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先后买了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金性尧注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和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有人问:买一种就可以了,何必都买?答复很简单:因为这四种书各有特色,并不全同。 (一)《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很多,以陈婉俊的补注本较为简明。清蘅塘退士孙洙有感于历代人民热爱唐诗,将其中脍炙人口之作编成  相似文献   

2.
《唐诗三百首》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最为人们熟知的文学读物。如同一个自幼朝夕相处的老朋友,我们对它似乎已了如指掌。其实不然。近年我为完成《唐诗三百首汇评》,认真研究了这本书,才认识到我们对这本书尚有许多误解。(唐诗三百首)究竟是怎样一部书?人们习惯一直把它只看成是一本唐诗启蒙读物,自它问世以后,也一直被当作蒙童的读本。这便是误解之一。蔬塘退士孙殊于该书(题辞)云:世俗)L童就学,即授计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放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辩,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染出其间,殊…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了解背景,就只能看看热闹。正当图文书在市场中潮起又潮落的时候,我们上海辞书出版社真正进入了“读图时代”。这几年,我社的图文书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色,而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无论是煌煌巨著《辞海》彩图本,还是轻巧诱人的诗词文曲诵读本,都是如此。我社图文书的第一个特色是以文领图,以一种既有的著名文本带图,或策划一个鲜明的主题,图文结合,加以表现。这就与画家、摄影家个人作品集之类的“纯图文书”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3年前出版的《诗与画·唐诗三百首》,依托“唐诗三百首”的既有著  相似文献   

4.
眼前的这一本本小巧玲珑的书,叫人爱不释手。庄重而又不失素雅的封面上,印着闪闪发亮的标题字,简洁又醒目;袖珍的体形,每册都只有三寸高。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名著袖珍本》小丛书第一批共推出六本,它们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老子、孙子》、《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菜根谈、幽梦影》,都是古代名著的精华。这套丛书中的名著所用底本精善,凝聚着整理者和编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编排上都堪称糟糕之极的书。其书题为《一场情丝一场梦:港台情诗三百首》。花了4元多钱忍痛购买回来,不禁大呼上当。首先,这本所谓的“诗集”里到处充斥着近些年港台流行歌曲的歌词,虽署“诗三百”,实际上仅240首,而其中笔者可辨别是歌词的就有177首之多,占总数的74%。诚然,诗歌入乐,歌词入诗,是有其合理之处的。古代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都以入乐为主要特点。一些当代流行歌曲的词作者也比较注重歌词的润色,亦有部分歌曲是由诗谱曲而成的。但诗与歌词毕竟  相似文献   

6.
(接上一期)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馆读者借书不按规定时间还书的比较多,每年至少有二、三百人。以后虽经过多次催收,但总有一部分读者长期不还书。这样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就更多。仅以74年至77年为例,就有475人长期不还书。这个问题成了图书馆工作的“老大难”。特别是一些群众喜爱看的书,往往借出后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不还,在亲朋熟人中反复传阅,以后还到图书馆时成了一本破旧图书,广大读者想看看不到,而图书馆在这本书借阅登记卡上还只是流通一人次。  相似文献   

8.
承友人送给我一本《文图并说毛泽东诗词》,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但一翻首篇《人生何处不青山》,顿觉极其面熟,亟取1996年12月东方出版杜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史话》的首篇《虑歇坪闻滴水声》一看,除新增一首前人赞韶山的诗  相似文献   

9.
回想解放前,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青年人,想找一本现代化的某种休裁——譬如说唐诗——的入门选本来读,可是真难。记得我初学唐诗,就只能从“陈婉俊女史”所注的《唐诗三百首》  相似文献   

10.
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喜爱“虽蓬头垢面不掩天姿国色”的李煜的词。那时对李后主之词能倒背如流,从词句感受到的美.浸透了我的全身心。那时.正是我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1.
蘅塘退士是《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他的《唐诗三百首》编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虽然这是读者层次较低的一种唐诗选本,所面向的主要对象为塾学子弟,但自问世后甚是流行,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名家手编的唐诗选本。  相似文献   

