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我国图书馆界现行的书次号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种次号,著者号,年代号,书名号等.在我国,西文编目所采用的书次号大多是卡特著者号。卡特著者号码表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卡特(Charles Ammi Cutter)于1880年编制的。1896年桑伯恩(Kate Emery Sanborn)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重新编制了“卡特氏三位著者号码表-桑伯恩改编本”(C.A.Cutters alphabetic order table--  相似文献   

2.
谈中外联姻的书次号取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书次号选用著者号的观点,并主张采用“四角号码著者号码表”与“卡特表”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消除重号现象。并阐述了其结构、使用方法及其中外联姻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著者的四角号码为取号依据,设计编写“汉语著者号自动生成系统”,对该系统测试后发现,编目人员运用此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生成符合成都大学图书馆要求的著者号。  相似文献   

4.
试论《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与文献著录标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的出版和使用,给著者号码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保障,也为著者号码表自动配号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与之相关的某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揭示著者号的选取必须以统一的著者号码表为依据,才能实现其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一、简介 本软件是依据国内图书情报界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著者号码表--《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结合《汉字属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作为标引工具开发研制的"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自动配号系统".于1996年底通过了河南省科委成果鉴定,荣获河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1997年6月在"全国图书馆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学术研讨会"上进行演示,赢得了众代表的赞许.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图书馆界就期刊的排架方式方面一直存在着刊名字顺与学科分类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做法。2003年以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在编目实践中,借鉴西文图书卡特著者号的基本规则,将卡特著者号进行个性化扩展后应用到中西文期刊的排架工作中。该文简述了索书号的构成方式及其重要性,通过大量实例详述了在组织分类排架过程中如何兼顾和解决中西文期刊的字顺关系、继承关系、语种间关系以及重号关系等,目的在于与同行探讨卡特号的扩展、变通使用的做法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概况克特号是代表文献主要款目标目的顺序号。它取自克特号码表。克特号是一种书次号,却不是一种单一的著者号。可是,现在有不少人把克特号称为著者号,把克特号码表称为克特著者号  相似文献   

8.
著者码问题     
自从西洋图书馆学传入中国以后,对于图书的编号,就多了一个著者码;五六十年来,一直是这样。每一本书照例编上一个著者码,认为这是“规律”。从来对于著者码的研究只管著者号码表的编制,要求姓氏包得齐全,号码编得简短,检查来得方便,并有伸缩扩充可能等等,还考虑到同姓不同名,同姓名而不同作者等种种情况;但这些要求事实上是不可能全都实现的。因此,著者号码表的一编再编,除了越搞越复杂外,并没有触及著者码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收录汉字不足,增字配号细则不够完善,编目员对某些姓氏汉字的增加及配号难以把握。文章介绍了几种著者号码表缺字增补以及配号的方法,以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汉语著者号码的索取。  相似文献   

10.
孙月梅 《图书馆杂志》2003,22(3):27-29,39
著者号优点很多,但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既科学又简易的著者号码,本文分析了《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查号方法及其不足,建议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四角号码著者号”,并对该著者号的取号方法及其优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期刊图书馆员》2013,64(3-4):371-391
The name main-entry heading has been a source of controversy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with debate being closely tied to author identification.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debate has gained momentum as the functionality of online library catalogs and the costs of cataloging are under increasing close scrutiny. Following an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name or author main-entry head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inding and identifying functions of online catalogs as they relate to authorship.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name main-entry heading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online catalog citation displays through which catalog users decide the usefulness of retrieved cataloging records.  相似文献   

12.
贾君枝  冯婕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2):122-128
[目的/意义] 挖掘不同名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将关于某一实体或主题的领域知识表现出来,这对实现不同层次、不同粒度的知识体系的解构和重构、提供满足多种需求的知识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人物实体数据运行关联规则挖掘实验的研究框架,通过对人物实体条目的抽取、预处理及属性识别与分类等处理方法,利用R语言得到人物实体集的关联规则,实现多种名称数据的关联,最后从Wikidata知识库提取113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实体条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分析右部为地点名称、机构名称、时间名称和主题名称等4种不同类型规则的关联特征,实现不同名称数据类型的关系挖掘问题。本研究可为知识的揭示、聚合和关联提供新的视角,探索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名称数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论文中作者单位标注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建立一个正确、规范的作者单位中、英文名称数据库,在以后审核作者单位名称标注是否正确时,就可以直接参照数据库中的内容,如二者不一致,就把这个修订工作交给WORD VBA的宏命令来完成.通过编程以实现作者单位名称的自动替换,避免了人工修改容易产生的拼写错误和格式错误.  相似文献   

14.
张琳 《编辑学报》2013,25(1):32-33
科技期刊论文中的人名在作者署名、英文摘要、脚注通信作者、正文、文后参考文献表等处都会出现,也常常因不小心被忽视而易出差错.本文对文稿编辑加工中如何避免人名出错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古籍引书计算机识别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古籍引书的引用模式,进而探讨模式识别方法在引书识别中的应用。具体方法是以明、清及民国时期广东地方志中有关物产门目资料(《广东方志物产》)为语料,抽取所有引书的引用模式(引书名称及其表达方式),分别对引书名称模式和引用表达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籍责任者的署名方式多样、名目繁杂,要确定其真实姓名,必须进行大量的考证。而在著录中客观反映著者情况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责任者姓名选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一部古籍的文献价值,而责任者籍贯的著录与否,更值得同仁的重视或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的署名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薛镭 《编辑学报》2003,15(1):33-34
指出当前学术论文第一作者署名存在的问题。阐述第一作者的概念、权利和义务。第一作者不仅应该是课题主要观点的拥有者,而且除特殊情况外还必须是科研课题的具体操作者和文章的主要执笔者。论述了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认为:学术论文要科学署名,应规范第一作者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稿约,明确其权利义务,制定有关奖惩条例;为表示研究生导师的重要作用,按国际惯例,将导师名字列在作者序列的最后一名。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解读国内外学者知识共享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认为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模式选择应该是基于个人利益因素与个人功效感因素的文化主导、技术支持模式,并据此构建了图书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了我国中文名称规范所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出中文名称规范工作需制订系列国家标准,并走共建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用户协同创作与内容共享的活动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内容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用户协同创作活动采取异步异地的工作模式、共享控制的管理模式以及实时反馈的协作策略。采用活动理论的研究框架和分析方法构建了互联网用户协同创作与内容共享的活动系统模型,并逐步分析其活动要素、子系统以及活动结构。定义并描述了主体、客体、社群三个核心要素,工具、规则、角色三个媒介要素,以及生产、消费、协作和交流四个子系统,将活动过程分解为消费、生产、反馈与协作、冲突与协调四个阶段并深入分析了各阶段的结构特点。基于动态流程分析,描述了社群结构中用户的角色分化现象,并推演出被动用户、外围贡献者、核心贡献者、异常用户、社群参与者五种角色类型。图3。表2。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