款”三点。在此基础上,韦棣华的图书馆学教育理念可以概述为以下三点:坚守专业化与特色化的图书馆学教育发展道路;保障学科独立稳定,提升图书馆学教育的认同感和影响力;深化学科中外交流,提高学科国际知名度,持续优化图书馆学教育体系。最后,结合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现状,以韦棣华实践与理念为依托,提出当前及今后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是图书馆学教育的主体,但目前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规模在逐渐缩小,出现了所谓图书馆学教育危机。由此引发了笔者对图书馆学教育的战略思考,本文从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定位、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规模及质量、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层次及是否应理清图书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图书馆学教育指导部门从全局高度审视和干预图书馆学教育危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百年图书馆学教育与社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百年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经历了民国时期、1950—1977年和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历史阶段。文章探讨了这三个历史阶段社会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与科学技术环境对图书馆学教育制度、教育规模、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学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和输出知识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认为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教育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但社会环境制约了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1950—1977年的社会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仍较为缓慢,1978年至今,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图书馆学教育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图书馆学教育要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需要实现图书馆学教育社会依存性与自身独立性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变”与“不变”的统一。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项事业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础教育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相应地,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也进入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阶段。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服务效能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馆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低。中小学图书馆发展要求馆员具备图书馆专业能力和扎实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但现有图书馆学教育不能满足中小学图书馆对专业馆员的需求。本文从专业教育的角度考察中小学图书馆的人才供给问题,为中小学图书馆寻找一条理想的馆员队伍专业化路径。研究发现,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展了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并且对学校图书馆员实行“教师”“馆员”双重专业资格准入制度。总结国外的经验,借鉴我国师范院校的历史经验,建议借助我国公费师范教育政策,设置图书馆学(师范)专业。具体思路是:①设置图书馆学(师范)专业,建立与基础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②开办“图书馆学(师范)+X”双学位班;③利用慕课实施大规模在职馆员继续教育。这有利于培养中小学图书馆需要的专业化、复合型馆员,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表3。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15.
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之感想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王子舟 《图书馆》2003,(1):11-13
我虽然也算是图书馆学科班出身 ,但真正接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还是在 90年代后期 ,尤其是 1999年在武汉大学担任“图书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之后。近年来 ,感想良多 ,现借《图书馆》杂志珍贵的版面谈出一二 ,与大家共同探讨、切磋。1 理论的效用无论是美国图书馆学界还是中国图书馆学界(准确说是图书馆界 )轻视理论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思潮。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言 ,在美国人的特性里 ,有着很明显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美国图书馆史里的主要人物 ,是实践家而非思想家 ;他们所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他们在图书馆学校中开设的…  相似文献   

16.
浅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讨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趋势之前,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就是图书馆哲学问题。我们认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关于图书馆学的基本理论。用李政道的话说,基础研究是水,其它是鱼和鱼市场。所谓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也可叫图书馆哲学。两者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其研究的内容、范围、目的、任务、方法、手段是一致的,都是研究图书馆领域的有关原理、理论、原则、规律、方法等问题,解释图书馆领域的各种现象,说明图书馆领域的某些问题。1994年俄罗斯波罗申(opH C.A.)认为,图书馆哲学是“关于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和世界观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图书知识是联结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媒介,但在图书馆学课程体系中长期处于“非主流”的地位。利用芝加哥大学档案等史料,在学科教育史与学术史的宏观背景下,对1945—1959年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生院建设图书系列课程及其配套教材的历史进行了挖掘,这一探索性的工作使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的图书与学科领域知识成为图书馆学核心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实用主义教育模式的有益修正和补充。芝加哥大学等高校的图书类课程成为二战后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新趋势,处于传统图书馆学教育向跨学科教育模式转型的过渡阶段。它所强调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学科领域“知识”与图书馆学“方法”融合等理念,推动图书情报学教育朝着专门化、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馆学的教育经历了八十多年,特别在最近十几年,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受国外的影响比较大。随着国际图书馆学教育特别是美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变革,中国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蒋永福 《图书馆论坛》2020,(2):26-35,44
中国古代无“图书馆”“图书馆学”之名,但有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之实。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是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特定的地域、时域中独立生发出来的,几乎未受异域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显著的历史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把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特征概括为三方面:发展历史上的悠久性和自发性;思维方式上的本体性和价值性;论理方式上的非论证性和非学理性。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是一本优秀的图书馆学断代史著作。任家乐博士从职业化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重视对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史的研究,正视“满铁”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问题,关注女性在图书馆职业化和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地位和趋势,是国内图书馆学界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不可多得的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专著。《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以丰富的史料和流畅的文字,完美展现了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突出成就和历史功绩,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