12.
唐诗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历代选读和研究的著作极多。这里选择几种代表性的读物,列为初学和进一步研读的书目,略加介绍,供唐诗爱好者参考。初学书目唐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选,1978年修订重版。这是唐诗读本中最简明通俗的一种。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孙洙)编选,六卷(一作八卷)。这是旧时流传最广的选本,所选大多是名篇,繁简也比较适中,但一些反映时代动乱和民生疾苦的重要作品则未曾入选。有多种注本,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较精要。  相似文献   

13.
在第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我社的“图文本三百首系列”获2001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参考》杂志社联主办)。 1999年6月和9月,我社将古典诗词的精萃《唐诗三百首》、《唐宋词三百  相似文献   

14.
一、诗歌称“首”和文章标“题”诗人写一首诗,作家给自己的文章安上一个题目,这种说法已人人听惯了,但诗何以称“首”?文章为何有标“题”之称?它们始于何时?这却不大为人所理解。近读郭老的《文史论集》,发觉他在解释《胡笳十八拍》的“拍”字时,顺便揭开了这个有趣的秘密——“首”的本义是头。我国古代的诗歌原来是不称“首”的,而称为“篇”(如“诗三百篇”)或者“章”(如屈原的《九章》)。诗歌称“首”大抵始于东晋元年。当时有位孙绰,在  相似文献   

15.
唐,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朝代,一个强大而富庶的朝代。在它不到三百年的历史中留下了众多难以磨灭的产品:精美的三色彩陶、佛造像、乐舞,而更为伟大而悠久的就是诗歌。 唐诗,早已深入中国民间,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夸张地说,不会一两首唐诗的中国人实在是少数,在他们还没有学会识字的孩提时代,唐朝的诗歌就成了他们最初的文化启蒙。于是我们就经由唐诗熟知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的名字: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他们像唐朝这块巨大而华贵的幕布上的理库星辰,穿越了历史和时空,依然…  相似文献   

16.
正金性尧(1916—2007),笔名文载道,别号星屋等,作家、著名古典文史学者和资深出版人。青年时代曾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等杂志。同时,一生笔耕不辍,编著兼能。散文作品有《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钞》等。文史著作有《伸脚录》《土中录》《饮河录》《不殇录》等。晚年倾力编注《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本文针对青年金性尧与著名的小报《社会日报》社的交游关系,并探讨其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诗称“三百”,《诗经》为滥觞,渐后以清蘅塘退士孙洙辑《唐诗三百首》、近人朱孝臧选《宋词三百首》为最著。从单纯的诗歌收集到注重作品作家而分体别入选编,自然是可喜的进步。只是这些选本多为应时应世之物。  相似文献   

18.
赶的"场子"多了,难免有不务正业的感觉.咱是个读书人,不读书咋行呢?机会未了——趁教育部评高校优秀成果奖的机会,我狠狠看了几天书.有这样两本书,让我生出不少感慨,一本是《火塘·教堂·电视——一个少数民族社区的社会传播网络研究》,另一本是《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  相似文献   

19.
19年前,县里刚办了一张报纸,我下班后走了30公里去县文化馆。想请编辑老师指点一下。我自妫酷爱写作,写了很多诗,以致堆成了一本厚厚的“诗集”.但竟没有一首变成铅字。这一次我想请编辑老师当面指点一下,看能否选一首在县报上发表。  相似文献   

20.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是很多人愿意或者说很多人觉得应该去亲近的经典,可真要今人能够熟读成诵唐诗即便百首,估计也已是人生难事。经典原著的内容本身已无法改变,但诠释经典之书往往可以更活泼有趣味一些。《蒋勋说唐诗》就是这样一本向读者娓娓述说唐诗之美的书,足以吸引普通读者走近经典唐诗,走近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走近那个辉煌灿烂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