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我国学术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影响,以及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优势,研究了数字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角色定位,最后指出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服务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了解学术图书馆对新的出版环境的感知和应对情况以及学术图书馆出版服务现状,分析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潜在动力和优势条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证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过程]首先介绍学术图书馆在促进学术交流中所承担的角色与使命,分析学术出版的功能作用;讨论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潜在效益。继之,主要选取分别代表开放存取期刊、仓储和图书的DOAJ、OPenDOAR、DOAB作为开放存取出版现状的调研对象,选择ARL和SPARC研究图书馆出版服务相关报告并调研图书馆出版联盟,以了解国内外学术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总结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所具备的内容资源、技术平台、用户、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并简要讨论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结果/结论]总结学术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动因和条件以及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并相应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从阐释数字学术的基本问题到进一步对比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特点,以期为图书馆及出版机构的研究者与从业者理解、探索、推进数字学术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的现实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采用系统综述方法梳理数字学术概念内涵的现有研究概貌,展示数字学术对不同学科领域产生的影响和改变,并呈现连接图书馆、出版机构与数字学术活动的主要方式。然后,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15所图书馆2017年和2022年数字学术服务的名称与形式、内容及分类、框架要素、组织形式等进行对比分析。此外,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图书馆和出版机构数字学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人们对数字学术的认识已经相对清晰,数字学术内容丰富、影响多样,其核心在于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和出版机构的数字学术服务角色源于传承和争取。从2017年到2022年,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名称与形式、内容及分类的整体情况有变化但不明显,个体图书馆的变化较大;图书馆与出版机构的数字学术服务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在形式上各有特色;数字学术及数字学术服务将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出版理念,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关联日益增强,在出版产业链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从消费者到出版者,从以往单纯的出版社大客户发展成为出版社的合作者、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出版者。伴随着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发展,图书馆以传统采购商、技术提供者、出版主体、内容提供者等多种方式融合到数字出版中来,在基于网络的科学传播体系和学术传播体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焕敏 《出版广角》2015,(12):42-43
数字出版运用数字技术对图书内容进行编辑与加工,借助互联网等渠道传播数字内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下,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融合要不断借助云端化处理、移动互联网终端等技术支持,不断助力数字图书馆技术建设、平台建设和服务建设,不断促进数字出版与图书馆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考察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研究美国部分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现状,为国内大学图书馆开展数字学术支持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对美国14所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支持情况进行考察,分析数字学术的概念、数字学术支持机构设置、数字学术支持的内容与形式等。[结果/结论] 美国大学图书馆在明确数字学术概念基础上,设立数字学术支持机构,以数字资源建设、数字项目建设及研究、数据策展、数字出版、数字人文项目研究等为数字学术支持核心内容,提供形式多样的数字学术支持。我国大学图书馆应设立数字学术支持机构,重视数字学术支持团队建设,重视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创新以数字学术为核心的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7.
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与学科馆员新角色:康奈尔范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介绍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最新学科服务特色案例及其对学科馆员角色转型的影响,引入美国学科服务前沿发展理念,介绍的案例涉及融入科研与教学过程的支撑服务、深化拓展的学科馆藏建设服务以及其他合作开展的特色服务。阐述当前学科馆员扮演的新角色及其工作内容,包括学术出版与传播、科研数据管理、资源数字化、数字工具开发、资源发现与管理等方面。最后基于康奈尔模式,对研究型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新角色的特征以及学科服务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出版服务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开展出版服务。本文从出版物类型、服务平台、数字保存及附加服务等方面,对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出版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基于出版内容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升级策略框架,从低到高包括四个层次:(1)与出版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和资助支持;(2)基于机构知识库的学术成果发布和基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出版;(3)对经过同行评议的高质量资源进行开放获取出版;(4)基于同行评议的数据出版。同时,以“强基计划”为背景,提出了开展参与教学的高校图书馆出版服务的具体策略。图1。表2。参考文献37。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是当前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点,其核心是运用现代技术实现内容资源的便捷加工、共享复用、多源发布与多媒体呈现。要成功实现数字出版与跨媒体衔接,既要明确角色定位,加强人才的培养,促使传统编辑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基础上主动参与营销策划,又要注重对版权的保护,维护著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  相似文献   

10.
韩小亚  徐变云 《出版科学》2016,24(5):97-102
介绍4种国外数字学术出版模式,分别是虚拟图书馆模式、数字仓库模式、学术文集模式、学术社区模式,并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点和弊端。指出数字学术出版模式处于发展变迁状态,其发展经验与前景为:数字学术出版市场主要集中于院校机构,而非个体消费者;数字学术出版物的发行并不会分流纸版书的销量;数字内容版权的不确定性、不透明性严重影响该领域的发展进程;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专著出版有重叠领域,值得开发;出版商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所出版图书的价值和数字化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11.
以2013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学论文和主要著作为基础,梳理该年度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文献学理论研究、专科文献学研究、文献学专题研究和文献学家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了解2013年度文献学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2011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学论文和主要著作为基础,梳理本年度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从文献学理论研究、文献学专题研究、专科文献学研究和文献学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了解2011年度文献学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图书馆标准规范、政策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用户服务研究,图书馆管理研究,新技术应用研究,阅读问题研究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2011年度我国情报学在理论与方法、信息检索、情报分析与研究、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信息计量学等五个重要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图书在版编目的现状及改进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实施图书在版编目的目的、标准及程序,分析了我国图书在版编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叶新 《出版经济》2003,(11):55-55
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英语图书市场.2001年,这个人口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的小国家,正与国内长期的经济停滞做斗争.而在2002年,日本是美国十大出口国中惟一实现增长的国家,达1.29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科学院图书馆三大系统中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将会面临体制、政策与法制三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具体操作层面,做好部际之间的协调,推动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政策的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图书馆法的制定,并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从而促进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18.
在概览文献的基础上,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总结发现,2009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下述九个方面: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图书馆定位及战略研究、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服务、阅读文化与阅读推广、图书馆危机管理与灾后反思,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图书馆学学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集中在下述九个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公共图书馆法》立法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数字阅读与移动图书馆研究、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实证研究、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研究以及文华图专与文华精神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右翼分子松村俊夫所著《南京大屠杀大疑问》一书,从强奸产生的混血儿这一角度,对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强奸中国妇女的暴行从犯罪规模上进行狡辩、抵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